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話既充滿想象,又包含著人世間的各種復雜情感。幼兒在了解童話故事的同時,也可以見識到人生百態(tài),品嘗各種不同的人生滋味,他們的情感體驗也會出現顯著的分化和豐盈。因此,教師要基于幼兒心理、幼兒想象和幼兒情感,優(yōu)化重話教學。
關鍵詞:童話教學;教學策略;幼兒心理;幼兒想象;幼兒情感
在兒童文學中,童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幼兒園已經將兒童文學納入到教學實踐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充分了解童話教學的深層含義,只是將其視為傳播知識的一種方式,期望能夠對幼兒品德的塑造,知識以及語言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對幼兒審美感知能力的忽視。在兒童文學中,童話所獨具的、典型的教育功能和認知效果的判定,都需要基于幼兒審美感受而有所體現。
一、基于幼兒心理,優(yōu)化童話教學
很多人會將幼兒童話叫做幼兒童話故事,這一體裁主要是針對幼兒所創(chuàng)作的,因此故事的講述也需要結合具體對象。雖然是相同的事件,但是在向不同的對象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會存在顯著的不同。如果面向的對象是成年人,描述應當更細致、情節(jié)更曲折、事件更感人,語言自然要成人化;如果面向的對象是幼兒,那么無論是人物的刻畫還是事件的講述,都應當簡單,不需要過于感人,但是語言表達一定要幼兒化。只有當所有的文學要素都能夠與接受者的心理相吻合時,才能夠使其暢通無阻地感受作品的內涵,以保障教育效果。
例如,有位幼兒在聽說《烏鴉喝水》這個故事之后很有感觸,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具有智慧的小烏鴉。因此,在生活中,他經常把自己比作小烏鴉?!靶貘f渴了,要喝水了!”“小烏鴉餓了,要吃飯了!”在幼兒的心靈深處,對于烏鴉的智慧非常佩服,因此特別渴望成為極具智慧的人,但是能夠用于表達自我的素材又有限,也不會使用過于復雜的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很多幼兒都會以烏鴉自比,這也是典型的幼兒心理簡單的集中體現。
對于幼兒童話故事而言,其具有非常顯著的特征:語言擬人化,說話、做事具有兒童特點。因此,童話的創(chuàng)編必須要充分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這樣才能夠創(chuàng)編出具備這兩個特征的兒童童話。在教學童話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其分析必然膚淺;如果在研究童話教學的過程中,不突出其心理特點,就難以把握教學本質。
二、基于幼兒想象.優(yōu)化童話教學
幼兒的世界充滿想象,如果僅基于表面上來看,他們的想象似乎好笑又幼稚,但是在促進思維能力健康發(fā)展方面,卻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童話世界中,幼兒可以放飛心靈,盡情徜徉,他們的感性認知會逐漸過渡到系統(tǒng)化、邏輯化的方向。
例如,通過《小兔乖乖》這個故事,幼兒可以自主分析并得出,由于小白兔的細心和謹慎,連大灰狼都騙不了它的結論。隨著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以及幼兒粗淺的二次加工和想象,能夠形成對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訓練。由此可見,童話形象和童話事件能夠在幼兒腦海中形成動態(tài)發(fā)展的鮮活印象。愛因斯坦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相比較知識而言,想象能力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象是無限的,它能夠推動進步,是促進知識進化的源泉所在。
夸張、虛擬的故事特征與幼兒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相吻合。當他們聽到故事中的角色遭遇困難時,迫切渴望知道具體的解決方法和結果。此時,教師可以基于提問,也可以借助其他引導方式,激發(fā)幼兒的想象,使他們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故事能夠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只需要教師把握恰當的時機,使幼兒能夠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個體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基于幼兒情感,優(yōu)化童話教學
成人大都認為幼兒的情感體驗少且膚淺,實際上并非如此。在幼兒欣賞故事的時候,他們的反應著實讓人吃驚,既敏感又豐富。他們會隨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變化而體現出不同的反應,既感受著故事欣賞所帶給他們的快樂,這是來自于求知欲的充分滿足,同時童話本身所具有的或詼諧幽默、或驚險刺激、或高興悲哀的情節(jié),也會激發(fā)幼兒情感的激蕩。有些時候,幼兒的情緒或情感會在心底有所隱藏,然而一旦外露,幼兒就會表現得非常激動,可能眉飛色舞,甚至還會手舞足蹈,充分暴露他們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
例如,在《白雪公主》這部童話劇的表演過程中,在王子的號召之下,大家一起呼喚已經昏迷的白雪公主,幼兒的呼喊聲一聲比一聲響亮,甚至旁邊扮演“惡皇后”的幼兒也在賣力的呼喊著,此時不會有一名幼兒吝嗇他的聲音。
又如,在聽《老虎外婆》這個故事時,幼兒瞪大雙眼,老虎成了壞蛋的代名詞。當筆者打開教材時,有老虎的地方甚至被黑色的蠟筆涂抹了,導致教師不得不向幼兒解釋:這不是真的。
實際上每個童話在創(chuàng)作時,作者都希望向幼兒展示真、善、美,期望能夠通過耳濡目染,對他們的情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總之,在研究幼兒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掌握童話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充分理解童話的內容,這樣獲得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具備扎實的根基,才能夠經得住考驗,才有可能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樊桂玉.基于三大策略優(yōu)化童話教學[J].教育,2018(17).
[2]史潔.以情激趣:談優(yōu)化幼兒教學情景[J].科普童話,2014(33).
[3]唐德俊,魏兆鋒.促進幼兒道德認知發(fā)展的童話教學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