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喆
在眾多角膜病中,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屬于最嚴重的一種,并且現(xiàn)如今,該疾病的發(fā)生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因此給患者帶來的影響也較為嚴重,對其視功能影響較高,所以有效的治療方式是保證患者健康的關鍵[1],而本文主要分析清肝瀉火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療效,特選擇88例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診斷標準,臨床癥狀為不同程度的流淚、畏光以及視物模糊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本次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最大61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41.22±7.3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41.15±7.1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阿昔洛韋滴眼液每隔2 h滴1次,并使用阿昔洛韋眼用凝膠進行涂抹,2次/d,一共治療8~30 d。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清肝瀉火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首先清肝瀉火法是以清肝明目瀉火湯為主,其藥方的基本藥物為黃芩、荊芥、柴胡、青葙子、防風、蒲公英、赤芍、梔子、木賊草各10 g,龍膽草6 g,決明子、刺蒺藜各15 g,將以上藥物加水300 ml煎煮,熬出150 ml的藥液,每隔10 h服用1次。而針刺治療,患者取坐位,先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選擇為晴明穴,在針刺的過程中輕輕按摩患者的眼球,然后緩慢進針,保持柔和的手法,以患者的眼部出現(xiàn)酸脹感為佳,隨后針刺太陽穴、絲竹空穴、攢竹穴、四白穴,在施針后 ,留針 30 min,1 次 /d[2]。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滿意度。①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個等級,判定標準:顯效:患者治療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癥狀完全消失,并且無復發(fā);有效: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出現(xiàn)極少的復發(fā)癥狀;無效:患者在治療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3]??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滿意度利用本院自擬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有效2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15例,有效2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1.82%;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4.25±3.17)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79.88±2.68)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屬于眼科疾病的多發(fā)癥,其致盲率較高,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因素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分為復發(fā)和原發(fā)兩種,復發(fā)是由于患者的抵抗能力較低,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出現(xiàn)該疾病,而原發(fā)性的則不多,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嚴重降低患者的視力,甚至失明。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傳統(tǒng)的以西藥為主,常見藥物為阿昔洛韋,該藥物屬于廣譜抗病毒藥物,能快速抑制病毒的傳播,對眼部的炎癥控制較好,不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雖然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無法很好地控制病毒復發(fā)[4-6]。
而中醫(yī)對于該疾病有其獨特的見解,認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屬于聚星障的范疇,其病機主要為外邪入里、正虛邪乘進而上攻至眼,因此治療目的應以清肝瀉火、清風疏熱為主,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清肝瀉火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其中選擇的藥方中,柴胡會起到清肝疏熱的效果,并且在現(xiàn)代醫(yī)學藥理中,該藥物還能起到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梔子能達到涼血、瀉火、解毒的效果;赤芍則能起到清熱、散瘀的作用;黃岑、青葙子和決明子則有瀉火、清熱之功效;荊芥則有解毒的療效;木賊能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川芎則有祛風止痛、活血的作用,因此諸藥共奏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疏風鎮(zhèn)痛的功效,同時輔以針刺治療,選擇太陽穴、攢竹等穴位,針刺太陽穴可以達到通絡、鎮(zhèn)痛、清肝明目的作用;絲竹空穴為三焦經的最終之穴,可將寒濕水氣等匯入三焦經;攢竹穴為眼部的氣血來源,針刺后會達到行氣補血的作用;四白穴為足陽明胃經,針刺后會達到發(fā)脾熱、氣化胃經經水的效果,以上穴位均和眼部有一定的聯(lián)系,針刺后,可達到行氣止痛、明目退翳等作用,進而達到除邪復正的目的。因此將清肝瀉火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兩種方式具有協(xié)同作用,標本兼治,提高的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西藥的耐藥性,降低復發(fā)率[7]。
通過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0例,有效2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15例,有效2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 81.82%;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4.25±3.17)分,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79.88±2.68)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清肝瀉火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復發(fā)率,保證患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