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松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川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8400)
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加,為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多數(shù)有無痛進行性淋巴結腫大情況,部分患者伴有發(fā)熱、消瘦以及盜汗等癥狀,研究顯示,不同的淋巴瘤主要起源于人體中淋巴結不同部位,淋巴結各個亞型均為獨立疾病群體,其具有不相同的生物學特點[1]。導致人體血細胞減少的主要因素包括脾功能亢進或者腫瘤骨髓浸潤。因此,本次對骨髓侵犯致血細胞減少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特點分析如下。
對象為血細胞減少首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例數(shù)15例,病例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2018年3月。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骨髓活檢、淋巴結或組織活檢確診為淋巴瘤,所有患者均符合淋巴瘤診斷標準。
血細胞減少首診淋巴瘤患者15例:年齡在30歲直至60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45.21±1.1 5)歲,血細胞減少首診淋巴瘤患者性別:7例為女性、8例為男性。
收集血細胞減少首診淋巴瘤患者臨床資料,其主要包括抗人球蛋白試驗、生化常規(guī)、血常規(guī)、簡單病史、性別、年齡、自身抗體篩查、影像學檢查等,骨髓檢查包括:骨髓活檢、骨髓涂片以及流式免疫分型檢查等,淋巴結病理檢查,所用抗體主要包括:CD10、CD7、κ/λ、bcl-2、Ki-67、CD5、CD4、CD79a、CD19、CD20、CD22等。
治療和隨訪:根據(jù)每位血細胞減少首診淋巴瘤患者的診斷情況,實施治療方式,侵襲性淋巴瘤患者實施CHOP(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強的松),若患者為惰性淋巴瘤患者,應根據(jù)患者是否具有治療指征,選擇觀察、化療或放療,根據(jù)治療指南,在患者3-4個療程時進行中期評估、6-8個療程時對患者療效進行評估,待患者療程結束后,每月隨訪檢查患者血常規(guī)一次。
分析血細胞減少首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情況和實驗室檢查情況。
T系淋巴瘤患者有4例、B系淋巴瘤患者有11例、其中惰性淋巴瘤患者有7例,患者均以乳酸脫氫酶升高、不同程度脾臟腫大作為主要表現(xiàn),少部分患者未發(fā)生淋巴結腫大情況,11例患者均實施骨髓活檢聯(lián)合流式免疫分型,經(jīng)過流式免疫分型檢測后患者均為陽性,骨髓活檢結果顯示陽性患者5例?;颊邔嵤┛沽馨土鲋委熀螅陨硌毎煌潭然謴?。
據(jù)相關研究顯示,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是來源于淋巴結及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以淋巴結腫大較為常見,而血細胞減少,尤其是以血細胞減少作為首發(fā)表現(xiàn)的較為少見,在初診過程中患者自身淋巴結無明顯腫大癥狀,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易導致診斷發(fā)生誤診情況[2]。
對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克隆性判斷,B系淋巴瘤細胞主要檢測免疫球蛋白輕鏈限制性表達,成熟T系淋巴腫瘤分析腫瘤細胞克隆性和B淋巴細胞相比較為復雜,主要依靠T系抗原表達減弱、異常或者增強,其中以CD7、CD5表達缺少較為常見,CD3、CD4、CD8表達異常。臨床部分患者自身淋巴結腫大不明顯,無法實施淋巴結活檢病理確診,可檢測免疫球蛋白氫鏈,若患者伴有骨髓侵犯,可實施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方法。流式免疫分型和傳統(tǒng)免疫組化相比,能顯著提高靈敏度和準確率,通過對患者實施骨髓活檢和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其診斷陽性率較高,兩種方式聯(lián)合檢查能顯著提高患者診斷陽性率,避免誤診情況發(fā)生。淋巴瘤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多種,對于淋巴瘤患者應采取新型檢測方式,全面反映每位淋巴瘤患者疾病特點,若淋巴瘤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顯著,采取藥物后患者癥狀控制不佳時,需要對患者實施相關檢查,預防誤診情況發(fā)生[3]。
結果表明, T系淋巴瘤患者有4例、B系淋巴瘤患者有11例、其中惰性淋巴瘤患者有7例,患者均以乳酸脫氫酶升高、不同程度脾臟腫大作為主要表現(xiàn),少部分患者未發(fā)生淋巴結腫大情況,11例患者均實施骨髓活檢聯(lián)合流式免疫分型,經(jīng)過流式免疫分型檢測后患者均為陽性,骨髓活檢結果顯示陽性患者5例。患者實施抗淋巴瘤治療后,自身血細胞不同程度恢復。
綜上所述,血細胞減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主要以B系淋巴瘤為主,流式免疫分型檢查和骨髓活檢聯(lián)合,能顯著提高患者陽性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