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并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組織力和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教學;運用
【作者簡介】劉敏,常州市戚墅堰實驗中學。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chuàng),它形象直觀,可以使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有助于記憶深刻、快速、有效。下面就以譯林版九年級英語上冊第二單元Reading Colours and moods為例,談思維導圖在引導學生構建語篇結構時的具體運用。
一、導出教材話題,構建閱讀體裁(Pre-reading)
閱讀前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話題和了解文章體裁的特點;通過文章體裁、文章的標題、圖片等預測文章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正式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針對Pre-reading的目的,教師可以做以下活動:
1.通過對閱讀文章相關話題的提問,引導為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共同制作相關思維導圖。
2.介紹閱讀文章的體裁,并呈現(xiàn)該體裁的思維導圖。
3.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nèi)容。
本語篇由五個段落組成:(1)綜述顏色的作用。(2)冷色——藍色和白色;(3)暖色——橙色和黃色;(4)活力色——綠色;(5)強烈色——紅色。
通過上述思維導圖的構建,能使學生迅速了解文章的體裁為說明文,為進一步閱讀文章做好心理準備,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nèi)容。
二、導出文本脈絡,構建語篇結構(While-reading)
閱讀中的活動是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教師在讀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驟:
1.泛讀課文,繪制思維導圖中心主題和一級分支。
2.精讀課文,繪制思維導圖二級、三級等分支。
3.用思維導圖講解影響課文理解的語言知識點。
通過上述思維導圖的構建,能讓學生迅速抓住文本的大綱和脈絡,在語言信息與文本結構之間架起橋梁,為學生理解文本、復述文本理清了思路,也對Skimming這一閱讀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導出語段信息,構建內(nèi)容脈絡(Post-reading)
在英語學習時,學生經(jīng)常遇到篇幅較長且信息易混淆的語篇,這就對學生的信息篩選、歸納能力及對語篇內(nèi)容的分類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此時學生如果嘗試構建思維導圖,就能將看似散亂的內(nèi)容分類整理,理清脈絡。譯林版牛津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2的課文Colours and moods,該語篇主要介紹了顏色對人的情緒影響及其所代表的性格特征。由于各種顏色所承載的信息較復雜且難以區(qū)分,于是筆者嘗試構建了思維導圖(圖3)。
四、構建思維導圖的作用
1.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將語篇中相對零散的信息整合成密切相關但又相對獨立的塊狀,有助于學生抓住語篇重要信息,理清信息間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及差異,提高記憶速度,并延長信息在大腦中的儲存時間。同時,通過思維導圖的建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上而下的語篇分析能力,改變學生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
2.通過思維導圖的建立,可以讓學生構建所學知識的比較和聯(lián)系,從而通過發(fā)散性思維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建立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組織思維,進行發(fā)散性思考,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當然,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后,更要讓學生學會根據(jù)學習的需要自主構建思維導圖,運用恰當?shù)牟呗赃M行學習,這樣學生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更為個性化的學習及終身學習找到了一把金鑰匙。
3.通過思維導圖的建立,可以提升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解讀文體,把握文本的體裁特征;解讀作者,把握文本的寫作意圖;解讀結構,把握文本的線索和脈絡;解讀語意,把握文本的觀點和邏輯;解讀語言,把握閱讀文本的語言美;解讀策略,把握技能培養(yǎng)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亞萍.運用思維導圖提高九年級英語復習效率[J].教學月刊,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