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喀左縣植物保護站,遼寧 喀左 122300)
黃瓜根結線蟲病是由根結線蟲侵染引起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由于其發(fā)生初期與缺素癥狀十分相似,只有出現嚴重癥狀時才表現出來,導致大多數菜農難以及時準確識別,從而失去最佳防治時機。因此,該病一旦發(fā)生,損失較為嚴重,一般減產20%~30%,甚至絕收。此外,根結線蟲在土壤中與真菌、細菌等病原菌相互侵染,加重了對黃瓜的危害,已成為保護地黃瓜生產中較為突出的病害??ψ罂h是朝陽市保護地蔬菜種植的重要基地,土傳病害在該基地的發(fā)生率在逐年升高。其中,根據調查,近幾年黃瓜根結線蟲病是黃瓜生產種植中的主要土傳病害之一。其重要原因在于復種指數的增加,導致黃瓜根結線蟲病害逐年加重,產量和品質均有所下降??ψ罂h黃瓜根結線蟲病害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本文分析了黃瓜根結線蟲病發(fā)生危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方法,以期為喀左縣設施蔬菜的高產高效的生產提供技術參考。
黃瓜根結線蟲病主要發(fā)生在結瓜期,由一種無色透明、不分節(jié)的土壤動物——根結線蟲侵染黃瓜根部引起。同時,在黃瓜的生育關鍵時期,該線蟲在侵染過程中,會帶來另外一些土傳病害,形成復合式侵染,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在喀左縣溫室黃瓜栽培中,根結線蟲生長繁殖的最適宜溫度為25~30℃。在喀左縣溫室中,黃瓜根結線蟲病的發(fā)病時期集中在2月末,3月中下旬為高峰期,4月中上旬是黃瓜的結瓜盛期,植株開始萎蔫,減產非常嚴重。
黃瓜根結線蟲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主要采用的防控措施包括:農業(y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實現統(tǒng)防統(tǒng)治,綜合防控。
農業(yè)防治主要在傳統(tǒng)農藝措施,如調整種植期、施肥、輪作、休耕等技術的基礎上,添加無線蟲品種,可及時將病殘體清除掉,從而降低線蟲基數、抑制線蟲大面積繁殖。具體措施:采用輪作措施,黃瓜根結線蟲是侵染活的寄主植物發(fā)育成熟并繁殖。因此,輪作措施是一項防治根結線蟲的有效方法。新型抗病品種的選用,引進或培育具有較高抗根結線蟲病的的新型密刺型品種,如中荷系列、弛譽系列等。選用無病土育苗,在黃瓜育苗期,育苗土壤的選用尤為關鍵,關系著根結線蟲的侵染程度。因此,育苗時應盡量選用種植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的土壤作為苗床土,并且在育苗前,對苗床土進行藥劑噴施處理。另外還有土壤改良措施。
目前,喀左縣主要采用的物理防治措施有高溫悶棚、灌水浸田等措施。
2.2.1 高溫悶棚 夏季進行,選擇晴朗的天氣對棚內進行澆水處理,處理后將整個棚關閉,經過一定時間,使棚內溫度達到42℃以上。棚內安置溫度計,位置在棚室的中部地區(qū),要保證與黃瓜秧苗高度保持一致。溫度記錄采用10分鐘一次,當溫度持續(xù)2小時后,采用緩慢通風降溫的方式打開棚室;同時,在夏季伏天高溫狀態(tài)下,采用灌作業(yè)道等方式都可緩解根結線蟲危害。
2.2.2 灌水浸田 休棚期對棚室進行灌水處理,使浸水時間大于40天,可以對土壤中線蟲進行有效的滅殺。
生物防治主要通過選用生防菌、病毒等原生物,利用自然界中捕食、寄生等食物網關系對根結線蟲進行抑制和滅殺的一種生態(tài)、安全、綠色的防治方式。生產上登記使用的生物防治藥劑主要有淡紫擬青霉??ψ罂h目前生產上采用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是,在黃瓜定植后緩苗前選取生物藥劑1.8%阿維菌素稀釋1500倍液,在黃瓜緩苗期進行灌根處理防治,每株灌根藥液量為250克。在根瓜采收后,應再進行一次灌根處理。
目前,化學防治仍是防治病蟲草害的主要手段,具有實施方便、見效快等優(yōu)點。針對根結線蟲病,也具有較好的效果。具體方法為,在夏季閑置期,首先將棚內的病殘體等雜物清理干凈,采用小型旋耕機對棚內土壤進行深旋,深度為30~50厘米。旋耕后,進行澆灌一次,保證土壤全部濕潤。然后,開棚進行晾曬,當土壤稍干后,將98%棉隆微粒劑均勻撒入土壤中,再用旋耕機快速翻勻,保證土壤中的相對濕度不能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