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許昌 461000)
偏癱是腦卒中出現(xiàn)率較高的一種后遺癥。臨床常對中風偏癱患者行康復鍛煉,但這一方法效果發(fā)揮緩慢。我院用康復鍛煉配合針刺治療腦卒中偏癱獲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共94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診治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平均(68.28±5.36)歲,上肢偏癱22例、下肢偏癱25例,單側偏癱32例、雙側偏癱1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平均(68.59±5.14)歲,上肢偏癱21例、下肢偏癱26例,單側偏癱33例、雙側偏癱14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CT檢查確診為腦卒中,符合診斷標準[1]。意識清楚或有意識障礙, 可伴有精神癥狀,多有腦膜刺激征,腰穿腦脊液呈血性,全腦血管造影確診。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基礎疾病,心肝腎臟器功能障礙,精神障礙,依從性極差。
兩組均行康復鍛煉。①被動鍛煉:0~Ⅱ級肌力者,每天進行2次為時0.5h按摩,對各處關節(jié)進行旋轉、展收以及伸屈活動,下肢練習屈肌,上肢練習伸肌,鍛煉從大關節(jié)過渡到小關節(jié)。另外,利用健側輔助患側進行以下練習:a.上肢輔助活動,健肢于胸前將患肢握住,通過健肢引導患肢于胸前舉肘上舉,然后慢慢放下雙臂放在腹前。b.肘的輔助活動,健肢將患肢前臂握住前舉,并帶動其屈肘、屈臂,接著通過健肢帶動患肢練習伸肘。c.腕和手的輔助運動,健肢將患肢握住練習旋轉,健手將患手的四只手指握住,保持掌心向上,健手對患手進行按壓練習伸腕,同時同健手將患手拇指握住,練習各個方向的屈伸、旋轉。②主動鍛煉:肌力超過Ⅱ級者,指導患肢各關節(jié)活動,每天練習2次,每次保持0.5h。先練習床上的主動活動,之后根據(jù)情況慢慢練習坐起、站立、扶持行走、獨立行走等,期間要注重練習手足精細活動,練習日常生活自理活動。進行1個月。
觀察組另給予針刺治療。從入院后第3天開始,頭針取透曲鬢、百會,下肢取陽陵泉、絕骨、太沖、昆侖、環(huán)跳,上肢取合谷、外關、肩髃。進針后留針20min,以患肢有酸脹、麻木感為佳,兩次行針之間保持5min間隔,每天針灸1次,10次為一療程,兩個療程間間隔2天,共3個療程。
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量表評價,量表中包含進食、修飾、如廁、行走、轉移、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上下樓梯等內容,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偏癱癥狀基本消失,Barthel評分較干預前提升超過80%。好轉:偏癱癥狀有所緩解,Barthel評分較干預前提升50-80%。無效:仍有明顯偏癱,Barthel評分較干預前提升不足50%。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評分比較(分,±s)
分組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7 59.68±4.23 78.46±5.52 18.5134 0.0000對照組 47 58.79±5.16 64.57±5.03 12.7510 0.0000 t 0.9145 5.4990 P 0.3629 0.0000
研究證實,腦卒中偏癱在發(fā)病后半年時間內功能恢復效果最好,發(fā)病后3個月內功能恢復速度最快,所以盡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針刺頭部、頸部、上肢及下肢穴位可起到活氣血、通經絡的效果,能提高偏癱側肢體肌肉的興奮程度,加快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huán),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腦部、肢體微循環(huán),加快上下運動神經元的康復[3]??祻湾憻捘軌蛱岣呱窠浵到y(tǒng)的活躍度,加速腦部細胞重組,加快恢復休眠狀態(tài)下的腦細胞,達到運動、平衡系統(tǒng)的重建。
康復鍛煉配合針刺治療腦卒中偏癱能夠提高康復效果,改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