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培養(yǎng)思考習慣的人,主張語文課的思維訓練就是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有關(guān)思維的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思維條件,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思維品質(zhì)。笛卡爾所言:“我思故我在?!?/p>
關(guān)鍵詞:思考 樂趣 激活 思維 品質(zhì)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古人云“有思才有疑,有疑必有得”,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思維的快樂,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嘗試著訓練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一、訓練聯(lián)想思維
①閉目聯(lián)想;②繪畫聯(lián)想;③看圖聯(lián)想
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語文課堂可以多進行此類題目的練習,學習的興趣濃厚,訓練了他們的聯(lián)想思維。
二、訓練發(fā)散思維
下圖是我們大腦的發(fā)散思維圖,人類大腦的思維如下圖,是豐富多彩的,也是錯綜復雜的。
(1)“一字多變”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易混淆的字詞,變一變,讓學生在比較中找到異同,加深印象,有句話說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例如:教學嫌棄的“嫌”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生字是嫌棄的“嫌”,看到這個字,你想起了哪些字呢?(生回答,師同步板書)最后黑板上呈現(xiàn)的是以下這組生字:嫌( )、賺( )、歉( )、謙( )、鐮( )、廉( )、兼( )小組討論,學生反饋。師小結(jié):老師根據(jù)你們的討論,瞬間想到一首詩,投影出示。嫌的是女子的煩,賺的是心中的寶,歉的是欠在內(nèi)心,謙的是嘴里的話,鐮是用鐵打的刀,廉的是廣場的貨,
總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生們都笑了)。通過這次精細化區(qū)分易混淆的形近字,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們運用這些字詞時,正確率明顯提高了。
(2)“一事多寫”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蹲弑樘煜聲鵀閭H》課后有這樣一題:閱讀下列句子,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感受填空。例: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一杯茶,隨時想品就可以品_
生2: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一位老師,引領你走進知識的大門_。
生3: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白衣天使,醫(yī)治你的愚蠢。
這樣的練習,讓學生 “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學習他人表達的鮮味,訓練了發(fā)散思維。
(3)“同音異字”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例1:近日,東陽市為了評比全國文明城市,市政府號召: 一個“凈”字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環(huán)境整潔,一個“( )”字折射出市民的文明禮貌,一個“( )”字突出了市民的精神面貌,一個“( )”字透射出市民的健康意識。這類題目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樣的題目練習多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訓練縝密思維
(1)品關(guān)鍵字詞,訓練縝密思維。例如:《珍珠鳥》一課,體會“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這個過程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故事結(jié)果很美,請你讀讀課文,從哪些字眼讓你體會到了小鳥與“我”逐漸信賴的過程?請圈一圈,寫寫批注。
生1:起先……漸漸……后來……
師:這幾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表達了事情的先后順序。
師:能把它們的位置換一換嗎?
生2:不能,因為這幾個詞讀到了一種逐漸信賴的過程。
師:很好,剛才這位同學從表示先后順序的承接詞中去體會這種逐漸信賴的過程。那么還有從哪些字眼也有這種體會。
生3:我是找到了小鳥的活動地點:籠子四周——屋里——柜頂上——書架上——畫框上——書桌上——杯子上——稿紙上——筆尖——肩上),這些詞也體會到了這些逐漸信賴的過程。
師:真棒,那么從這次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4:我發(fā)現(xiàn)了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離我越來越近,說明這只小鳥一開始是在試探我的反應,后面對我失去了警惕,開始信任我這個朋友了。
師:同學們很會讀書,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在這個逐漸信賴的過程中,似乎只看到了小鳥的主動,看看誰眼睛亮,除了小鳥的主動,還有什么因素促成最后小鳥完全的信賴于“我”?
生5:不僅小鳥主動,我發(fā)現(xiàn)了作者也是一直在默默配合,最終達成這種默契。
師:你從哪里看出了作者也是很配合的?
生6:我不管它……我不動聲色的寫……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
師:誰來讀讀這三句話,你品出了什么?
生7:我覺得在這個逐漸信賴的過程中,也有作者的一大功勞,才使得小鳥如此信賴作者。
生8:我從這三句話中的幾個動詞,感覺到作者“我”對小東西的憐愛。
這樣的課堂不是灌輸式的,是帶著思考的,正如洛克所言“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他們悟到的是這篇文章的語言色彩。
(2)品特殊的句式,訓練縝密思維。教學《梅花魂》中的“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這句時,可以讓學生在比較中品出陳述句與反問句的不同表達效果,品出作者當時想表達的情感,從而訓練學生的縝密思維。
總之,我們的語文課堂要多進行滲透思維型訓練,“有思才有疑,有疑必有得”“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的重任就是要激活語文思維,讓多種思維訓練在語文課中靈活運用,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教學月刊》《最是那語言的“光彩照人”》黃吉鴻執(zhí)教?!陡咧姓Z文核心素養(yǎng)》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