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文 陳新(指導老師)
(1 德陽市中江縣中醫(yī)醫(yī)院 四川 德陽 618100)
(2 德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四川 德陽 618100)
我院隨機選取2015年-2016年期間在我院就診的148名咳嗽患者,每組74例,治療組男性3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38.92±4.85),病程在(5.4±2.3)周。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39.55±3.78),病程在(5.6±2.8)周。通過對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的比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我院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及《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11 年)為中醫(yī)診斷標準,咳嗽在中醫(yī)中是一種典型的肝經(jīng)氣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肅所表現(xiàn)的證候。
主要癥狀:①上氣咳逆陣作,②咳嗽時常感痰咯之難出,量少質黏,或痰如絮條。
次要癥狀:①咳嗽時容易胸痛,②咳時面紅目赤,③咳嗽容易影響情緒,④咳嗽時咽喉不適,⑤味苦口干,⑥胸肋脹痛。
具備以上2項主癥和1項次癥的癥狀便能診斷。
①在知情同意書志上簽字;②患者年齡18~55歲,不限性別;③滿足咳嗽診斷的條件
①達不到診斷納入標準者;②精神病患者和重大內臟和造血功能疾病患者;③對藥物過敏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⑤應參加其他其他藥物臨床試驗在3個月內影響指標觀察者;⑥其他應排除者(有酒精、藥物濫用病史、不按規(guī)定用藥者)。
對照組采用一般療法治療,治療組在一般療法的基礎上采用基本方加減黛蛤散。其處方為:海蛤殼10g,青黛12 g;早晚各一次,飯后1 h溫服,中藥每次口服200mL。若患者痰多,可另加黃芩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甘草6g,紫蘇子10 g、茯苓20g、瓜蔞 20g;咽癢干咳者加黃芩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甘草6g,蟬蛻、防風、鉤藤各10g;若患者口苦咽干脅脹痰色黃,可另加黃芩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甘草6g,紫蘇子、苦杏仁各10g;若患者口干舌燥、痰黏而少、熱郁津傷,可另加黃芩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甘草6g,北沙參10g、麥冬10g、天花粉10g。
我院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和《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咳嗽嚴重程度癥狀積分制定癥狀評分標準,其標準的積分如下:日間和夜間無咳嗽積分為0分;偶有短暫咳嗽、入睡時短暫咳、嗽偶有夜間咳嗽積分為1分;因頻繁咳嗽輕度影響日?;顒踊蚩人暂p度影響夜間睡眠積分為2分;因頻繁咳嗽嚴重影響日常活動或咳嗽嚴重影響夜間睡眠積分3分。
我院根據(jù)《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將臨床療效判定分為標準分為臨控、顯效、好轉、無效4個級別。其中臨空的積分改善率在95%以上;顯效的積分改善率在70%~95%之間;有效的積分改善率在30%~70%之間;無效積分改善率則小于30%。(注: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安全性評價從高到底分為4個級別。無任何不良反應為1級(安全);有不良反應且不需做任何處理可繼續(xù)給藥為2級(比較安全);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應但處理后可繼續(xù)給藥的為3級(有安全性問題);因不良反應中止試驗的為4級(不安全)。
利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對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周后,將對照組和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組別例數(shù)臨控顯效好轉無效總有效觀察組7425(33.8)28(37.8)16(21.6)5(6.8)69(93.2)對照組7418(24.3)20(27.0)20(27.0)16(21.6)58(78.4)
目前,西醫(yī)治療咳嗽通常選用抗組胺藥及中樞鎮(zhèn)咳藥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除此之外占時并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式。而當前所選用的治療方式的療效范圍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在感染后出現(xiàn)久咳不止的,即可以采用疏肝泄熱的思路來幫助患者疏散外邪,從而達到解除病患的作用。而在排除肝肺郁熱方面,黛蛤散中的蛤殼非常有利于清熱利濕,化痰軟堅。
患者在使用中藥配方的黛蛤散在我院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通過從從肝來論治指導思想對咳不止的患者效果明顯,對于消除患者病癥能夠取得理想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