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青海 西寧 8100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為30%~50%[1]。大多數(shù)新生兒只要合理喂養(yǎng),代謝正常的情況下黃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當今社會中大多數(shù)孕媽媽和孕爸爸年齡較趨于年輕化,缺乏新生兒護理基礎知識,以致于在喂養(yǎng)過程中導致新生兒代謝減慢,新生兒黃疸自然消退時間延長,膽紅素繼續(xù)升高,最終使新生兒黃疸發(fā)病率增高,部分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可發(fā)生膽紅素腦病,不僅損害新生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會影響到新生兒智力發(fā)育,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2]?,F(xiàn)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上為口服清肝利膽口服液或茵梔黃顆粒及藍光12小時以上的照射治療??诜幬镆蛭犊嘈律鷥何改c反應較重,嘔吐嚴重,加之父母不忍心強行灌藥導致黃疸消退不明顯,甚至升高。藍光照射時間過長導致母嬰分離時間長,對新生兒及產(chǎn)婦情感的建立有一定影響,也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新生兒也可出現(xiàn)皮膚問題,如紅斑或脫皮等。
我們知道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中醫(yī)正是利用皮膚的這一功能,在藥浴的過程中,借助熱力和藥治共同作用,通過擴張皮膚微小血管,加快血液循環(huán),由表及里,在溫熱中實施治療,使藥物通過皮膚表層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3]。中藥泡浴聯(lián)合中醫(yī)護理,對消退新生兒黃疸有顯著的效果,可縮短病程,降低新生兒的患病率,解決了父母對新生兒黃疸病的顧慮之憂,降低了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中藥泡浴是由多種中藥混合煎制而成,共同發(fā)揮其特有的功效,中藥泡浴時由于溫水的刺激,使皮腺開放,藥浴經(jīng)皮膚黏膜汗腺吸收后,通過不同方藥的功效,進入經(jīng)絡血脈系統(tǒng)[4],起到退黃作用。寶寶在溫水藥浴中泡浴,可增加運動量,促進腸蠕動,泡浴時產(chǎn)生水壓與水波對新生兒皮膚的拍打,可起到按摩作用,增加新生兒腸道激素的分泌,促進腸蠕動,從而增加寶寶的需要量,并加速排泄,起到退黃作用。
茵陳10g、梔子12g、黃芩12g、柴胡12g、大黃10g、赤芍藥12g、車前子9g、金銀花15g、炒白術9g、田基黃10g、香附10g。
按比例將中藥放入煎藥鍋中,加水3000ml,浸泡30分鐘,混合煎制1小時后成2000ml的液體,藥浴時加入l0000ml的溫水中,對新生兒進行泡浴。
(1)水溫控制在38~40℃,室內(nèi)溫度28~30℃.每次藥浴30分鐘。(2)將中藥包倒入新生兒專用盆中,新生兒臍帶用護臍貼保護。(3)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guī)范,專人護理新生兒。(4)在泡浴過程中用手輕輕按摩新生兒的四肢、胸、背部及腹部,并實行一對一護理,密切觀察。
護理人員將撫觸油放入手掌心,兩手掌互搓,使手掌發(fā)熱。對患兒進行撫觸,力度由輕至重,撫觸順序為: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活動四肢依次進行。每次撫觸時間為10~15分鐘。
(1)家屬簽藥浴治療知情同意書。(2)藥浴前經(jīng)皮測膽紅素值,部位依次為額頭,面頰,胸部,腹部,背部。(3)新生兒藥浴。(4)新生兒撫觸。(5)藥浴后及時補充水分。(6)新生兒取側臥位休息30分鐘。(7)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經(jīng)臨床100例實踐證明,中藥成分中的各味藥物,尤其茵陳作為君藥起到了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通過藥浴可有效促進新生兒胎糞的排出,新生兒大便次數(shù)增加,使新陳代謝增快,加速了體內(nèi)膽紅素的排出,起到退黃作用,臨床上96%的新生兒黃疸經(jīng)藥浴治療后效果顯著,其余4%的新生兒藥浴治療后,由于對藥物吸收存在個體差異或喂養(yǎng)不當而造成黃疸消退較慢。但與口服藥物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相比較,效果相對較好。
(1)中藥泡浴兼有藥浴、水療和運動療法三重作用。由于溫水的刺激使皮腺開放,藥物經(jīng)皮膚黏膜、汗腺吸收,對寶寶來說無任何痛苦,避免了藥物對口腔黏膜和胃腸道的刺激,及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無任何風險。
(2)新生兒撫觸可刺激新生兒體表神經(jīng),對新生兒脊髓的排便中樞有興奮作用,促進胎便的排出,可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水平,有利于新生兒黃疸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