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滋養(yǎng)過富庶的江南,也感受過北方戰(zhàn)火的紛飛。離開蘇州,我們與此行的“全能伙伴”——東風雪鐵龍專業(yè)級舒適SUV天逸一起,直抵號稱“天下第一莊”的臺兒莊。
臺兒莊位于山東棗莊,扼守大運河的咽喉位置,是徐州的門戶。1937年的臺兒莊戰(zhàn)役,是徐州會戰(zhàn)的第二階段,也是被國內歷史教材宣傳得最多的一場抗戰(zhàn)戰(zhàn)役。當時戰(zhàn)役由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央軍、桂系、川軍、西北軍都參加了戰(zhàn)斗,各方部隊不計損失,同心協(xié)力,共同贏得了這次戰(zhàn)役,這也是中國在正面戰(zhàn)場贏得的最大勝利之一。臺兒莊戰(zhàn)役歷時一個月,共殲滅日軍1萬余人,中國軍隊傷亡5萬余人,很多為民族獨立而犧牲的人們的名字沒能留下來,但他們讓臺兒莊在歷史上刻下了一個深深的標記。
帶著崇敬的心情告別臺兒莊,我們沿著大運河前往天津。
天津段大運河于元代通流,包括天津至北京通州的北運河和天津至山東臨清的南運河兩部分,南、北運河與海河在天津三岔口交匯。昔日天津曾有9個租界,留下了許多漂亮的“洋建筑”,如今成為這座城市獨樹一幟的風景,意式風情區(qū)和第五大道都是文藝青年們爭相打卡的熱門景點,其中,五大道擁有2000多座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各種風格的花園式房屋。
通過天逸的全液晶儀表盤、車載多媒體系統(tǒng)和carplay投屏,我們按照地圖的指引找到了天津段的大運河。南運河進入天津的標志性起點是一道閘——靜海馬廠減河與南運河交匯處的九宣閘,清代時由淮軍興建,他們引水墾田,洗堿種稻,開辟了津南農業(yè)的先河。
大運河南起杭州,北端的終點就是今日的北京通州區(qū)。“通州”之名有“漕運通濟”之意,這里歷史上為交通要沖、漕運倉儲重地,被視為“水陸之要會,畿輔之襟喉”和“京師屏障”,昔日有“一京、二衛(wèi)、三通州”的說法。我們發(fā)現,運河水道穿過通州城,還有支流往北而去,看來運河之旅并沒有真正結束。
從杭州到北京,我們和天逸一起,追逐著運河的時空軌跡,完成了一段大約2000公里的旅程,貼心的定速巡航、深海級靜謐的駕駛艙、平順的8AT,是大家對天逸的一致評價。我喜歡和朋友分享這次旅行,尤其是深夜把酒暢聊的時候,或許,有一天我會再次上路,重溫這段旅途,發(fā)現更多隱藏其間的歷史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