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食”是一種三四厘米厚、狀如酥皮月餅的包餡面食。成品色澤金黃、味醇香甜,有特殊酒香味,是早點之佳品。山西壽陽人每逢春節(jié)總是要自己動手做些來吃。說到“茶食”的來歷,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段歷史佳話。
相傳唐代長慶年間,時任刑部侍郎韓愈受命離京公干,途經(jīng)壽陽地界時,已是夜幕低垂,于是就近至驛站歇息。由于鞍馬勞頓,韓愈進入驛站時已是饑渴交加,急令擺飯。驛站廚師急忙將中午烙餅所剩的面團包上糖餡,精心烤制,隨即奉上。韓愈吃著可口,便問這是什么點心?驛丞說這是專為大人飲茶而制的。韓愈聞聽后脫口而出:“噢,茶食。”此餅由此得名。
韓愈回朝后向皇帝和眾大臣推薦此品,茶食便成了朝廷貢品。后來,茶食流傳到民間,成為當(dāng)?shù)匾环N獨特的風(fēng)味小吃。
原料 "面粉700克,紅糖150克,芝麻100克,核桃仁、花生仁、青紅絲各20克,高度白酒、飴糖、堿面、食油各適量。
制法 "1.取200克面粉納盆,加入25克食油和堿面拌勻,摻適量清水和成硬面團,上案揉勻,搟成1毫米厚的薄片,劃成塊放入烤盤內(nèi)入烤箱烤熟。取出放在案上用搟杖壓碎,過細篩后,與切碎的核桃仁、花生仁、青紅絲、芝麻、紅糖、飴糖、高度白酒等摻和拌勻,即成茶食食餡。
2.將300克面粉納盆,加入75克食油和適量溫水和成水油面團,揉勻揉光,餳透;再將200克面粉加入100克熱油和勻,成油酥面團。
3.將水油面團和油酥面團各分成10份,取一個水油劑揉勻按扁包入一份油酥面劑,搟成長條片,再卷成小卷,用手指在卷中間一壓使兩頭卷翹起來,翻轉(zhuǎn)壓扁成小圓片,放上適量茶食餡包好成圓球,再按成小圓餅,面上刷勻飴糖水后再沾勻芝麻,即成茶食生坯。依法逐一做完,擺入烤盤內(nèi)進烤箱烤熟成金黃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