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單位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州 510405)
肺栓塞,是指內(nèi)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huán)和右心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肺血栓栓塞癥是常見的急性肺栓塞類型。肺栓塞大多繼發(fā)于深靜脈血栓,由于肺栓塞與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機制上存在相互關(guān)聯(lián),是同一疾病病程中兩個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xiàn),因而統(tǒng)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靜脈血栓栓塞癥年發(fā)病率為100~200/10萬人。2004年歐盟6國與急性肺栓塞有關(guān)的死亡超過317 000例,其中,突發(fā)致命性急性肺栓塞占34%,死亡未確診占59%,僅7%的早期死亡病例死前確診[1-2];國內(nèi)對1997年—2008年全國60多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急性肺栓塞病人的登記注冊研究表明,住院病人急性肺栓塞發(fā)生率為0.1%[3]。臨床上青年突發(fā)暈厥及猝死病例屢有報道,多數(shù)病例考慮疑診為心源性猝死,一些病例很可能是肺栓塞。若肺栓塞病人不及時診治也可能因低氧血癥、低血壓休克而死亡。
病人,男,28歲,職業(yè)為介入科醫(yī)生,2016年9月17日下午因“突發(fā)意識喪失2 min”入院,病人上班路上突發(fā)頭暈、視物黑朦,繼而暈倒在地,意識喪失,2 min后自行恢復意識,覺胸悶、頭暈、肢體乏力,無偏癱、言語不利,由路人送入院,急診測體溫36.0 ℃,心率93次/min,血壓(80~93)/(53~6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0次/ min,血氧飽和度85%~94%,心電圖大致正常,血分析、心酶5項、超敏肌鈣蛋白I、電解質(zhì)未見明顯異常,頭顱、胸部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予吸氧、靜脈補液后癥狀好轉(zhuǎn)收入我科。入院癥見:病人意識清楚,精神疲乏,面色紫暗,胸悶心悸,頭暈無頭痛,無發(fā)熱惡寒,無咳嗽氣促,無腹痛腹瀉,四肢冰涼,活動自如。否認特殊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
入院查體:體溫36.0 ℃,心率95次/min,血壓90/60 mmHg,呼吸20次/min,血氧飽和度98%(4 L/min吸氧狀態(tài)下),呼吸運動未見異常,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前區(qū)無隆起,心尖搏動未見異常,心濁音界未見異常,無明顯瓣膜雜音,胸骨下段可聞及第三心音(右室奔馬律),無心包摩擦音。肌力、肌張力正常,病理征陰性;舌黯淡,苔黃膩,脈速。入科后急查超敏肌鈣蛋白I:0.561 ng/mL;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0.32×109/L、中性粒細胞81.7%;B型鈉尿肽(BNP)正常。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診斷考慮: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心肌炎?病人休克卻心界不大,BNP、心肌酶正常,心電圖無特異性改變,無心血管危險因素,無發(fā)熱腹瀉。故動態(tài)觀察心肌酶學,1 h后復查超敏肌鈣蛋白I 1.114 ng/mL,D-二聚體(DDi)9.43 mg/L。心電圖,竇性心律,Ⅲ導聯(lián)ST段壓低,T波倒置。血氣組合:pH 7.25,氧分壓(PaO2):93.4 mm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35.4 mmHg,吸氧濃度(FIO2):37%,碳酸氫根濃度、乳酸、堿剩余正常。病人超敏肌鈣蛋白I進行性升高,擬診ACS并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但病人低氧血癥無法合理解釋,DDi顯著升高,休克血壓,再次追問病史,病人既往右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病史。考慮急性大面積肺栓塞,急查肺動脈CT血管造影(CTA):雙側(cè)肺動脈干、左側(cè)肺動脈上下支、右肺動脈上葉前支、右肺下動脈及其分支急性栓塞,余胸部未見明顯異常。床旁心臟超聲:心房心室不大,輕度三尖瓣返流。心室腔未見無回聲區(qū),收縮功能正常。雙下肢靜脈彩超:未見血栓形成。
結(jié)合五診十綱中醫(yī)臨床辨證新思維[4],本病人診斷厥證[西醫(yī)診斷急性肺栓塞(高危)],根據(jù)2013年急性肺栓塞診斷標準[5],運用辨病為先,辨證為主的辨病辨證臨床思維模式[6],辨證屬血厥實證。厥證記載最早可見于《內(nèi)經(jīng)》,《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端貑枴ふ{(diào)經(jīng)論》“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病人急性發(fā)病,多與火、熱相關(guān),火熱為陽邪,其性炎上,易生風動血。夏季發(fā)病,內(nèi)外合邪。治療上西醫(yī)予以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溶栓、肝素鈉抗凝。中藥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法,丹參注射液靜脈輸注活血化瘀,方用清熱活血方加黃連、三七加強清熱活血之力,其中黃芩、毛冬青、黃連清熱解毒,丹參、赤芍、川芎、紅花、三七活血化瘀,降香行氣止痛,具體如下:丹參20 g,赤芍15 g,川芎15 g,紅花10 g,降香6 g,黃芩片15 g,毛冬青30 g,三七10 g,黃連片5 g(急煎湯藥1劑冷服,此后每日1劑冷服)。
9月20日二診,病人維持肝素、華法林抗凝,刻診面色紫暗,舌黯淡,苔黃厚膩,脈弦有力,納一般,口干,平素大便干、近2日未解大便,小便黃赤?;馃嵝皻庖缀臍鈧?,故見便秘、尿赤。病人瘀血內(nèi)阻兼夾火熱毒邪,熱入血分,處方清熱活血方合犀角地黃湯,加山藥、甘草兼以顧護胃氣,具體如下:水牛角30 g,生地黃12 g,牡丹皮15 g,赤芍10 g,川芎10 g,紅花10 g,黃芩片10 g,毛冬青20 g,丹參30 g,降香10 g,甘草片6 g,山藥30 g,每日1劑冷服。
住院期間完善IgG型抗心磷脂抗體、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血漿蛋白S活性測定、甲功三項、狼瘡抗凝物質(zhì)檢測、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ADP0.5)、血栓病組合(血漿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活性檢測)、血管炎三項、自免五項、抗可溶抗體譜、相關(guān)抗原七項未見異常。
9月27日出院后繼續(xù)服用華法林抗凝,服用清熱活血方湯藥1劑隔日一次,多次復查國際標準化比值1.8~2.5,隨訪1年6個月未再發(fā),復查肺動脈、冠狀動脈CT、深靜脈彩超均未見異常。
2.1 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 易患因素一般為外科手術(shù)及創(chuàng)傷等;心血管科病人易患因素有:慢性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中心靜脈置管、卒中偏癱、淺靜脈血栓形成、自身免疫疾病、腫瘤、激素替代治療、臥床>3 d、久坐、老齡、靜脈曲張等[7]。其中大部分與心房纖顫卒中評分CHA2DS2-VASc相近。
2.2 診斷難點 肺栓塞是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也是常見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不易診斷。急性肺栓塞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和體征,常規(guī)檢查缺乏特異性,易漏診。胸痛是常見的癥狀,類似典型心絞痛。通過對1 880例急性肺栓塞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分析,出現(xiàn)頻度依次為呼吸困難(50%)、胸膜性胸痛(39%)、咳嗽(23%)、胸骨后胸痛(15%)、發(fā)熱(10%)、咯血(8%)、暈厥(6%)、單側(cè)肢體腫脹(24%)和單側(cè)肢體疼痛(6%)[8]。急性肺栓塞三聯(lián)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發(fā)生比例<30%[9]。
DDi陰性預測價值較高,主要價值在于排除,但對確診無意義。超聲心動圖在提示診斷、預后評估及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價值。直接征象為肺動脈近端或右心腔血栓;間接征象多為右心負荷過重的表現(xiàn),如右室壁局部運動幅度下降、右心擴大等。通過測量肺動脈收縮壓有助于判斷急慢性肺栓塞。
對確診意義較大的檢查主要為肺動脈CTA和造影。CTA直接征象為肺動脈內(nèi)低密度充盈缺損,部分或完全包圍在不透光血流之內(nèi)的“軌道征”,同時分析右心室形態(tài)、室壁厚度,是診斷肺栓塞的重要無創(chuàng)檢查,敏感性83%,特異性78%~100%。肺動脈造影是診斷急性肺栓塞的金標準,直接征象有肺動脈內(nèi)造影劑充盈缺損,伴有或不伴有“軌道征”的血流阻斷。其他檢查難以確定診斷時,如無禁忌證可行本檢查。對于疑似ACS直接送導管室的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病人,排除ACS后可考慮直接肺動脈造影。
2.3 診斷及治療 疑診病人,首先進行臨床可能性評估,之后進行初始危險分層,最后逐級選擇檢查手段以明確診斷。臨床可能性評估,常用的標準有Wells評分和修正的Geneva評分[10-11]。初始危險分層,推薦使用肺栓塞嚴重指數(shù)評分。
治療(指南):結(jié)合初始危險分層進行治療。高危病人直接再灌注治療,中危病人抗凝治療,低危病人無需特殊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常用的抗凝藥物:肝素、華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常用的溶栓藥物:尿激酶、阿替普酶。
2.4 清熱活血方干預急性肺栓塞機制分析 肺栓塞成因復雜,150多年前德國學者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流淤滯、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血管內(nèi)皮損傷,肺栓塞形成是上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并與相關(guān)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guān)。肺栓塞的重要病理生理是血栓的機械性阻塞、炎癥細胞浸潤及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引起肺動脈的強烈收縮。
清熱活血方以冠心Ⅱ號方為底方進行化裁,加入毛冬青、黃芩以加強清熱解毒,組方:丹參30 g,川芎10 g,紅花10 g,赤芍15 g,降香10 g,黃芩15 g,毛冬青30 g,七藥合而成方,共行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結(jié)合我科以往研究[12-14],清熱活血方干預肺栓塞的機制可能與減少炎癥反應(yīng)、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密切相關(guān)。
清熱活血方既往常用于治療冠心病ACS[15]、冠心病支架術(shù)后再狹窄[16]等,本例病人辨證屬熱毒血瘀,使用清熱活血方結(jié)合抗凝藥物治療后痊愈,是異病同治思想的體現(xiàn),臨床上清熱活血法可進一步拓展治療其他辨證屬熱毒血瘀的病癥。
血栓復發(fā)是靜脈血栓栓塞癥不容忽視的問題,長期抗凝可減少約90%復發(fā)風險,但大出血風險每年增加至少1%。本例病人服用華法林長期抗凝及中藥清熱活血方治療,隨訪至今已滿3年,未見復發(fā)及出血,表明清熱活血方聯(lián)合華法林抗凝安全性良好,不引起國際標準化比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