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涵
母親說,家里的棗樹死了。
我一下子怔住了,死死凝住她的臉,想從中尋得一點開玩笑的馬腳,可惜只有篤定和悲傷。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大庭院里,院子中央是個灰磚砌的花壇,里面種的便是那棗樹,那時,它很小,我也很小,我們相伴著,成長與茁壯。
后來,我們一家人搬離了老家,老屋便仿佛被遺落了,磚紅的墻早已斑駁不堪,蒼綠的爬山虎攀滿了后院的矮墻,它靜默著,立于時空的洪流,淡看人世蒼茫,它等待著,呼喚著,守望著。
而這棗樹,不改晴陰 ,仍舊是年年盛出滿樹的青棗,滿院彌漫著棗的芬芳。這棗,便也就成了老屋與家人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維系著我們對老屋的念想。每當(dāng)將棗放進口中,感受汁水迸濺而出,清香甘甜溢滿全身,熟悉的味道,久久忘卻不了。所以,每年,我都期盼棗熟的時候,回老家小住幾日,諾大的院落唯有這一株棗樹與老屋廝守。與棗樹細語、輕擁,感受它形單影只的忠誠與堅強。
如今,它沒了,念想丟了,我仿佛失了魂。
母親還說:“三老太也沒了”。
“三老太沒了,沒了,三老太......”,我喃喃。
三老太住在老家隔壁,記憶里,她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頭銀發(fā),時常戴個發(fā)箍,肉肉的臉,整天笑瞇瞇的,她總喜歡拖著一把黃色的藤椅,窩在里面曬太陽。小時候,我愛去她家玩,她總是笑吟吟地把我拉到一旁,摸兩塊糖果塞到我口袋里,再吆喝我去玩。搬走后每次回來,一看到那個門口椅子里熟悉的身影,我就有種沒來由的安穩(wěn),仿佛有種無言的約定,好像三老太在,生活就在有聲有色的繼續(xù)。
可如今,她也沒了。
我閉上眼,心亂如麻。
母親第二天說:“昨天忘了告訴你了,那枯死的棗樹旁邊又生了一棵小的,長得很好?!?/p>
我騰一下從被窩里竄起來,仿佛抓到了什么救命稻草,也仿佛漆黑里突然闖進一大束耀眼的光芒。這株小樹將會恣情地汲取陽光雨露,沐著春風(fēng),與老屋相守。我始終堅信,只要棗樹的根在,希望就在。
我想,我的三老太應(yīng)是去了一個陽光煦暖的世界,在那兒,她依是笑盈盈的,終是沒有煩擾。
我拉開了窗簾,清晨的陽光溶溶地瀉入,心頭嘩然明亮。
(指導(dǎo)老師: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