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琪 蔣協(xié)遠
作者單位:100085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
【摘要】孟氏骨折是由Monteggia 于1814 年提出,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橈骨頭前脫位的一種聯(lián)合損傷。1967 年Bado 認為橈骨頭各方向脫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橈骨雙骨折都是孟氏骨折,并將其分為4 型。I 型:任何部位的尺骨骨折向前成角合并橈骨頭前脫位,兒童多見。Ⅱ型:尺骨干骨折向后成角,橈骨頭后外側脫位,多見于成年人。III 型:尺骨干骺端骨折向外成角,橈骨頭向外或前外脫位,多見幼兒和年齡較小的兒童。Ⅳ型:尺橈骨近1/3 骨折、橈骨頭前脫位,成人、兒童均可發(fā)生。對于新鮮孟氏骨折的治療要重視尺骨的解剖復位。尺骨正常有約6° 向后弧度,恢復該弧度對橈骨頭復位及維持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尺骨輕度的向后成角有利于橈骨頭穩(wěn)定,是良性成角。在孟氏骨折的治理中通常先復位橈骨頭再復位尺骨骨折。絕大多數橈骨頭脫位是從完整的或部分撕裂的環(huán)狀韌帶脫位,不是環(huán)狀韌帶完全撕裂,通常不影響橈骨頭復位。軟組織嵌入影響橈骨頭復位情況極少,需切開清理,通常不需要重建環(huán)狀韌帶。成人陳舊I 型孟氏骨折對于橈骨頭脫位的處理應遵循以下原則:功能良好者通常不做處理,以免影響功能;對于功能不好者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時應嚴格選擇病例(橈骨頭變形不明顯,術前按壓可部分復位);對于陳舊I 型孟氏骨折功能受限者(如傷后時間短可重新復位固定)恢復甚至加大尺骨向后成角是成功的關鍵。單純行環(huán)狀韌帶重建不能成功,甚至嚴重影響功能。傷后時間長且影響功能者可行橈骨頭切除以改善功能。
【關鍵詞】孟氏骨折; 橈骨頭; 脫位; 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