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絮
(黑龍江省雞東縣人民醫(yī)院 影像科,黑龍江 雞西 158200)
肺結核屬于慢性傳染性疾病,通常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而導致,這一疾病會累及多個臟器,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1]。非典型肺結核臨床表現(xiàn)不同于普通肺結核,可以通過X線、CT檢查鑒別[2]。因此對于非典型肺結核患者,臨床診斷主要采用X線、CT檢查。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見下文所示。
擇取90例非典型肺結核患者,均選自人民醫(yī)院影像科,病例擇取時間段為2018年2月~2019年11月,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并對其予以隨機分組研究,X線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5~87(70.13±15.48)歲;CT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6~86(70.20±15.52)歲;聯(lián)合組30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34~88(70.22±15.39)歲;對一般資料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無意義,可比。
X線組30例患者實施單純X線檢查,CT組30例患者實施單純CT檢查,聯(lián)合組30組患者實施X線與CT聯(lián)合檢查。
X線檢查:攝正位胸片2張和側位胸片2張,以胸片影像特征為準進行診斷。CT檢查:從胸廓入口進行掃描直至膈下,電壓控制在120 kV,電流控制在55 mA,層厚為10 mm,層距5 mm,以掃描結果為準進行診斷。
對照病理檢查結果,分析三組確診率。
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shù)兩種資料,分別以(±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jīng)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X線組20例患者確診,確診率為66.67%,其中6例肺不張、2例腫塊型肺結核、8例干酪性肺炎、4例混合型肺結核;CT組22例患者確診,確診率為73.33%,其中8例肺不張、4例腫塊型肺結核、6例干酪性肺炎、4例混合型肺結核;聯(lián)合組28例患者確診,確診率為93.33%,其中10例肺不張、4例腫塊型肺結核、12例干酪性肺炎、4例混合型肺結核;X線組和CT組確診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聯(lián)合組確診率明顯高于X線組和CT組,P<0.05。
非典型肺結核不僅癥狀復雜,而且病情進展迅速,這也給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困難。在非典型肺結核診斷,X線與CT檢查是主要方式,這兩種檢查方式操作簡單。X線檢查可以在疾病早期進行定位診斷,但無特異性,因此準確性差,不能對肺結核病灶進行準確確定,存在較高的誤診率[3]。CT檢查可以準確確定病變部位,可以將10個胸部隱蔽部位病變顯示出來,同時CT掃描可以發(fā)現(xiàn)細小鈣化灶,但因非典型肺結核種類繁多,所以單純CT檢查有一定難度。而將X線和CT檢查聯(lián)合應用,可以提高確診率,避免誤診、漏診問題。
對于非典型肺結核患者來說,在臨床診斷中,X線和CT檢查聯(lián)合應用的確診率明顯高于X線單獨檢查、CT單獨檢查,可以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