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中國作家協(xié)會
2019 年 3 月 1 日,我同黃成軍、楊帆、卿明敬和向小陽幾個扶貧隊員,翻山越嶺去到唐剛菊家。唐剛菊像第一次攔住徐圣航那樣,背著青草站在公路中間,笑容滿面地把大家朝家里引。房子雖是土木結構的青瓦房,可家中擺設非常整齊,房前屋后也打掃得十分清潔。穿過街沿沒幾步就是養(yǎng)豬場。雖然規(guī)模不很大,但養(yǎng)百十頭豬不成問題。6 頭母豬按標準飼養(yǎng)在欄中,每頭豬有100多kg重。暖燈照著寬敞圈舍,一頭母豬即將產(chǎn)仔。睡在暖箱中的10 多只小豬仔,過幾天就要增添新的“小弟妹”了。豬場外邊是養(yǎng)雞場,只等青草長出來后,就換場把雞趕進去。
在豬圈干活的賴修生,興奮地向大家介紹養(yǎng)殖情況。隨其轉過一圈后,才引大家去堂屋門外坐下來。他指著門前坡下的養(yǎng)雞場說:“這個雞場是新建的,1 000只烏雞開始下蛋了。每天300多個供不應求。要不是徐同志盡心盡力來幫助,我的豬和雞早就養(yǎng)不下去了!”
2018 年 11 月 9 日,徐圣航來到黃顯村五組,在公路盡頭對一家貧困戶進行慰問后,返程沒駛出200 m,就見一位老大娘把裝滿青草的背簍擱在公路中間,車一下就被攔了下來。
徐圣航剛打開車門,走過來的老大娘就大聲問:“你是干什么的?”
徐圣航覺得奇怪,被重慶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下派到這里扶貧不到半月,怎么會在入戶慰問中遭遇老百姓當?shù)罃r車呢?他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連忙回話說:“我叫徐圣航,是重慶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派下來當駐村扶貧隊員的。”
還沒等徐圣航詢問攔車原因,老大娘就說:“我就找你,快下車到我家里去看看。”
徐圣航下車背上背簍就跟隨老大娘去到百米外的家里。
剛進街沿,老大娘就說:“你看我是個多么愛清潔的人,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凈凈?!?/p>
的確如此,哪怕房子是土木結構的青瓦房,門前是土地壩,也打掃得干干凈凈,不僅讓人感到利索,而且還顯出一派祥和。徐圣航由衷贊嘆。
放下青草進到堂屋參觀農舍,雖然沒有氣派的現(xiàn)代家具和豪華的沙發(fā),但那些老箱、老柜、老板凳置放有序,可以想象這家人雖不是書香門第,卻也應該是一戶相當講究的人家。
老大娘說與她同齡的66 歲老伴賴修生,曾經(jīng)是位木匠,前幾年因患腎結石才放下手藝回家喂豬養(yǎng)雞。當年賴修生掙的錢在龍駒鎮(zhèn)街上買了一棟房子,下面有個門面,他們的兒子賴松在那里開電腦維修店,現(xiàn)在生意越來越差了。兩位老人不在老家做點事,往后的日子恐怕就過不下去了。
聽著老大娘的介紹,徐圣航又跟著去到豬圈。大豬小豬“哼哼”直叫,頓感豬的世界是多么的熱鬧??粗鴰最^大肥豬,環(huán)保綠色的豬肉味道,一下就香透心懷。豬圈外的槽坡下養(yǎng)著1 000 只烏雞,它們長頸引吭,拍翅追逐,場面頗為生動。除跳上雞窩生蛋的母雞不能享受公雞啄食獻歡外,那些爭風吃醋的公雞,一點不顧人們的笑話,只管與“對手”打斗個死去活來。
回到堂屋,賴修生已升起火籠。高山上的冬天真是難敵酷寒。
暖活身子后,唐剛菊就問:“徐同志,你多大了?找媳婦沒有?”
徐圣航在心里想:“唐剛菊把自己攔下,難道想給自己介紹對象?”難拒這份熱情,像寫簡歷似的,趕忙回答:“我今年30 歲,當過兵,干過警察,前幾年才轉行到重慶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上班?,F(xiàn)在單身一人,派到黃顯村當駐村扶貧隊員所以也就無牽無掛?!?/p>
“我還以你為才20 歲出頭哩!”唐剛菊顯出幾分詫異說:“30 歲年齡也不算大。有些30 歲的人,只知道靠父母好吃懶做??纯茨悖?0歲就有大出息了。還不怕吃苦來我們這個大山里扶貧,真是不簡單!哪個姑娘找到你有好福氣哩。”
從口氣中聽出來,唐剛菊并不是要給他介紹對象,只是借此話題把他表揚了一番。
“哈哈哈!”忍不住捧腹的徐圣航笑著說,“這是哪里的話!我來這里做扶貧工作,一切都很陌生,哪有什么不簡單?向你們這些父老鄉(xiāng)親學習的地方還多著呢!”
“不要向我們學習。”接話的賴修生不停擺著手說,“你看我們一年忙到頭,身體累垮了不說,現(xiàn)在心里還急得像一鍋燒開的水。豬的事、雞的事,不知道如何處理。”
這兩位老人真是配合得默契,一個把徐圣航攔住引進來,一個又在進入話題后,把想要解決的問題拋出來,醉翁之意不在酒。徐圣航在心頭佩服一番,卻也不得不接上這個話題詢問情況。
口齒伶俐的唐剛菊接話說:“我家的肥豬養(yǎng)大了沒法賣出去,快過年了,雞和蛋也沒渠道外銷。每天都有上千張嘴要喂,變不成錢的牲畜,吃都要把家吃窮??吹侥闳ヘ毨艏依镂繂?,心里揣摩著你一定是干部,所以就把你攔住,想請你像幫貧困戶一樣,也幫我們想辦法把豬和雞在春節(jié)前賣出去。我們只圖脫手,再也不想干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p>
話剛說完,唐剛菊眼中就滿含焦慮無助的淚水。
聽這么一說,徐圣航跟著鼻子一酸。他認為再多的語言都是蒼白的,只有實實在在地貼心幫助,才能讓他們擺脫困境。為此,徐圣航當即就買了100個雞蛋和一只雞,還把雞和豬拍下照片,決定先幫他們做個宣傳。
冬日的夜來得極早,乘暮色回到鎮(zhèn)上,找到一家餐館把雞燉上后,徐圣航逐個邀請從市里派來的扶貧隊員,品嘗農家烏骨雞和土雞蛋。
餐桌上,大家不是在品嘗美食,而是在品殷殷的母愛與濃濃的鄉(xiāng)情。沒想到在高山上,像搞文學一樣,還能創(chuàng)作出這么優(yōu)秀的“鄉(xiāng)土作品”來。徐圣航通過電話聯(lián)系銷售農產(chǎn)品,在桌前品嘗佳珍的嶺上村扶貧隊員黃成軍,當即就定下216只雞。這是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員工,開展消費扶貧時托他辦的事。他正在尋找好土雞,直接就把事情搞定了。
現(xiàn)代通信力量真是強大。有按導航去購買的,有商家借年關來收購擴大供銷的,有通過網(wǎng)絡和電商平臺向其發(fā)送快遞的。沒幾天工夫,豬、雞、蛋全銷售一空,最后還供不應求。
基于這個利好情況,徐圣航多次去唐剛菊家進行磋商和策劃,建議他們繼續(xù)把養(yǎng)豬、養(yǎng)雞項目提質發(fā)展下去。當然,僅靠兩位老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他還去動員到賴松,讓他放棄日漸衰落且養(yǎng)不活家人的電腦維修店,回到父母身邊,扛起擔子把發(fā)家致富的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干起來。春節(jié)剛過,徐圣航就幫助賴松把電腦門市改成農產(chǎn)品銷售門市。既做零售,又開網(wǎng)店。眼下主要是向外銷售雞蛋,由于每天產(chǎn)蛋量只有300多個,訂單需求完全不能滿足。據(jù)賴松說3月7日從山東空運1 000只雞苗過來,打算先提升雞蛋供應產(chǎn)量,以免失信于訂單消費客戶。
見到這個像玩股票出現(xiàn)的牛市,在駐村第一書記胡棋耀的要求下,徐圣航正在規(guī)劃成立養(yǎng)殖合作社,讓深居高山上的村民能抱團取暖,把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轉變成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化和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化的優(yōu)勢區(qū)域。再創(chuàng)出品牌,亮出名牌,切實把增收致富的夢,做到高山深處的群眾家門口。
了解到這些故事,我們對徐圣航刮目相看。一個30 歲的小伙子,初到農村沒想到這么快就進入角色,并像個經(jīng)驗老道的干部,立竿見影地干出了名堂。
辭別唐剛菊和賴修生兩位老人,就沿來路下山去到徐圣航在村服務中心二樓的臥室。他的臥室可沒有他的工作這么出彩。一個銹跡斑斑的單人鋼絲床,依稀就要散架了。上面單薄的鋪蓋,不知是否能抵御長夜的酷寒。窗臺上,擺滿了方便面。他若來不及自己煮飯,泡一盒方便面就湊合一頓。廚房的冰箱里,除兩碗干咸菜外,并沒存放什么讓大家眼饞的佳肴美食,大家無不為他的這份簡單生活而噓唏。
一直臉帶笑顏的徐圣航猛地把胸膛一拍,說:“我當過兵,干過警察,這樣的生活過得多已經(jīng)習慣了,一點不覺有什么不是滋味的。更何況身為一名扶貧隊員,到貧困戶家中看到那么多讓人揪心的窘?jīng)r,還有什么可以讓自己去挑三揀四的呢?”
聽到這番話,扶貧隊員們對視著,久久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