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節(jié),姐姐帶著六歲的外甥女樂兒來我家里看望母親。樂兒到了我家后,不論姐姐走到那兒,她都像一條小尾巴一樣跟在她媽媽的身后。姐姐轉身找東西時,還不小心踩到了樂兒的腳尖,即便這樣她依舊低著頭,不吭一聲只顧跟在后面。姐姐被這條“小尾巴”跟煩了,訓了樂兒一頓,結果她委屈地哭起了鼻子。
我見狀馬上讓女兒和兒子,拿著自己的玩具和童話書去陪她玩。樂兒一看有同齡的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才破涕為笑。吃完午飯后,聊起樂兒的情況,姐姐一臉的擔心:“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總讓人感覺非常膽小內(nèi)向、縮手縮腳,平時總待在家里,哪兒也不肯去。這次我?guī)鰜?,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她?!焙苊黠@,樂兒的這種性格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一定有形成這種性格的某種原因。
在我家住了幾天,樂兒和大家混熟后,我?guī)臀遗畠?、兒子去果園里玩,我問樂兒:“樂兒,能告訴舅舅,你為什么總喜歡待在家里而不喜歡去外面玩的原因嗎?”
樂兒眨了眨眼睛,猶豫了幾分鐘后才說:“我告訴你原因,你要為我保密,不能告訴別人?!?/p>
我說:“一定為你保密!咱倆拉鉤,快告訴我吧!”樂兒的回答讓人意外和心酸:“爸爸不在家里,我總擔心去外面會碰上壞人。還有,一些小伙伴常拿著他們的爸爸做的蟈蟈籠子,嘲笑我的爸爸老不在家。所才我不喜歡去外面玩?!?h3>爸爸遠離的苦楚
原來這些年姐夫一直在外打工,年初出門年底回家,家里的農(nóng)活和照顧孩子的重擔,全落在了姐姐一個人的肩上。我趁三個孩子一起玩時,馬上給在外打工的姐夫打了一個電話,說明了事情的嚴重性,并建議姐夫平時多給樂兒打電話,多關心她的內(nèi)心世界。姐夫在電話里說,他在外打工,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沒想會這樣,最后他認為我的話很有道理,表示再忙,也會多請假回家,多打電話關心孩子。
今年端午節(jié)時,姐姐又帶著樂兒來我家,這次她變得大方了很多。沒有像上次一樣,跟在媽媽身后做“小尾巴”,而是主動跟大家聊天,還與我女兒、兒子一起去村子的大路邊玩耍。
由于觀念或生活壓力的原因,生活中父愛缺位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對于常在外打工的爸爸們,一年和孩子見不了幾次面,見面一次也相處不了幾天。村里有些常年在家的年輕爸爸,每當農(nóng)忙時,他們起早貪黑地干活,很難抽出時間和孩子互動。農(nóng)閑時,他們會和其他村民打牌或聊天,也很少陪孩子。不少父親認為,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就是對孩子的愛,卻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還有不少家長認為,父親要在外打拼,帶孩子是母親的事。但長期的父愛缺位,不利于身心成長處于關鍵期的孩子,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那就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上不同,心理和思維也大不相同。而且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刀切。對男孩來說,更需要父親的陪伴,否則,可能會造成男孩“缺鈣”,從而喪失陽剛之氣。
楊胡平兒童文學家,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