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二尖瓣置換術后患者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及其實際應用意義。方法 抽取將2013年1月 ~ 2017年1月在醫(yī)院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并且完成了手術之后≥5年遠期超聲心動圖的研究觀察共計患者100人,以往的醫(yī)院病歷資料為基礎,觀察所有患者手術前、以及手術后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并進行比較。結果 二尖瓣患者在手術之后半年內(nèi)室間隔厚度以及左室后壁厚度明顯減小(P<0.05);在二尖瓣部位置入 27 mm瓣膜,患者的 Emv、MPGmv 等都比較低(P<0.05);在主要動脈瓣部位置入 23 mm 瓣膜,患者的 Vav、MPGav 都比較低(P<0.05)。在置換手術之后患者PPM39例(39%),程度較重的PPM1例(1%);置換手遠期主要脈瓣程度中等 PPM 51例(51%),無PPM的9例(9%)。程度較重的PPM、中等PPM及無PPM的這些患者之間主動脈瓣壓以及血流的速率差異并不明顯,不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 跟手術前相比,雙瓣膜置換手術患者,在手術后遠期的心功能有了明顯的好轉。與二尖瓣基本部位進行比較,主要動脈瓣部位的PPM 問題比較明顯;因此手術之后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觀察、研究以及配合藥物治療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二尖瓣置換術;遠期超聲心動圖;術后觀察
人工心臟瓣膜的置換手術不僅在過去,還是在現(xiàn)在或是今后的時間里都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所期待的人工心臟瓣膜效果應有著優(yōu)良的血流特征,也就是血流通暢、無阻力,即使在流量較小的情況下也不容易形成血栓或是發(fā)生感染。當下二尖瓣置換手術的研究主要傾向注意患者的手術死亡率、有關并發(fā)癥突發(fā)率及后期的緩和率等,而這方面的研究對于改善臨床二尖瓣手術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將2011年1月 ~ 2013年1月在醫(yī)院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患者,進行遠期超聲心動圖對比分析,對該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將2013年1月 ~ 2017年1月在醫(yī)院接受二尖瓣置換手術,并且完成了手術之后≥5年遠期超聲心動圖的研究觀察共計患者100人,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20 ~ 75(51.33±12.00)歲,術后隨訪時間6~ 14(7.45±2.16)年。以往的醫(yī)院病歷資料為基礎,觀察所有患者手術前、以及手術后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并進行比較。所有患者均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使用一般常用的氣管,靜脈進行麻醉,胸口骨部位居中位置進行手術,形成正常的體系,使其中等偏低的溫度(27 ~ 30℃),并且給心臟進行心肌保護的方式,通過主動脈顯露的問題排除,來切除病變的主動脈瓣;通過心房間隔顯露的問題排除,切除病變的二尖瓣。再用專業(yè)醫(yī)用儀器測量脈瓣的大小,選擇合適得瓣膜,使用縫線翻轉間斷褥式縫合法結合墊片的方式,再植入機械二尖瓣瓣膜,最后沖洗、清潔檢查有無異常后閉合切口。當然,有的患者不僅僅只是用這樣的治療方式,還有的患者在此期間會結合接受其他的外科手術。照常通暢氣,使其正常循環(huán),止血后關閉切口,再送進監(jiān)護室看護。分別在患者二尖瓣部位置入 27 mm瓣膜;在主要動脈瓣部位置入 23 mm 瓣膜。
1.3觀察指標
超聲心動圖指標觀察,主要在術后隨訪時間6~ 14(7.45±2.16)年。手術之后≥5年遠期超聲心動圖,采用 HP5500、Philips7500、Philips ie 33 型彩色超聲診斷儀,S3、S5 探頭頻率為 1 ~ 5mHz,行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檢查。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非參數(shù)檢驗進行分析,P <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手術后 LA、LV 明顯縮?。≒<0.05),而 RV、LVFS 及LVEF 增加(P < 0.05),RA 變化不明顯(P > 0.05)
3.討論
二尖瓣置換手術雖然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問題,但是由于置換手術后瓣膜的閉合以及接口的阻隔很容易使得部分突發(fā)血流的情況發(fā)生,并且這些患者的心臟血動力流向并不常規(guī)。主動脈瓣反流患者的瓣膜問題并不明顯,且瓣環(huán)有的地方呈現(xiàn)擴大趨勢,針對這些情形所導致的每位患者對于瓣膜的選擇有了更多的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在置換手術之后,遠期超聲出現(xiàn)PPM的可能性比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小。同時在觀察后也發(fā)現(xiàn),置換手術后5年或及以上,有少部分的主動脈瓣返流患者可能存在較為嚴重的PPM,然而在手術后5年及以上的部分患者也可能存在AO、AAO的增多。有很多的外在因素都可能導致主動脈的損壞,特別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還要維持主要動脈的變?nèi)鹾褪軗p壞的后果,這種情況下,容易產(chǎn)生主動脈瘤[2]。為緩解因血流變化帶來的AAO問題,在置換手術之后的遠期內(nèi),要進行有必要的心率和血壓控制,同時在置換治療時也要注意AAO擴張的問題。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二尖瓣置換術患者,在術后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中觀察得知血流動力學問題在與手術之前得到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二尖瓣置換術后,通過遠期超聲心動圖特征研究、觀察得知這些患者心臟功能有了顯著地變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的病變,因此二尖瓣置換術后遠期超聲心動圖觀察,再配以藥物聯(lián)合治療是有一定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陳孝平,石應康,邱貴興,等.外科學[M].第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09-518.
[2]劉文龍,王大成,朱建寶,等.主動脈瓣病變的外科治療[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43(10):117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