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峰 王建軍
摘要:加快推進北運河水域水系的綜合治理工作,首先需要找到面臨的形勢和問題,之后通過認真的調研分析,從而尋求到合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就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工作,找出一些典型問題,并就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北運河;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公眾參與
中圖分類號:X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7-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7.027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North Canal waters,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find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we face, and then through carefu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 can find a reasonab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finds som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North Canal Basi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system in the North Canal.
Key words: North cana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ewage treat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1 北運河流域概況
北運河發(fā)源于北京市境內昌平區(qū)燕山南麓,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北運河流經(jīng)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qū),在天津市大紅橋匯入海河,全長238km,是海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中北京段主河道長89.4km,流域面積4293km2,占北京市總面積的26%,流域面積涵蓋本市人口總量的70%,流域經(jīng)濟總量占全市80%以上。
由于北運河流域面積廣闊,涉及區(qū)縣眾多,為了加強北運河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的統(tǒng)籌領導,北京市水務局于2009年編制完成了《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guī)劃》,《規(guī)劃》中明確指出,北運河流域要通過建立“水資源保護體系,水資源配置體系、防洪減災體系”三大體系,從工業(yè)、農業(yè)、垃圾等各個領域入手,將全流域劃分為226個治污單元,對北運河流域進行綜合全面的治理工作。
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圍繞“溯源治污、提升水質、提高水循環(huán)利用”這條主線,深入推進污水處理、河道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治及垃圾處理等工作。通過綜合施策,北運河榆林莊閘國控水質考核斷面COD等主要污染物考核指標已連續(xù)五年達標。北運河干流河段基本解決了干流河道的黑臭問題,為最終實現(xiàn)河道水生態(tài)修復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2 綜合治理面臨的問題
(1)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治污監(jiān)管力度不足,治污形勢依然嚴峻,北運河流域處于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期,以海淀北部新區(qū)(226km2)、昌平科技商務區(qū)(55km2)、未來科技城(16km2)、通州新城(155km2)、豐臺麗澤商務區(qū)(4.36km2)等為代表的新增開發(fā)區(qū)總面積456km2;全市年均新增的60萬人,大多集中在北運河流域內,城市化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資源與環(huán)境的承載力面臨嚴峻考驗。一是設施相對不足,近年來,北運河流域新增污水日排放量51萬m3,但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僅33萬m3,同時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規(guī)劃建設周期相對較長,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污水處理需求,污水收集率偏低;二是考核逐步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對北運河國控省界斷面的考核標準將由目前的COD50mg/L提高到40mg/L,同時增加氮、磷等考核指標,減排任務艱巨,治污難度加大。
(2)污水處理建設和運行資金不足,,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水平有了飛躍式的發(fā)展,但政府用于污水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仍顯不足。201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了《北京市進一步加快推進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內容要求利用三年時間,全市新建、改造污水管線1081km,新建再生水管線472km,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14座,新建再生水廠27座,解決760個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治理141條黑臭水體河段。
到2019年底,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4%,中心城區(qū)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成區(qū)基本實現(xiàn)污水全處理。北京市污水處理能力已達410余萬噸,年污水處理總量接近15億t,前期建設及后期運行資金投入壓力極大。
(3)北運河支流污染嚴重、部分監(jiān)測考核斷面布置不合理,經(jīng)檢測,北運河大部分河段,河道水質長期處于劣V類。導致河道水質不達標的重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導入。
以通州區(qū)為例,流經(jīng)通州區(qū)的小港溝、大稿溝、大羊坊溝(三友溝)等排水溝由上游進入通州區(qū),導致這些溝渠在通州境內監(jiān)測斷面的COD等污染物濃度超標。
又例如,朝陽區(qū)位于通惠河上的出境考核斷面在老八里橋,但是在老八里橋下游通州境內有一個朝陽區(qū)的大排污口;涼水河考核斷面應位于馬駒橋閘,但涼水河馬駒橋閘下游的大羊坊溝(三友溝)排水口污水主要來自亦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朝陽區(qū)和豐臺區(qū),此排水口水量大,對通州區(qū)境內的涼水河造成較大污染。
3 幾點建議
3.1 建議市政府加強政策傾斜,探索建立流域生態(tài)補償機制
通州區(qū)地處九河下梢,全市半數(shù)以上污水流經(jīng)通州區(qū)通過北運河排入下游省市,全區(qū)境內水系河道長、污水多、污染重,水污染治理難度很大,資金需求量大,但通州與上游區(qū)縣相比財政并不占優(yōu)勢。因此在北運河流域治理過程中,建議市政府對通州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參考治理工作量和難度等因素,在分配治理資金上給予支持。
探索建立流域生態(tài)補償機制,統(tǒng)籌考慮按照污水入河排放量和跨區(qū)縣河道斷面COD、氨氮指標,制定上下游污水處理和水環(huán)境容量補償辦法,嚴格考核,調動各區(qū)縣污水處理和流域水系綜合治理的積極性。
3.2 加快再生水廠建設,提高出水水質標準
按照《北京市進一步加快推進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要求,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標準;在污水處理項目審批方面,采用綠色通道,促進治污工作快速開展。
3.3 強化政府引導,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污水治理
在明確污水處理服務是一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由政府建立統(tǒng)一的市場化投資監(jiān)管機制,引入市場和第三方組織參與北運河水系污水處理當中。推動多元化投資。
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主管部門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明確各行為主體的權力和責任;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與排污行為管理,對違反城市污水治理的行為確定應負的法律責任、處罰標準,為執(zhí)法者提供明確的依據(jù)。
強化污水處理費的征收與使用管理。目前北京市征收污水處理費標準為1.36元/m3,處于全國較高水平,但仍不能滿足污水處理廠處理全成本要求,且自備水源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嚴重影響了污水處理企業(yè)的正常運營。要加強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使之能滿足污水處理全流程成本要求;加大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提高收繳率,有效關停公共供水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源;強化污水處理服務費的使用管理,確保污水處理企業(yè)正常運行。
3.4 制定嚴格統(tǒng)一的污水排放和監(jiān)測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加強地下水保護與防控
全面落實市政府《北京市地下水保護和污染防控行動方案》,以保障城鄉(xiāng)居民飲水安全為核心,按照“控制污染源頭、切斷污染路徑”的要求,堅決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保障供水安全。
3.5 建立規(guī)劃統(tǒng)一、科學選擇考核斷面
重視流域上下游治污的聯(lián)動效益,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區(qū)縣聯(lián)動、共同治污”的原則,在市政府主持下劃定嚴格統(tǒng)一的限制納污和監(jiān)測標準,建立排污、監(jiān)測考核機制,科學選擇考核斷面;按行政區(qū)域劃分,逐級建立流域水質監(jiān)測斷面,層層落實責任,把監(jiān)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納入?yún)^(qū)縣政府的考核范圍,嘗試建立倒查機制。
參考文獻
[1]孫迪.北運河流域管理體制機制的發(fā)展方向[J].中國水利,2011(10):30.
[2]田春華.加大北運河污水治理力度[J].北京觀察,2014(03):15.
[3]顧曉昀,徐宗學,王汨,殷旭旺,劉麟菲,張欣,左德鵬.北運河水系底棲動物群落結構與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J].湖泊科學,2017(06):13-15.
[4]劉桂中,孫長虹,李欣欣,潘濤,李真真.北運河流域(北京段)畜禽養(yǎng)殖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5(09):142-144.
收稿日期:2019-02-25
作者簡介:林瑞峰(1981-),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