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駕馭自我 釋放壓力"/>
□ 孫健升
壓力反應是機體為了適應并滿足某種新情況而做出的一種反應。因為條件和環(huán)境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一直處于某種壓力的狀態(tài)當中。不過,生活中的壓力往往是我們自己的作為,它們多是很長時間累積而成的。過度壓力對生活的影響是負面的,所以我們應該自己把握命運,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很多人認為,過度壓力都是環(huán)境或者意外事件造成的,我們很難駕馭。其實,這是個誤區(qū),過度壓力并非一定由外界作用產(chǎn)生,也并非通過重大事件才能得以呈現(xiàn)。
一個朋友是一家跨國公司的白領(lǐng),她曾經(jīng)給我描述她一天的經(jīng)歷。早上醒來已是太晚,鬧鐘不停地叫囂才能把她拉起來。第一件事,她大聲喊叫著讓女兒起床,自己則趕緊沖進浴室象征性地淋一下。第二件事,用最快的速度把簡單的早餐做好,讓女兒去吃。接下來,她要急急忙忙打扮一下自己,拖著女兒沖出家門,邊開車邊吃一點兒面包什么的。把女兒放在幼兒園后,她又開始在半路尋找加油站。
當她進入了公司,一天的“戰(zhàn)斗”就打響了!每天工作日程里的會議一個接著一個,一天將盡時郵箱及手機里還滿是“好久未見”,卻無時間回復朋友、客戶們的問候。她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將未處理的文件拷貝下來轉(zhuǎn)入自己的手提電腦,準備回家繼續(xù)。然后,就是給幼兒園老師打電話,告訴她必須晚接孩子。
雖然已經(jīng)下班一個小時了,她還要和同事們繼續(xù)商討工作計劃書,接下來是開最后一個會議,直到外面的路燈亮起,她才飛奔出公司。此時,馬路上已經(jīng)水泄不通,而她不得不繞道去幼兒園接孩子。一路上,她看見一些人們不顧交通規(guī)則像在無人區(qū)一樣穿行。她暗自憤慨著,橫沖直撞并不耐煩地用喇叭催促前面的車快一點兒。可就這樣緊趕慢趕,她還是在幼兒園閉園15分鐘后才接上孩子。孩子已經(jīng)鬧騰得不行了,而她也是又餓又難過,滿腦子想的都是家中冰箱里還有什么可快食的東西。
她丈夫也在一家公司任高職,很少下班比她早,且沉迷于電視節(jié)目。即使比她早回家,也會在她一踏進家門時,焦急地詢問:“晚飯吃什么呀?”胡亂吃一點東西后,丈夫要帶著孩子去學琴,孩子苦不堪言,總是用各種理由試圖請假,于是,她必須哄一下。現(xiàn)在,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了,電腦里還有很多文件沒有處理,洗衣機中還堆滿了該洗的臟衣服,整個家更是亂七八糟。孩子睡覺了,在給孩子蓋上被子后,她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墒牵€在思考:今天老板給她的臉色和評價,某一事件引起同事的態(tài)度和心情,明天需要穿的衣服……
我知道,她早就對我承諾的“每天快走半個小時”根本沒有時間去兌現(xiàn)。她的提包里每天帶著健身房的VIP卡,但她總是每日的奔忙,從未去過。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成為亞太銷售總監(jiān),因為這個職位穩(wěn)定且對生存的保障是能惠及終身的。
很多人生活在“以短時間塑造最高成就”的錯誤觀念中。當今,能被社會接納的女性都是首先能擺平工作和生活并懂得調(diào)養(yǎng)和保養(yǎng)的人,同時這些還都要能合理地安排到那人人平等的24個小時內(nèi)。但是,現(xiàn)代都市里30~50歲年齡段的女性似乎普遍存在著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她們的健康、外貌、情感及精神似乎都在走下坡路:疲憊不堪、脂肪堆積、免疫力下降、骨質(zhì)疏松、心情焦慮……正是這些使得曾經(jīng)健康、成功、精力旺盛的女性過早地陷入了亞健康的陷阱里。當然,這種狀況不僅限于女性。
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事業(yè)發(fā)展領(lǐng)域并做好做大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動力,因為這個社會都在向前發(fā)展,你做得好,我要做得比你更好。很多人都會面對困難,感到孤立無援;也有很多人會面對同事的沖突和工作的難題;還有很多人每天都會遇到排隊、等人,看到別人趾高氣揚或者破落不幸的情景;很多人還會感到時間不足和不可預知的焦急……諸如此類,并非很嚴重,并非很重大,但會破壞你的心境,會使你喪失安全感,于是導致壓力過大。壓力與情緒的管理已經(jīng)成為當今成功者的必修課程之一。
有一次,我和一位中學生聊天,我問他是不是覺得壓力大?他說,那當然。我就問他壓力是什么?通常會擔心什么呢?他說,最重要的壓力還是學習,我這兩次考試沒考好,年級排名向后退了十多位,真怕考不上大學;現(xiàn)在大家都很時尚,一不留神就會遭人恥笑,所以我不知道別人怎么想,我也最好少說自己;還有,據(jù)說現(xiàn)在大學生都難找工作,我不知道未來等待我們的是什么……
其實,每一名學生都是充滿期待的,期待自己的生活光明而快樂??墒?,青年期的學生們,由于自我意識的高漲,容易出現(xiàn)自我的分裂,進而導致自我矛盾的產(chǎn)生,即主體我與客體我的不能統(tǒng)一。這位學生真是一個好學生,可是自我形象不明確,自我概念混亂,自我表現(xiàn)明顯沖突,內(nèi)心動蕩不安甚至痛苦,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自信心逐漸喪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珍妮特·沃斯指出:“如果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有效學習就不可能發(fā)生?!苯?jīng)常保持一種愉快、和諧、寧靜和相對穩(wěn)定的積極情緒,是學生時代心理健康發(fā)展和有效學習的保障。
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guān)注文化課程的學習,更要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調(diào)控情緒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善于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從而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能力,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并相信事在人為,善于正確對待自我并運用適當?shù)姆椒▽⒆晕彝晟平?jīng)?;?。
有一個笑話聽起來耐人尋味。一位男士想要瘦身,找了一家瘦身公司,學費是1000美元,但是該公司規(guī)定,若瘦身堅持不了41天,就要交10000美元。這位男士第一次去參加活動,地點約在了一個叢林中。不一會兒,一個身穿比基尼的漂亮女郎出現(xiàn)了,胸前掛了一張小牌兒,寫著:“要是追上我,我就屬于你了?!边@位男士興奮得不得了,立即撒腿就追,但卻不是漂亮女郎的對手,雖然離得越來越近,但卻到了結(jié)束的時候??墒?,這位男士仍然很興奮,吃飯都在想著漂亮女郎,因此飯量都變小了。為了追上這個女郎,他天天晚上畫地形圖,因為熟悉地形才能追上。時間很快就到了第41天,雖然女郎沒追上,但他的體重卻大幅度下降了,達到了瘦身效果。事后,這位男士把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了另一位也想瘦身的朋友,并把叢林的地圖給了他,希望他能追上那位女郎。這位朋友很快就報名參加了俱樂部,來到這片叢林中,可是,沒想到來了一位又高又大且面目兇煞的女人,胸前也掛一張小牌兒,寫著“我要是追上你,你就任我發(fā)落了?!边@位朋友大吃一驚,立即一躍而起,飛奔向前。還好,借著朋友給他的叢林地圖,他才沒被抓住。休息時,他是又驚又怕,飯都難咽下,就這樣好不容易熬了41天,他瘦身的目標也達到了。
壓力反應(應激反應)是機體為了適應及滿足某種新情況而做出的一種反應。用醫(yī)學視角來定義,應激是指超出機體能力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狀態(tài)。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從動力和壓力中去尋求原因,給自己一個理由。我們干的工作、從事的職業(yè)都可以,最好是你所喜歡的,是你最樂意做的事,而不僅僅是為了生存、為了錢或別的什么東西而不得不去做!即使是為了生存、為了錢或別的什么東西,我們也要轉(zhuǎn)變態(tài)度,轉(zhuǎn)變認識,將壓力化為動力。
生理研究證明,幽默和笑話能刺激大腦產(chǎn)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因此,笑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笑不但能引起愉悅的感覺,也能喚起人們建立友愛。在戰(zhàn)勝緊張和壓力方面,笑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緩解機制。
現(xiàn)代生理學研究認為,笑是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體操。笑實際上就是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nèi)臟、肌肉等器官所做的適當?shù)膮f(xié)調(diào)運動。笑對呼吸系統(tǒng)有良好的作用,它能使肺擴張,笑時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笑能增強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活力;笑能消除精神緊張,調(diào)節(jié)心理活動,消愁解煩,振奮精神,揚起生活的風帆;笑能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笑能使面部由于血液循環(huán)加速而變得紅潤;笑能增強機體活動能力和對疾病的對抗能力,起到某些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愉快的心情可以影響內(nèi)分泌的變化,使腎上腺分泌增加,使血糖增高,碳水化合物代謝加速,新陳代謝旺盛,因此能促進身體健康。
2000多年前,《黃帝內(nèi)經(jīng)》就指出:“喜則氣和志達,榮衛(wèi)通利,故氣緩矣?!闭f明精神樂觀可使氣血和暢,生機旺盛,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民間很多諺語,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等??梢姡榫w樂觀、笑顏常駐、笑口常開是人體健康長壽不可缺少的條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處?!?/p>
著名電視主持人楊瀾曾與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進行了電視訪談。崔琦出生在河南農(nóng)村,10歲前從沒讀過書,就在家里放羊、養(yǎng)豬。他10歲的時候姐姐幫他找到一個在教會學校讀書的機會,就想讓弟弟到香港去讀書。而他父親對獨子要遠行不太愿意,因為男孩大了可以幫忙干農(nóng)活兒,但他媽媽卻非常堅定地要送兒子去讀書,這一走成了他與父母的永別,父母在后來的大饑荒里都活活餓死了。
楊瀾聽完崔教授講的故事,問崔教授:“如果那個時候媽媽沒有送你出去讀書,你如今會怎樣?”楊瀾當時想,崔教授可能會講“教育改變命運”或感謝媽媽之類的話語,但是崔教授卻說,“我寧愿當時媽媽沒有送我出來,在農(nóng)村家里有一個兒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當時留在農(nóng)村,或許我會一直不識字,但我父母或許不至于餓死?!边@番話給楊瀾和觀眾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獲諾貝爾獎在很多人眼里是很大的成功,可是在崔教授眼里有些東西更可貴。人如果對成功過于迷信,對成功的認識過于狹隘,會活得很辛苦。
楊瀾引用歌德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沒想到成長”來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成功其實是向某個目標前進的過程,是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俺晒υ谌松斨兄挥幸粌蓚€點,它是外在的,由別人去評論;而成長是個持續(xù)的過程,是內(nèi)在的,在內(nèi)心愉悅存在。說起成功,每個人都擔心會失去,而成長是自己的,雖緩慢,但卻充滿自信?!?/p>
人生其實就取決于我們?nèi)绾翁岢鰡栴},你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你的大腦里就會有什么樣的答案。我們之所以會失望,是因為我們的理想和期望超乎現(xiàn)實。我們不僅不能接受這個世界、其他人以及我們自己原本的樣子,而且還將我們的理想和標準強加給自己或他人。正是我們的理想和價值觀,造成了我們的挫折感。有時,我們會跌倒。希臘神話中,伊卡路斯正是因為飛得太高,以致翅膀被太陽熔化了,最后跌回地上。有時,我們的理想過于超乎現(xiàn)實就會給自己帶來一生的累贅。
在這個五彩繽紛、欲望多多、講究包裝的社會里,我們常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懷。人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目標走自己的路!如果一個人沒有主見,對世界和自己沒有明確的認識!別人認為什么是對的,他就去做;別人說什么是不好的,他就不做,那就失去了自我。
解決壓力的根本問題就是要認識并能堅持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究竟為什么而生活。
有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兒,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抓一把,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幾次邀請無果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氐郊抑?,母親很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反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說:“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給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別人比自己強。
當你手中拿著一件東西,卻還在四處尋找這件東西;當你鎖好門走出家門,卻擔心自己沒有關(guān)上燈或煤氣;雖然你和以往一樣投入、認真,但是工作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錯誤;你整天提心吊膽,不管是來自客戶的一個約會,還是上司的一聲召喚,心中的第一感覺是末日到了。這一切表明你已經(jīng)感覺危機就在你的身邊。
在你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里,裝滿了胃藥、安定、去痛片……每年吸煙的數(shù)量都在增加,不知不覺你就會拿出來吸,讓它為自己放松,還有你用來彌補應酬損傷的保健藥(醒酒藥、深海魚油),缺了哪一樣你都不安心。說起來你沒什么大病,但是你懷疑自己渾身是病,這一切說明健康危機已經(jīng)令你精神渙散。
當你將要站到大庭廣眾面前的最后一分鐘,你還在擔心自己的服飾是否協(xié)調(diào),你為了不使自己難堪,一定要對著鏡子看若干次,來證實自己的形象符合自己的身份;容顏和體態(tài)越來越成為你的擔憂;你只需要講五分鐘的話,卻要用一天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措辭;出席正式場合的社交活動,對自己的每一套衣服都不滿意,這一切說明形象危機在讓你失去信心。
你對自己的工作質(zhì)疑,你懶得再為它投入學習和創(chuàng)新,你最怕去想兩年、三年或者下一個任期的發(fā)展。工作已經(jīng)無法評價好與壞,永遠停不下來,也沒有感到在進步,一頭霧水、一片空白,聽天由命。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遭遇這樣的“不爽”,說明你的心態(tài)需要進行調(diào)整了。工作給了你太大的壓力,沒有給你帶來快樂,而你對待工作的看法也不夠陽光。警惕起來,行動起來,開始你的減壓工程吧!
束手無策就會坐以待斃,于是被壓力擊垮。不要想象自己有一天會變得很強大或者變得超脫飄逸,以此來應對那些可怕的壓力,因為那是不現(xiàn)實的。其實很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調(diào)節(jié)自己,化解本不強大的壓力源,比如與朋友的一次很短的電話交談,遠勝于服用一包鎮(zhèn)靜劑;心中郁悶就找個人一吐為快,比如廣交朋友,多聚會,尋求非工作場合的溝通,得到同情和點撥,你就會成為智者;從煩惱中抽身而出,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想點別的,轉(zhuǎn)移和代替都可以令你心理平衡。
社會適應是一種跟隨社會變化的能力,是指子系統(tǒng)對上級系統(tǒng)的適應以及平行子系統(tǒng)之間的和平競爭,也包括個人對所在子系統(tǒng)的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一條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這條規(guī)律也適用于我們?nèi)祟惿鐣?/p>
1.能恰當?shù)爻袚约旱纳鐣巧蜕鐣毮堋T谏鐣钪?,不論是在家庭、學校、工作單位或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有其相應的地位和身份,在不同的社會場合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身份與別人打交道。我們的思想、言談舉止或行動必須與自己的身份或社會角色相適應,并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如果一個人的言行不能根據(jù)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相應地調(diào)整,并做出恰當?shù)?、合乎其社會角色的反應,則必然會在社會交往中引出不少麻煩。
2.和諧的人際交往。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與人接觸。一家人能和睦相處,要經(jīng)常地相互了解、體諒和情感交流,在學校和工作中也需要相互配合、幫助和支持。和諧的人際交往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前提條件。親友之間相互敵對、仇視、怨恨、嫉妒往往起源于缺乏思想上的溝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和諧的人際交往是良好的社會適應所不可缺少的。
3.靈活的應變能力。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也常會出現(xiàn)一些重大波折,如自然災害的侵襲、親人亡故、考試落榜、婚戀失意、經(jīng)濟損失、事業(yè)受挫……這些重大的生活事件、日常生活節(jié)律的擾亂以及學習工作的過分緊張都會給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需要正確處理,避免出現(xiàn)精神崩潰。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個體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特別是應對突發(fā)的非常事件、化險為夷的重要條件。
4.沒有非適應行為。有利于個體和群體生存的行為稱適應行為,不利于個體和群體生存的行為稱非適應行為。吸煙、酗酒、吸用麻醉品、過量進食或過分節(jié)食等有害個人健康的行為以及自我毀滅的自殺行為是非適應行為。非適應行為的出現(xiàn)是社會適應不良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適應行為要求個人的行為既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又受到法律約束,是良好的社會適應的必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