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開學之際,學生對班級文化進行自主策劃,精選出的內(nèi)容不僅內(nèi)涵豐富、勵志,而且別出心裁。經(jīng)過討論、切磋、收集、挑選、整理,最終確定以下警句為班級文化的內(nèi)容。
(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懹巍抖棺x書示子聿》
(2)少壯不經(jīng)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書到用時方恨少,事因經(jīng)過始知難?!毒蕾t文》
(3)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宋蘇軾《琴詩》
(4)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論。——唐杜茍鶴《涇溪》
(5)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qū)捥幮?,干第一等事?/p>
(6)揚帆把舵,惜時高效,凝心聚力,百煉成鋼。
這段時間剛好復(fù)習詩歌專題,我讓學生從欣賞詩歌的角度進行賞析。從技巧、風格、內(nèi)容、情感、哲理等角度解讀詩歌。學生很踴躍,對詩歌多樣化解讀,如:蘇軾《琴詩》有如下解讀:物質(zhì)決定意識,矛盾統(tǒng)一體,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師生配合到位等。
受湖北高考半命題作文“站在 的門口”啟發(fā),我也布置了一篇作文,以“由班級文化想到......”為話題,自由寫作。
老師的立意角度:①搞學問要不遺余力,做事要循序漸進。②深入學習知識,獲取知識后,轉(zhuǎn)為己用。③珍惜時光,好好學習,不斷積累,勤學苦練。④指頭、琴與演奏者的思想情感,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老師和學生配合到位,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⑤平安順利之時,決不忘乎所以,更要保持高度警惕;學習要從小處著眼,不要自滿疏忽。⑥中學生要胸懷祖國,放眼未來,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會有更多的幫助。⑦不鉆牛角尖,適時調(diào)整方向。⑧專心致志地做好讀書大事。
學生的立意角度更加豐富多彩:①由班級文化想到語言文字,語文魅力,其中有一篇的題目是《志在遠方 書香滿路》,經(jīng)典語句:“變革自己,不要指望別人,能挽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在讀書中自我反省,才能離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雹谟砂嗉壩幕氲綄W習態(tài)度——堅持,一位同學想到讀書是干第一等事,并且分三個層次,讀書是干第一等事,讀書是一場精神長跑,讀書是化蛹成蝶的蛻變,是精神的升華。 ③有想到學習方法的,有寫勤學要趁早的,有寫勤學好問的,有寫勤能補拙的,有寫學習要心無旁騖的,有寫學習生活習慣的等等。 ④由班級文化想到處世之道,肖婧怡想到了格局,章欣怡想到了詩歌的發(fā)展,劉陽卿想到了品性。對班級文化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文內(nèi)容百花齊放,語文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生活中處處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班級文化不僅對學生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還能提升語文素養(yǎng)。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附:章欣怡同學的作文——由班級文化想到詩歌之殤
余觀四壁,皆為七言絕句。溯詩歌之源,南曰《楚辭》,北曰《詩經(jīng)》,前為浪漫之濫觴,后開現(xiàn)實之鼻祖。中華詩歌由此始矣。
繼屈子風,宋玉延其律。及至秦漢,開莊肅氣象,以賦見長。三國詩風多雜,而后建安風骨剛峻,起魏晉之雄健,承三曹之遒勁。南北朝以靡麗見聞,至隋文、煬二帝及初唐四杰主力革新,方奠盛唐之高昂闊大。盛唐之詩,自不多敘;名家頻出,佳作迭起;群星璀璨,薈萃才英;各領(lǐng)風騷,萬世稱奇。詩之晚唐,秋華晚香,落日余暉,猶馀霞光。南北二宋,格高韻遠;永創(chuàng)并舉,極其工變。明清思哲,推究本體;明德思辨,甄于至理。
念吾學疏淺陋,作詩之道,未敢多言。竊聞詩之要,四字蔽之,曰:“起、承、轉(zhuǎn)、合。”更兼吟詠之嘆,或志事,或感懷。《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在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贝酥^也。其韻也達,更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平仄間或。曹公曾假黛玉之口言曰:“不以詞害意?!焙卧??是以意寓為重而韻律次之矣,未有因合律而廢意者,如是則強求其調(diào)而終傷大局,此舍本逐末也。
然至今日,文言革新,鮮有通詩者,顧余所哀,詩風之不復(fù)矣。每念及此多嗟嘆,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且詩為華夏瑰寶,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暫以一詩寄興。
李杜萬古長,詩文百世芳。浩浩漢唐氣,悠悠詩禮邦。而今文不復(fù),短歌泣詩殤。吾輩當自勵,薪火傳賢光。
該生由班級文化想到詩歌之殤,先回顧中國詩歌發(fā)展脈絡(luò),再寫作詩之要,然后想到現(xiàn)代繼承發(fā)展詩歌方面的弊病,最后呼吁吾輩自勉。文章見解深刻,行云流水,文采斐然,是當之無愧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