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剛進小區(qū),就看見小劉在花壇旁教訓6歲的兒子陽陽。小劉大聲訓斥著,還打了陽陽一巴掌,陽陽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小劉隨即把陽陽摟在懷里,又是哄又是親:“寶貝兒乖啊,不哭了!”可是好言勸慰了半天,陽陽還是哭鬧不止。小劉沒了耐心,又甩給陽陽一巴掌:“好話說了半天,你怎么還沒完沒了啦?”陽陽頓時又撕心裂肺地大哭起來。小劉只好又無奈地俯身去哄。如此幾番折騰之后,最終以小劉給陽陽10塊錢去買零食收場。
小劉這樣的家長,是典型的“變臉式”家長:一會兒暴風驟雨,氣勢洶洶,轉(zhuǎn)眼間和顏悅色,綿掌化柔。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危害很大,而且收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育達不到深度。家長批評孩子的初衷,是讓孩子認識到所犯的錯誤并加以改正。比如,小劉是因為陽陽沒寫完作業(yè)就出去玩而教訓他。小劉一會兒打、一會兒哄,就會混淆孩子頭腦中的對錯觀念,孩子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兒,當然也就談不上以后如何正確地去做了。
其次,孩子容易養(yǎng)成偷巧心理:“我一哭一鬧,你們就得馬上哄我?!碑斪兡樖降奶茁分饾u被孩子所熟悉,那么孩子在以后再挨打時,就有可能會通過哭鬧甚至撒潑的方式逼家長就范,令家長無計可施。更為嚴重的是,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會逐漸降低。久之,不但家長無法再教育孩子,孩子也會更加有恃無恐。
另外,這種教育方式還會使家庭教育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家長教育孩子時的態(tài)度陰晴不定、反復無常,就會令缺乏判斷力的孩子感到迷茫無措,無所適從??此萍议L盡到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遵循科學性和前瞻性,切不可做“變臉式”家長。否則,不但會弱化教育效果,還會事與愿違,甚至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