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凡
(遼寧省建平縣果樹發(fā)展中心 遼寧 建平 122400)
建平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外與內蒙古高原向東南延伸的過渡性地帶相接。近年來,建平縣借助國家退耕還林、遼蒙邊界林工程的有利契機,大規(guī)模發(fā)展了在本縣具有栽培優(yōu)勢的梨樹產業(yè),也取得了十分卓著的經(jīng)濟效益。20世紀末栽植的梨樹相繼進入盛果期,此期應在強化肥水管理的基礎上,注重通過修剪技術調整好梨樹的生長與結果的平衡關系,防止梨樹出現(xiàn)“大小年”結果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梨樹保持一個較長時間的豐產、穩(wěn)產期,使梨樹栽培效益實現(xiàn)最大化。
1.1 梨樹出現(xiàn)大年時的主要修剪技術。大年梨樹要特別注意控制樹體的花果存留量,對于預備枝要留足,對盛果期大年梨樹“花芽多疏,預備枝多留”,尤其是對短果枝群上的花芽,如果生長較多,則必須進行疏除,與此同時,對花芽量過多的結果枝組要予以適度回縮。當結果枝組的生長勢表現(xiàn)較弱時,修剪時采取去弱留強的修剪技術實施復壯,對過大、過多、過密的輔養(yǎng)枝及結果枝組也要及時予以疏除。
1.2 梨樹出現(xiàn)小年時的主要修剪技術。進入小年的梨樹,在修剪上要本著花芽多留、預備枝少留的原則,對1年生枝來說,如若生長健壯,則可保留2個飽滿芽實施重短截,以利促進新枝加速生長,如此可以控制減少翌年的花芽量。有的結果枝組后部有花前部無花,于有花的分枝處短截;有的結果枝組前后部均無花芽,于有分枝處實施回縮,本著多截少放的原則,主要目的是控制翌年花芽量。
2.1 對外強內弱(上強下弱)梨樹的修剪技術。進入盛果期的梨樹,對樹冠下、內兩個部位無頂端優(yōu)勢可言,成花比較容易,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調整,基部枝條就會出現(xiàn)衰弱或死亡的跡象。整體就是“外強內弱”和“上強下弱”。對此采取的修剪技術是:盡可能減少前端枝量,把原頭剪掉,選用長勢中庸、生長平斜的側生分枝來替代。對主枝枝頭周際的1年生枝盡量甩放或疏除,對內部、下部的內膛枝多留或不疏,本著多短截少緩放的原則,促發(fā)新枝,增加下部、內部的枝量。
2.2 對梨樹出現(xiàn)偏冠樹的修剪技術。梨樹因機械作業(yè)損傷、病蟲嚴重危害、大風吹催、修剪過重等各種因素的干擾,可能出現(xiàn)一邊強一邊弱的偏冠梨樹,對此類情況調控的技術措施要因樹而異。如梨樹基部主枝受到機械作業(yè)的損傷,可以就近及時培養(yǎng)新的主枝,也可以選定鄰近大枝采取強行拉枝技術替代。對幼樹而言,可以及時實施換頭。對于因修剪過重造成的梨樹樹體偏冠,可能是因基部三主枝選擇不當造成,對此應采用拉枝、撐枝技術,實施多年調整,最后實現(xiàn)理想樹形。
3.1 對樹干不規(guī)范梨樹的修剪技術。梨樹樹干不規(guī)范,主要是指梨樹樹干過高或過低的情形。樹干過高多數(shù)是因為樹下間種不合理的作物造成的,樹干過低則是因為修剪培育主枝過早過急造成的,上述2種情形是梨樹樹形不規(guī)范的主要原因。梨樹的樹干過高,樹冠與根系養(yǎng)分營養(yǎng)分散,運輸距離過長,致使梨樹樹勢轉弱;樹干過低,則會形成樹體光照不良,樹冠內部因光照、養(yǎng)分嚴重不足形成干枝枯死,對果品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對于樹干過高的情況,可以適時對生長部位較高的主枝進行回縮、拉枝,使其下垂后轉入正常;樹干過低的,可剪除底部較低的大枝,也可采取回縮大枝技術,提高干高,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2 對生長勢不平衡梨樹的修剪技術。如果梨樹枝與枝之間生長勢過分不平衡,則必須采取必要的修剪技術實施調整。對于強枝而言,就是要開張角度,以利緩和枝勢;對于弱枝而言,就是要抬高角度,以利增強枝勢。對于強枝上的分枝,要遵循多疏少截,以利減少枝量的原則;對于弱枝上的側生分枝則要盡可能增加,以保證促發(fā)新枝。對于進入結果期尚不結果的梨樹,采取的處理技術是積極配合修剪與整形,對骨干枝角度進行開張,使梨樹由生長過盛轉為中庸健壯。如骨干枝的數(shù)量較多,回縮和疏除骨干枝要分年度分別予以實施,這樣可使樹體的通風透光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緩解梨樹的生長勢。對梨樹主枝、側枝上的背上直立枝,可采取變向緩放技術,將其頂端優(yōu)勢壓下來,對于下部枝則采取應激修剪技術,促其多發(fā)短枝,以利及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