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華
(大理州彌渡縣人民醫(yī)院 云南 大理 6756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外科中最多見的急腹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壓痛、反跳痛,但其病理變化較為復雜,容易引發(fā)其他疾病,臨床體征不明顯以及臨床癥狀不典型,為臨床的診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研究老年人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特點及診治過程,以期為臨床治療老年急性闌尾炎提供依據,具體情況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老年患者7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0.5±9.5)歲。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為急性闌尾炎。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分析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過程。
本組78例患者臨床癥狀均以腹痛為主,38例患者出現發(fā)熱,28例患者出現腹瀉,24例患者出現腹脹,29例患者出現嘔吐。輔助檢查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升高者15例,白細胞中及性粒細胞正常者48例,僅出現中性粒細胞升高者18例,血生化檢查結果顯示,電解質紊亂13例,血糖增高19例,血清尿素輕度升高6例。
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常規(guī)給予患者手術麻醉,手術切口取壓痛明顯和(或)麥氏點位置,作2~4cm長度的縱向切口,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后,切開腹外斜肌腱膜、鈍性分離腹內斜肌、腹橫肌,充分暴露腹膜開腹,對闌尾病變位置進行觀察,確認無誤后,分離、結扎闌尾系膜,切除闌尾,闌尾殘端荷包包埋,術后常規(guī)放置引流,最后常規(guī)止血縫合。
老年人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特征:①病情發(fā)展快且兇險;②容易誤診;③伴隨較多基礎疾??;④炎癥消退慢;本組78例經手術治療后,均成功治愈;術后5例切口出現脂肪液化,21例出現切口感染,經臨床綜合治療,達臨床治愈出院。
①病情發(fā)展快且兇險:由于老年患者的供血闌尾動脈是終末動脈,存在著供血不足的可能性,當老年人出現全身動脈硬化,其在局部的反應,會使得闌尾血供障礙的加重,從而導致闌尾炎的出現,同時在炎癥的刺激下,可導致闌尾壁內小動脈形成血栓,致使闌尾炎病情改變加重;再加上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衰退后,通常會合并多種臟器慢性疾病,導致免疫功能、臟器代償能力的下降,會使得腎上皮質功能以及單核吞噬細胞功能的衰退,從而導致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較快且兇險,發(fā)病后短時間內就可能出現壞疽、化膿,甚至是穿孔現象[1]。
②容易誤診:由于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可導致其痛閾值降低,自覺癥狀不明顯,對疼痛的反應比較遲鈍,且未有顯著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未能引起患者的自身重視,低年資醫(yī)師對初診的老年患者時,易誤診為消化功能紊亂、膽囊炎等疾病,而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一旦出現穿孔并發(fā)腹膜炎或者是形成闌尾周圍膿腫,又可能被誤診為腸梗阻、結腸腫瘤、胃十二指腸穿孔等[2];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腹壁脂肪較多,腹肌張力較低,以及腹肌緊張的不明顯,導致患者出現右下腹痛、上腹部或者是臍周圍、右下腹的轉移痛較輕,因此患者的疼痛常模糊不定或者是為隱痛,輕癥狀,從而導致診斷的困難,容易誤診。
③輔助檢查: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當患者發(fā)生急性闌尾炎后,大多數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均未出現增加或者是增加不明顯,或僅中性粒細胞升高,但患者的感染程度、病理改變重,因此臨床診斷時,針對老年患者不應以白細胞計數的增加不明顯或者是正常,從而忽略了患者的病情,應給予患者體格檢查,同時與中性粒細胞分類比例相結合進行綜合判斷[3]。
臨床上治療急性闌尾炎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保守治療雖然可暫時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容易復發(fā);因此臨床主張,一旦診斷,在沒有手術禁忌癥時,應及時手術治療;但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的衰退,闌尾若是出現炎癥,極易迅速發(fā)展,若是處理不及時,則可能導致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從而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同時多數老年患者都存在基礎疾病,以及抵抗力、代償力的下降,老年患者的手術耐受性較差,給手術添加了難度風險,因此臨床醫(yī)師在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機體臟器功能進行全面綜合的評估,必要時給予支持治療,并補充水電解質,同時選擇簡單有效的麻醉方式,針對伴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尋求相應的臨床科室會診;闌尾化膿、壞疽、穿孔腹膜炎的患者,術者要求要高年資來完成,手術應迅速并清理腹腔膿液,常規(guī)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安全快捷結束手術;術前、術后應常規(guī)給予有效的抗生素、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及早離床活動,積極對重要器官功能保護,減少或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康復[4]。
據文獻報道,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率達30%左右,而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同時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加上手術打擊,使得患者的全身抵抗能力的進一步下降,術后切口感染的幾率也隨著增加;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小腸黏膜絨毛出現萎縮,以及其局部免疫功能的下降,病情嚴重的闌尾穿孔、闌尾壞疽炎癥廣泛擴散于腹腔內,導致腹腔感染、腸壁水腫、盆腔充血水腫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有所增加[5]。在開腹操作時應采用止血鉗夾住切口的兩側腹膜將其外翻以對切口起到保護作用,在縫合前應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手術野,縫合腹壁時逐層沖洗。炎癥嚴重的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時側孔的直徑不宜過大,以避免其他組織嵌入阻塞引流管,術后要擠捏引流管使其保持通暢。
綜上所述,老年人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特征,易誤診、病情發(fā)展快且兇險等,臨床一旦診斷,在無明顯禁忌癥者應及時給予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