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把虛假的、不真實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叫做“子虛烏有”。但你知道嗎,這個詞最早是兩個人名。
子虛和烏有是漢代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里虛構(gòu)的人物。
《子虛賦》是司馬相如早期游梁時所作,此賦寫楚國的子虛先生出使齊國,向烏有先生夸說楚國云夢地方的廣大和楚王狩獵時的盛況,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以至云夢不過是其后花園之小小一角。烏有不服,便以齊國之大海名山、異方殊類,傲視子虛。兩個人爭論不休,誰都說服不了誰。
其實,“子虛”是虛假不實的意思,為空言虛語,是為稱說楚國之美;“烏有”是幻想、不存在的意思,為“哪有這事”的意思,是為齊國詰難楚國。
這兩個人名都是借托的。后來,人們就把虛假的、不真實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叫做“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