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利
(河北省孟村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孟村 061400)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18年我國小麥單位面積產量5 416 kg/hm2,比2017年下降1.19%,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腹地,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qū),小麥主產區(qū)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資源豐富及適宜的年降水量均有利于小麥蛋白質和面筋的形成與積累,有利于生產強筋、中強筋小麥。但農田草害一直是阻礙我國農業(yè)快速、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可造成小麥年減產大約15%。本文探討了河北省麥田雜草綜合防治技術,旨在有效抑制麥田雜草,保證河北省糧食生產安全,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促進農業(yè)農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
1.1 麥田雜草防治時期。河北省麥田雜草的防治主要應抓好以下3個關鍵時期。①小麥播種到出苗前,該時期是防治麥田雜草的重要階段,防治效果良好;②小麥苗期(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即小麥出苗后至拔節(jié)時期,此時是麥田雜草防治效果最為顯著的階段;③小麥返青期(2月下旬~3月中旬)作為防治麥田雜草的補充階段,該時期雜草防治效果的好壞與小麥成穗率的高低有直接關系。
1.2 雜草種類及藥劑選擇。河北省冬(秋播)小麥產區(qū)作物以一年二熟為主,即冬小麥—夏作物。小麥田中的雜草分為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雙子葉雜草又叫闊葉雜草,包括播娘蒿、豬秧秧、繁縷、薺菜、麥瓶草、麥家公、寶蓋草、離子草等。單子葉雜草主要有禾本科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包括雀麥、節(jié)節(jié)麥、野燕麥、多花黑麥草、堿茅、大穗看麥娘、棒頭草、蠟燭草等,這2種類型雜草對除草劑的敏感程度差異很大。防除雙子葉雜草,可選用苯磺隆和使它隆等;防除單子葉禾本科惡性雜草選用闊世瑪、驃馬、彪虎。
2.1 小麥田化學除草應用技術
2.1.1 土壤處理法。又叫芽前除草,即在小麥播種到出苗前將有效除草劑應用到麥田土壤表層,其目的是將處在萌發(fā)狀態(tài)的雜草予以有效控制或消滅。土壤處理法對麥田雜草防治效果的好壞與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濕度)有關。粘土地施藥時藥量高于砂地和壤土地,高有機質含量的地塊應施用高劑量除草劑,高土壤濕度有利于藥劑充分發(fā)揮藥效。藥劑選擇:可用25%綠麥隆加2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或50%乙草胺乳油加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或4%野燕枯加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均勻噴施土表,不能漏噴和重噴。
2.1.2 莖葉處理法。麥田雜草出苗后,在其莖葉上噴施有效藥劑。在運用該方法進行雜草防治時需要考慮到噴藥時期、噴液量與藥量、除草劑的種類等。
2.2 農業(yè)防治技術
2.2.1 輪作倒茬。麥田地塊倘若雜草發(fā)生較為嚴重,最有效的農業(yè)防治措施就是實行合理輪作倒茬,能夠最大程度上防控雜草。例如在野燕麥、刺兒菜等雜草發(fā)生嚴重的麥田,麥收后深松種植玉米,能夠最大限度降低雜草的危害程度。
2.2.2 深翻整地。深翻不僅有助于減少麥田表層土壤雜草種子的數(shù)量,而且可以把殘存在麥田表層土壤的雜草種子大多數(shù)翻至耕作層的中部甚至底部,致使雜草種子失去發(fā)芽所必備的基礎條件,對于抑制麥田雜草效果良好。
2.2.3 清除雜草。為切斷麥田雜草的傳播,將麥種里的草籽除去是一項重要工作,此外,在小麥返青至抽穗時期,做好人工除草工作,可以有效地減輕麥田雜草的危害,為小麥的生長發(fā)育提供良好的空間環(huán)境和養(yǎng)分。
2.2.4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作為一項比較傳統(tǒng)的除草方法,在實施雜草防除時主要采取機械中耕與人工中耕的方式。中耕除草具有防除針對性、技術簡單性、除草徹底性等特點,不僅能夠有效防除雜草,還可以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中耕除草在小麥越冬前、返青后有效進行,不但對小麥生長發(fā)育有利,也能最大限度防治雜草危害。
2.3 生物防治技術。所謂雜草的生物防治,指的是對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諸如動植物、病原微生物以及昆蟲等加以利用,通過相生相克關系來控制雜草的一種有效治理對策。雜草生物防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雜草的危害程度。當前采取的生物防治雜草方法大致分為以菌(蟲)治草、或依靠植物抑制雜草、或利用草食動物防治雜草等。針對麥田雜草進行生物防治的研究,國內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們尋求既具經濟性又兼長效性的對策來防治一些惡性雜草,因而生物防治麥田雜草的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