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穎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現階段來看,對牙缺失患者的修復方法為:牙種植技術[1]。牙種植技術在臨床具體應用過程中由于受到生理性骨吸收影響和骨組織缺損影響,因此導致牙槽過窄或者出現局部凹陷情況,最終使得牙種植手術失敗。隨著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解決傳統技術的不足之處。但是,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所使用的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對牙缺失患者的手術預后效果產生不同影響?,F就此研究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收治的210例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納入標準:(1)均有1顆牙缺失需要進行種植修復者;(2)均在知情下參與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2)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者;(3)治療依從性差者。觀察組中有60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37.15±4.16)歲,平均體質量為(66.36±15.26)kg;引導骨再生部位:55例上下頜、50例前后牙區(qū)。對照組中有62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37.20±4.12)歲,平均體質量為(66.33±15.28)kg;引導骨再生部位:54例上下頜、51例前后牙區(qū)。
2 方法:2組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均進行X線、CT檢查,確定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牙槽骨狀況,清楚了解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牙骨高度和牙骨厚度。2組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均采用同種系統種植體(選用韓國 OSSTEM 奧齒泰種植系統),再采用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加以修復牙齒。(1)觀察組應用海奧口腔修復膜引導骨再生方法。①進行麻醉處理,再使用種植系統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牙槽頂部取一切口(切口位置距離患者牙齒缺損部位邊緣3mm-6mm處);②翻開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組織瓣,將切口繼續(xù)延伸至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無牙頜骨遠中部位(與此同時將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口腔牙槽頂部進行垂直切開處理,切口一般位于牙槽遠中末端),將準備好的口腔圓鉆清除翻開組織瓣后的牙槽附著軟組織;③使用口腔小球鉆孔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口腔骨皮質,便于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骨髓成細胞能夠進入到牙缺損區(qū)域中。根據牙缺損的創(chuàng)面大小和形狀等剪取大小合適的海奧口腔修復膜,置放在植骨區(qū)域之中,海奧口腔修復膜材料應該覆蓋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口腔種植體邊緣的2.5-3mm,再做好相應縫合處理,關閉創(chuàng)口,提供抗生素預防感染。(2)對照組應用鈦膜引導骨再生方法。手術方法以及術后縫合方法同觀察組,唯一不同之處在于根據牙缺損的創(chuàng)面大小和形狀等剪取大小合適的鈦膜。
3 觀察指標:分析2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感染、膜暴露、面部腫脹、傷口開裂)。
5 結果
5.1 2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為95.24%(100/105),對照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為85.71%(90/105),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6%(3/105,1例感染、1例膜暴露、1例面部腫脹、0例傷口開裂),對照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43%(12/105,3例感染、3例膜暴露、4例面部腫脹、2例傷口開裂),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感染、膜暴露、面部腫脹、傷口開裂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5.2 2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對比: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治療后的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分別為(2.65±0.52)mm、(2.54±0.38)mm,對照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治療后的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分別為(2.21±0.33)mm、(2.02±0.24)mm,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治療后的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現階段來看,對牙缺失患者的修復方法為:牙種植技術。牙種植技術在臨床具體應用過程中由于受到生理性骨吸收影響和骨組織缺損影響,因此導致牙槽過窄或者出現局部凹陷情況,最終使得牙種植手術失敗。牙種植技術在臨床中已經被廣泛熟知,從治療原理上來看,牙種植技術不是種植自然且真實的牙齒 ,而是通過高科技材料制作成仿真牙齒,再通過外科手術將仿真牙齒植入到患者的口腔中。手術后,對牙槽和已經制作好的仿真牙齒加以操作處理,再完成人工烤瓷牙冠措施。上述過程被稱之為牙種植手術操作過程。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種植牙齒過程中,由于患者的骨量出現不足情況,所以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牙種植過程,嚴重點直接導致手術失敗[2]。隨著種植牙齒技術的日益進步和發(fā)展,引導性骨再生技術應運而生,有效解決牙缺失患者的骨量不足問題[3]。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是在牙周病的治療過程中引導組織再生技術發(fā)展而來,通過使用高分子生物膜覆蓋牙缺失患者的牙缺損部位,達到保護牙缺損的目的[4]。
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主要利用口腔上皮細胞遷移較快特點以及人體成骨細胞遷移速度較慢特點,使得修復膜材料能夠更為高效快速地封閉口腔組織環(huán)境,促使牙缺損患者的口腔骨組織生長。大量研究資料顯示,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不僅僅能夠有效增加牙種植之前牙缺損區(qū)域內的骨量情況,而且還能夠有效修復牙種植過程中的骨缺損情況[5]。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能夠積極改善牙缺損患者的牙槽骨局部萎縮狀況,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牙種植的成功修復率[6]。大量臨床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對牙缺失患者進行單純的牙種植而不進行引導牙骨再生,對于牙種植患者而言預后效果比較差[7]。此時,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牙骨再生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研究資料表明,相比起不可吸收的口腔修復材料,可吸收口腔修復材料對引導牙骨再生的效果更為理想[8]。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手術中,合理應用口腔修復膜能夠在骨缺損部位形成生物屏障,防止牙齦結締組織細胞侵入到骨缺損部位中,最終使得遷移較慢的成骨細胞先進入到牙缺損區(qū)域中,減少覆蓋物壓力(主要是因為骨細胞的遷移速度比較慢,而上皮細胞的遷移速度比較快,所以需要使用生物膜材料建成一個屏障,保護植骨生存空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修復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谇恍迯筒牧闲阅苤苯記Q定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技術水平高低,鈦膜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屏障膜,由于鈦膜具有不可吸收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機體血液營養(yǎng)成分進入到植骨區(qū)域中,降低后期康復效果。海奧口腔修復膜是一種能夠吸收的屏障膜,相比起鈦膜,海奧口腔修復膜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加以降解,最終降低對機體影響。海奧口腔修復膜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1)血凝塊穩(wěn)定功能;(2)細胞隔離功能[9-10]。海奧口腔修復膜能夠將新生骨組織貼附于生物膜之上,不會誘發(fā)宿主的免疫排斥反應,海奧口腔修復膜與軟組織接觸的致密層還能夠維持較為穩(wěn)定的空間,最終能夠促使牙缺失患者的缺損部位植骨生長。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的感染、膜暴露、面部腫脹、傷口開裂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患者治療后的1周骨厚度和1周植骨厚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海奧口腔修復膜相比起傳統鈦膜具有更好修復牙骨缺損優(yōu)勢,與此同時能夠避免感染、膜暴露、面部腫脹、傷口開裂等不良反應發(fā)生,使得新生骨與自體骨更為緊密結合[11-12]。
綜上所述,隨著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解決傳統技術的不足之處。但是,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所使用的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對牙缺失患者的手術預后效果產生不同影響。海奧口腔修復膜材料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對牙周膜影響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