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傳承。而傳承的希望與關(guān)鍵所在,正是少年一代=因此,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與形成,成為了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教學;培育策略
在當下這個知識與經(jīng)濟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時代,知識往往成了一種工具而不是涵養(yǎng)。知識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傳承。因此,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與形成刻不容緩。
一、影響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主要因素
1.科學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語文學科的學習關(guān)鍵在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小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細節(jié)問題層出不窮。下面,筆者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為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朗讀法,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能力。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正處于初級階段,以感知和形象認知為主,因此不必要求他們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到了中、高年級,在閱讀上就要做到多種閱讀方式相結(jié)合,但是在不同閱讀方式的轉(zhuǎn)換上就顯得非常關(guān)鍵了。掌握多種閱讀方法之后,在不斷的知識整合過程中,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善于觀察、勤于積累,做到真實二字。低年級學生要嘗試去寫,并敢于多次寫,將視頻、圖畫、音樂與寫作相結(jié)合,充分挖掘?qū)W生的寫作潛力。如果說低年級寫作更多的是鼓勵性的,那么到了中、高年級就要加強方向性的指導,各個方面都嚴格要求。不僅在格式、內(nèi)容、書寫上,更要在思想、方法等多方面進行指導。最重要的一點是明確寫作目的,寫作是要寫出心中所想,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
2.適合的學習氛圍
隨著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等因素的變化,完全舒適、和諧的學習氛圍不一定讓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是個艱苦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獲得新知識的快樂,也同樣存在著被問題難倒的苦楚。因此,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也要營造一些特殊的、緊張的氛圍,要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道路很漫長,但是卻又有無窮的動力;很艱難,卻樂于追求。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語文學科是一門有用的學科,語文學習能帶給他們新奇和鍛煉。
3.嚴謹、合理的學科學習制度
學好語文學科任重而道遠。從內(nèi)在角度講,堅持源于自身的心智;從外在角度講,堅持源于嚴謹、合理的學科制度?!皟上葍珊蠓ā保ㄏ阮A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的學習方法)是一種針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極其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必須要做到令行禁止、規(guī)范整齊。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做到對良好的學科學習制度的培養(yǎng)與嚴格遵守,同時也要注意到不同的學習時期學科學習制度的及時變更。規(guī)范整齊與張揚個性早已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是如何處理好制度與靈活性的關(guān)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去探索、去總結(jié)。
二、具體教學實踐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
1.整合教學資源,做好課堂設(shè)計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硬件設(shè)施越來越豐富,但是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并不是很積極,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聽其他教師上“燈光”這節(jié)課時,課文講述的是主人公郝副營長為了孩子們能夠用上電燈而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的故事,但是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如果筆者來設(shè)計這堂課,首先用ppt課件呈現(xiàn)一組北京長安街上的華燈夜景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震撼,引出課文;再將窗簾全部拉下來,遮住陽光。教室中的燈光由課程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需要進行明暗控制,再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課文重點部分配以與課文基調(diào)相符合的背景音樂。
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只有生動、生成性的,經(jīng)過資源整合、合理設(shè)計的課程才能讓學生領(lǐng)會到,語文知識不僅存在于教材,更貫穿于整個生活過程,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去求知、樂于去求知,這才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必由之路。
2.利用多種媒介,輔助課堂教學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用來形容教育的長期性與連貫性。而當我們細細品讀這八個字的時候,更多體現(xiàn)出的則是教育教學的不易。
例如,在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會上,以往教師所采取的都是直接煽情的方式。但是無論班會設(shè)計多么精彩,過程多么流暢,都做不到“深刻”二字,不能夠引起學生產(chǎn)生深思的教育活動?;顒右埠?,課堂也罷,形式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與情感的融合。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的熏陶。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思考能力,從而促進語文學科的學習,有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要時刻提醒白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是否也不去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自身其實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言行舉止之間透露出的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多年的教育積累而形成的知識素養(yǎng),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學生、感染著學生,讓他們受益匪淺。
現(xiàn)在,我們生長于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我們掌握知識的速度。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學高”呢?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覺得語文學習不一定是快樂的,但是肯定是有意義的,是他們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最重要一環(huán)。當他們步入更高階段的學府時,語文素養(yǎng)也會在他們身上實現(xiàn)轉(zhuǎn)變與升華,成為影響他們一生的精神指引。
參考文獻:
[1]張傳經(jīng).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