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明 陳昌福
(1)池塘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強、耕層深厚、肥力中上等、面積在一畝以上的池塘均可用于種植茭白并養(yǎng)殖小龍蝦。
(2)水坑修建。沿堤埂內(nèi)四周開挖寬1.5~2m、深0.5~0.8m的環(huán)形水坑,池塘較大的中間還要適當?shù)亻_挖中間溝,中間溝寬0.5~1m,深0.5m,環(huán)形水坑和中間溝內(nèi)投放用輪葉黑藻、眼子菜、苦草、菹草等沉水性植物制作的草堆,塘邊角還要用竹子固定浮植少量漂浮性植物如水葫蘆、浮萍等。水坑開挖的時間為冬春茭白移栽結(jié)束后,總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8%,每個水坑面積最大不超過200m2,可均勻地多開挖幾個水坑,開挖深度為1.2~1.5m,開挖位置選擇在池塘中部或進水口處,水坑的一邊要靠近池埂,以便于投喂和管理。開挖水坑的目的是在于施用化肥、農(nóng)藥時,讓小龍蝦集中在水坑避害,在夏季水溫較高時,小龍蝦可在水坑中避暑;方便定點在水坑中投喂飼料,飼料投入水坑中,也便于檢查小龍蝦的攝食、活動及蝦病情況;水坑亦可作為防旱蓄水等。在放養(yǎng)小龍蝦前,要將池塘進、排水口安裝網(wǎng)欄設(shè)施。
(3)防逃設(shè)施。防逃設(shè)施簡單,用硬質(zhì)塑料薄膜埋入土中20cm,土上露出50cm即可。
(4)施肥。每年的2-3月種植茭白前施底肥,按照每畝面積用腐熟的豬、牛糞和綠肥1500kg,鈣鎂磷肥20kg,復(fù)合肥30kg。翻入土層內(nèi),耙平耙細,肥泥整合,即可移栽茭白苗。
(5)選好茭白種苗。在9月中旬至10月初,于秋茭采收時進行選種,以浙茭2號、浙茭911、浙茭991、大苗茭、軟尾茭、中介殼、一點紅、象牙茭、寒頭茭、梭子茭、小臘茭、中臘臺、兩頭早為主。選擇植株健壯,高度中等,莖稈扁平,純度高的優(yōu)質(zhì)茭株作為留種植株。
(6)適時移栽茭白。茭白用無性繁殖方法種植,長江流域于4-5月間選擇那些生長整齊,茭白粗壯、潔白,分蘗多的植株作為種株。用根莖分蘗苗切墩移栽,母墩萌芽高33~40cm時,茭白有3~4片真葉。將茭墩挖起,用利刃順分蘗處劈開成數(shù)小墩,每墩帶匍匐莖和健壯分蘗芽4~6個,剪去葉片,保留葉鞘長16~26cm,減少蒸發(fā),以利提早成活,隨挖、隨分、隨栽。株行距按栽植時期,分墩苗數(shù)和采收次數(shù)而定。雙季茭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1m,小行80cm,穴距50~65cm,每畝1000~1200穴,每穴6~7株苗。栽植方式以45°斜插為好,深度以根莖和分蘗基部入土,而分蘗苗芽稍露出水面為度,定植3~4天后檢查一次。如栽植過深的苗,稍提高使之淺些。如栽植過淺的苗,宜再壓下使之深些,并做好補苗工作,以確保全苗。
(7)放養(yǎng)小龍蝦。在茭白苗移栽前10天,對水坑進行消毒處理。新建的水坑,一定要先用清水浸泡7~10天后,再換新鮮的水繼續(xù)浸泡7天后才能放蝦,每畝面積可放養(yǎng)2~3cm的小龍蝦蝦種0.5~1萬尾,應(yīng)將小龍蝦種投放在淺水及水葫蘆浮植區(qū);在小龍蝦種投放時,用3%~5%的食鹽水浸浴魚種5分鐘,以防疾病的發(fā)生。同時每畝水面放養(yǎng)鰱、鳙魚各50尾,每天投喂精料1次,投料1~2.5kg。
(8)科學(xué)管理。①水質(zhì)管理。茭白池塘的水位應(yīng)根據(jù)茭白生長發(fā)育特性靈活掌握,以“淺-深-淺”為原則。萌芽前灌淺水30cm,以提高土溫,促進萌發(fā);栽后促進成活,保持水深50~80cm;分蘗前仍宜淺水80cm,促進分蘗和發(fā)根;至分蘗后期,水深加深至1~1.2m,控制無效分蘗。7-8月高溫期,宜保持水深1.3~1.5m,并做到經(jīng)常換水降溫,以減少病蟲危害。雨季宜注意排水,在每次追肥前后幾天,需放干或保持淺水,待肥吸收入土后再恢復(fù)到原來水位。每半個月投放一次水草,沿田邊環(huán)形溝和田間溝多點堆放。②飼料投喂。根據(jù)季節(jié)輔喂精料,如菜餅、豆渣、麥麩皮、米糠、蚯蚓、蠅蛆、漁用顆粒飼料和其他水生動物等??赏段棺灾苹旌巷暳匣蛘哔徺I魚類專用飼料,也可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螺蚌肉、魚肉、蚯蚓或撈取的枝角類、橈足類以及動物屠宰廠的下腳料等,沿田邊四周淺水區(qū)定點多點投喂。投喂量一般為蝦體重的5%~10%。采取“四定”投喂法,傍晚投料要占全日量的70%。每天投喂兩次飼料,早8-9時投喂一次,傍晚18-19時投喂一次。③合理施肥。茭白植株高大,需肥量大,應(yīng)重施有機肥作基肥?;食S萌诵蠹S、綠肥,追肥多用化肥,宜少量多次,可選用尿素、復(fù)合肥、鉀肥等,禁用碳酸氫銨;有機肥應(yīng)占總肥量的70%;基肥在茭白移植前深施;追肥應(yīng)采用“重-輕-重”的原則,具體施肥可分四個步驟:在栽植后10天左右,茭株已長出新根成活,第一次追肥按照每畝施人糞尿肥500kg,稱為提苗肥;第二次追肥在分蘗初期每畝施人糞尿肥1000kg,以促進生長和分蘗,稱為分蘗肥;第三次追肥在分蘗盛期,如植株長勢旺盛,可免施追肥;第四次追肥在孕茭始期,每畝的面積施腐熟糞肥1500~2000kg,稱為催茭肥。④茭白用藥。應(yīng)對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混養(yǎng)的蝦沒有影響的農(nóng)藥,如殺蟲雙、葉蟬散、樂果、敵百蟲、井岡霉素、多菌靈等。禁用除草劑及毒性較大的呋喃丹、殺螟松、三唑磷、毒殺酚、波爾多液、五氯酚鈉等,慎用稻瘟凈、馬拉硫磷。粉劑農(nóng)藥在露水未干前使用,水劑農(nóng)藥在露水干后噴灑。施藥后及時換注新水,嚴禁在中午高溫時噴藥。
孕茭期有大螟、二化螟、長綠飛虱,應(yīng)在害蟲幼齡期,按照每畝用50%殺螟松乳油100g加水75~100kg潑澆或用90%敵百蟲和40%樂果1000倍液在剝除老葉后,逐棵用藥灌心。立秋后發(fā)生蚜蟲、葉蟬和薊馬,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10%葉蟬散可濕性粉劑200~300g加水50~75kg噴灑,茭白銹病可用1∶800倍敵銹鈉噴灑,效果良好。
(9)茭白采收。茭白按采收季節(jié)可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一熟茭,又稱單季茭,在秋季日照變短后才能孕茭,每年只在秋季采收一次。春種的一熟茭栽培早,每墩苗數(shù)多,采收期也早,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夏種的一熟茭一般在9月下旬開始采收,11月下旬采收結(jié)束。茭白成熟采收的標準是:隨著基部老葉逐漸枯黃,心葉逐漸縮短,葉色轉(zhuǎn)淡,假莖中部逐漸膨大和變扁,葉鞘被擠向左右,當假莖露出1~2cm的潔白茭肉時,稱為“露白”,為采收最適宜時期。夏茭孕茭時,氣溫較高,假莖膨大速度較快,從開始孕茭至可采收,一般需7~10天。秋茭孕茭時,氣溫較低,假莖膨大速度較慢,從開始孕茭至可采收,一般需要14~18天。不同品種孕茭至采收期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茭白一般采取分批采收,每隔3~4天采收一次。每次采收都要將老葉剝掉。采收茭白后,應(yīng)該用手把墩內(nèi)的爛泥培上植株莖部,既可促進分蘗和生長,又可使茭白幼嫩而潔白。
(10)收蝦。5月開始可用地籠、小龍蝦籠開始對小龍蝦捕撈收獲,將地籠固定放置在茭白塘中,每天早晨將進入地籠的小龍蝦收取上市。直至6月底可放干茭白塘的水,徹底收獲。有條件的可實行小龍蝦的兩季飼養(yǎng)。
菱角又稱菱、水栗等,是一年生浮葉水生草本植物,菱肉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嫩果可生食,老熟果含淀粉多,或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收菱后,菱盤還可當作飼料或肥料。
(1)菱塘的選擇和建設(shè)。菱塘應(yīng)選擇在地勢低洼、水源條件好、灌排方便的地方。菱塘的面積一般以0.5~1公頃為宜,水深不超過150cm、風(fēng)浪不大、底土松軟肥沃的河灣、湖蕩、溝渠、池塘適宜種植菱。
(2)菱角的品種選擇。菱角的品種較多,有四角菱、兩角菱、無角菱等。從外皮的顏色上又可分為青菱、紅菱、淡紅菱三種。四角菱類有餛飩菱、小白菱、水紅菱、沙角菱、大青菱、邵伯菱等;兩角菱類有扒菱、蝙蝠菱、五月菱、七月菱等;無角菱僅有南湖菱一種。最好選用果形大、肉質(zhì)鮮嫩的水紅菱、南湖菱、大青菱等作為種植品種。
(3)菱角栽培。①直播栽培菱角。在2m以內(nèi)的淺水中塘中種菱,多用直播。一般在溫度穩(wěn)定在12℃以上時播種,例如長江流域宜在清明前后7天內(nèi)播種,而京、津地區(qū)可在谷雨前后播種。播前先催芽,芽長不要超過1.5cm。播時先清池,清除野菱、水草、青苔等。播種方式以條播為宜,條播時,根據(jù)菱池地形,劃成縱行,行距2.6~3m,每畝用種量為20~25kg。②育苗移栽菱角。在水深3~5m地方,直播出苗比較困難,即使出苗,苗也纖細瘦弱,產(chǎn)量不高,此時可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一般可選用向陽、水位淺、土質(zhì)肥、排灌方便的池塘作為苗地,實施條播。育苗時,將種菱放在5~6cm淺水池中利用陽光保溫催芽,5~7天換一次水。發(fā)芽后移至繁殖田,等莖葉長滿后再進行幼苗定植,每8~10株菱盤為一束,用草繩結(jié)扎,用長柄鐵叉叉住菱束繩頭,栽植水底泥土中,栽植密度按株行距1m×2m或1.3m×1.3m定穴,每穴種3~4株苗。
(4)小龍蝦苗種的放養(yǎng)。在菱塘里放養(yǎng)小龍蝦苗種,方法與茭白塘放養(yǎng)小龍蝦苗種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菱塘苗移栽前10天,對池塘進行消毒處理。在蝦種投放時,用3%~5%的食鹽水浸浴蝦種5分鐘,以防小龍蝦的疾病發(fā)生。同時配養(yǎng)規(guī)格為15cm左右的鰱、鳙或7~10cm的鯽30尾。
在菱角和小龍蝦的生長過程中,菱塘管理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點。①建菱壟。等直播的菱苗出水后,或菱苗移栽后,就要立即建菱壟,以防風(fēng)浪沖擊和雜草漂入菱群。方法是在菱塘外圍,打下木樁,木樁長度依據(jù)水的深淺而定,通常要求入土30~60cm,出水1m,木樁之間圍捆草繩,繩直徑1.5cm,繩上系水花生,每隔33cm系一段。②除雜草。要及時清除菱塘中的槐葉萍、水鱉草、水綿、野菱等,由于菱角對除草劑敏感,必要時進行手工除草。③水質(zhì)管理。移栽前對水域進行清理,清除雜草水苔,捕撈草食性魚類。為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灌溉水一定要清潔無污染。生長過程中,水層不宜大起大落,否則影響分支成苗率。移栽后到6月底,保持菱塘水深20~30cm,增溫促蘗,每隔15天換水一次。7月份后隨著氣溫升高,菱塘水深逐步增加到45~50cm。在盛夏可將水逐漸加深到1.5m,最深不超過2m。采收時,為方便操作,水深降到35cm左右。從7月開始,要求每隔7天換水一次,確保菱塘水質(zhì)清潔,在紅菱開花至幼果期,更要注意水質(zhì)。④施肥。菱苗栽后15天已基本活棵,按照每畝灑施5kg尿素提苗,1個月后猛施促花肥,施磷酸二銨10kg,促早開花,爭取前期產(chǎn)量。初花期可進行葉面噴施磷、鉀肥,方法是在50kg水中加0.5~1kg過磷酸鈣和草木灰,浸泡一夜,取其澄清液,每隔7天噴灑一次,共噴灑2~3次。以上午8-9時,下午16-17時噴肥為宜。等全田90%以上的菱盤結(jié)有3~4個果角時,再施入三元復(fù)合肥15kg,稱為結(jié)果肥。以后每采摘一次即施入復(fù)合肥10kg左右,連施三次,以防早衰。⑤病蟲害防治。菱角的蟲害主要有菱葉甲、菱金花蟲等,特別是初夏霧雨天后,蟲害增多,一般農(nóng)藥防治用80%殺蟲單400倍液、18%殺蟲雙500倍液,如發(fā)現(xiàn)蚜蟲,用10%吡蟲啉2000倍液進行噴殺。
菱角的病害主要有菱瘟、白爛病等,在悶熱濕度大時易發(fā)生。防治方法:一是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就是勤換水,保持水質(zhì)清潔;二是在初發(fā)時,應(yīng)及時摘除,曬干燒毀或深埋病葉;三是化學(xué)防治,發(fā)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噴霧,從始花期開始,每隔7天噴藥一次,連噴2~3次。
(5)加強投喂。根據(jù)季節(jié)輔喂精料,如菜餅、豆渣、麥麩皮、米糠、蚯蚓、蠅蛆、顆粒飼料和其他水生動物等??赏段棺灾苹旌巷暳匣蛘哔徺I魚飼料,定時定量進行投喂。投喂量一般為魚蝦體重的5%~10%,采取“四定”投喂法,傍晚投料要占全日量的70%。
(6)菱角采收。菱角采收,自處暑、白露開始,到霜降為止,每隔5~7天采1次,共采收6~7次。采菱時,要做到“三輕”和“三防”。所謂“三輕”,即提盤輕,摘菱輕,放盤輕;所謂“三防”,即一防猛拉菱盤,植株受傷,老菱落水;二防采菱速度不一,老菱漏采,被船擠落水中;三防老嫩一起抓??傊夏鄯智?,將老菱采摘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