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貴州 貴陽 550002)
顱骨缺損是由于外傷后顱骨不愈合導致,給患兒的正常發(fā)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的發(fā)病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本文分析此類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并且分析手術效果。
對收治的15例顱骨生長性骨折患兒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兒10例,女性患兒5例。
患兒都采用顱骨修補手術進行治療,在患兒顱骨缺損的部位,做一個U形皮瓣切口,充分顯示顱骨缺損的部位,圍繞骨折線擴大骨瓣,目的是找到硬腦膜破損邊緣,用人工腦膜修補硬腦膜,缺損的骨瓣采用鈦網鈦釘固定。
15例患兒都順利完成手術,在手術治療期間,患兒沒有出現皮瓣壞死和腦脊液滲漏等并發(fā)癥。在對患兒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工作,患兒的鈦釘沒有出現松動和移位情況,患兒的頭顱生長情況良好。
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是一類嚴重的并發(fā)癥,兒童在出現腦外傷后,如果不能接受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此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發(fā)病率為0.05%~0.06%,在3歲以下的兒童中發(fā)病率最高[1]。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是構成顱骨部分的八塊骨頭中的一塊或多塊的骨折,通常是由于鈍性力創(chuàng)傷造成的。如果撞擊力過大,骨頭可能在撞擊部位或附近斷裂,并對顱骨內的底層結構如膜、血管和大腦造成損害。雖然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的發(fā)生沒有相關的物理或神經損傷,但健康骨骼的骨折表明已經施加了大量的力,并增加了相關損傷的可能性。任何對頭部的重大打擊都會導致腦震蕩,伴隨著上覆撕裂表皮和腦膜,或貫穿副鼻竇和中耳結構,使外部環(huán)境與顱腔接觸的裂傷,稱為復合性骨折[2]。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主要有四種類型:線性骨折、凹陷骨折、舒張骨折和基底骨折。線性骨折是最常見的,通常不需要對骨折本身進行干預。凹陷骨折通常是粉碎性骨折,骨折部分向內移位,可能需要外科手術來修復潛在的組織損傷。舒張性骨折會使顱骨縫合線變寬,通常影響到3歲以下的兒童。基底骨折位于顱底的骨頭中。 顱骨生長性骨折患兒由于腦脊液填充的囊性腫塊的常見發(fā)展,是一種罕見的顱腦損傷并發(fā)癥,通常與3歲以下兒童的頂骨線性骨折有關。據報道,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顱底和顱底等不典型部位,以及與其他類型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有關。其特征是骨折的舒張性擴大。導致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硬腦膜撕裂,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擴大部分原因是幼兒大腦的快速生理生長,以及潛在的瘦素樣囊性腫塊中的腦-腦脊液搏動。單純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兒童發(fā)生不良后果的風險很低,無顱內出血或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創(chuàng)傷后患者出現腦震蕩或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其長期認知障礙和情緒不穩(wěn)定的發(fā)生率幾乎是無任何并發(fā)癥患者的兩倍。在我院選擇的15例患兒中,患兒基本都是由于外傷導致,外傷的部位主要有頂骨、枕骨等,說明外傷與顱骨生長性骨折的發(fā)生率密切聯系。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發(fā)生后,患兒的爐蓋部軟組織增大,患兒會出現抽搐等癥狀,部分患兒還會出現腦膜炎。
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發(fā)病機制比較多,由于兒童的顱內壓升高、硬腦膜撕裂或者骨折線缺血等,大部分機制與兒童顱腦發(fā)育的生理特征密切。腦組織在不斷的生長中,兒童的頭顱會不斷的增大,對顱骨產生一種向外的張力,導致顱縫在不斷的擴大[3]。嬰兒出生后,他們的腦組織發(fā)育非常迅速,會對顱骨施加一個非常大的力。硬腦膜損傷后,會導致顱內壓升高,也會導致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的產生。
在典型性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治療中,早期治療的難度比較大,由于兒童的顱骨缺損,導致兒童的頭皮出現囊性腫塊,患兒存在外傷,很容易被誤診為頭皮血腫,延誤治療。因此,顱骨現行骨折患兒應該在外傷檢查的基礎上,定期復查,診斷是否出現生長性骨折。針對異?;純?,應該采用CT檢查的方式,對兒童顱骨骨折的寬度和顱骨缺損的位置進行分析。
在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治療中,一般是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在兒童的硬腦膜皮損和腦脊液滲透的情況下,采用硬腦膜修補的方式治療。手術過程中對于破損硬腦膜的嚴密修補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鈦網是一類高分子材料,在骨骼修復中發(fā)揮的作用非常大,在顱骨缺損治療中常用。在自體材料的使用中,患兒常常出現感染,因此鈦網被常用于顱骨缺損治療。在我院15例患兒手術治療都非常成功,患兒手術后沒有出現任何的并發(fā)癥,頭顱生長正常,沒有出現畸形生長的情況,所以才有此類方法治療中,兒童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在相似的研究中,兒童顱骨生長性骨折最佳手術時間一般是4~5歲,此時兒童的顱骨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其調節(jié)能力非常強,在手術中,醫(yī)護人員可以結合兒童顱骨的生長形態(tài)進行手術。在手術年齡選擇中,醫(yī)護人員也可以選擇2~3歲進行手術,嬰幼兒在2歲時,他們的顱骨已經發(fā)育到一定的程度,在鈦釘固定中也比較穩(wěn)固。2歲的嬰幼兒的運動能力比較差,他們不會在手術中亂動,降低了手術風險。2歲以下的嬰幼兒自身的意識比較差,在手術中風險比較大。
綜上,兒童發(fā)生顱腦生長性骨折的主要機制是外傷和顱骨張力,因此,在手術治療中,應該結合兒童的年齡等因素,有效的防止硬腦損傷,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