任俊艷
(山東省廣饒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山東 廣饒 257300)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鑒美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把一堂堂美術課變成師生心與心交流溝通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欣賞作品中思考人生,在創(chuàng)作中體會尊重,共同感受美育教育的魅力。下面就美術教學中如何挖掘美術課程中的鑒美欣賞內容,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美談幾點做法。
例如,梵高的作品 《鳶尾花》呈現出的蓬勃生命力非常感染大家,該作品猶如動感的花兒輕盈飄逸;作品的色彩運用也極有藝術性,使得該作品的畫面給人以清新的感覺,明亮而富有生活的氣息。此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花兒謝了可以再開,但是再開的花不是原有的花。類比到無意中傷了人,肯定會在人的內心深處留有印記。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币龑W生在欣賞該作品的時候,除了感受鳶尾花的美好,還要體會到尊重生命的作品內涵。并借此教育學生珍惜美好的生命,用心呵護每一個生命,和諧共處,不隨意傷害每一個人。
又如,學生在欣賞 《植物寫生》時,會細心觀察植物的每一處細節(jié)。例如,有的植物的葉子被蚊蟲叮咬,或是人為損壞;有的植物的葉子舒展翠綠,展示它的生機勃勃。此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觀察植物時,要把植物當做人,賦予人的靈魂和語言;在寫生觀察時,與植物心與心交流,賦予植物濃濃的情感。
在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以及作品特點,設計不同的作品呈現方式,對于作品的展現方式,要盡量能夠突出作品中能夠觸動他們欣賞靈感的地方,同時教給學生鑒美欣賞的方式方法。例如,在鑒賞 《字形的聯想》時,筆者特意選擇形意結合的甲骨文“人”字導入,甲骨文“人”表現的是人躬身行禮的姿態(tài),并設置思考題目:假如把甲骨文“人”字略添幾筆,猜猜會變成什么字?學生從添加的拐棍猜到了應該是甲骨文的“老”字,可是卻猜不出另幾筆是什么意思。于是,筆者趁機告訴學生,那表示的是須發(fā)。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這里的發(fā)膚指的是身軀、四肢、須發(fā)、皮膚,后亦泛指身體的全部。我們愛惜自己,也要盡力不傷害別人。
另外需要注意,對于那些給欣賞者帶來很大觸動的作品,最好不要在課上進行展示。因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鑒賞,會對鑒美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鑒賞效果。
在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欣賞國畫,對國畫中通過水墨運用的多少和濃淡來表現作品主題思想以及構圖設計的精巧進行研究。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要注重挖掘作品的美育教育內容,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比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采用先放后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放開思維,大膽想象,給予他們思想和情感無限的空間。最后,再跟學生探討作品的不足之處。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釋放學生心靈的空間,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原動力,創(chuàng)作出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品來。
在美術鑒賞中,學習美術技法固然重要,但是,筆者認為更重要是如何在美術鑒賞中尋找美的深處,并把作品中蘊含的美播撒到學生內心,然后與學生一起培植美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吐蕊,最后結出豐碩的果實。所以,在每次與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筆者都會引導學生結合美術創(chuàng)作的內容去思考作品蘊含的人生哲理。也常常告誡學生要尊重作者的情感,珍惜作者的作品,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美育教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