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
摘要:在我國的音樂教育專業(yè)中,我國的聲樂教學主要有三種不同類別的藝術表達形式: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根據這三種藝術形式來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和訓練,使其能夠掌握聲樂教學中的唱法和技巧,體會到聲樂教學的重要關注點,并對不同的唱法進行有效的練習,掌握其演唱的精髓。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一對一的引導和幫助,進行小組、集體等形式的實踐教學工作,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和理解聲樂演唱的精髓。本文就針對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的唱法和技巧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yè) 聲樂教學 唱法 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9-0098-02
一、音樂教育專業(yè)中聲樂教學唱法和技巧的幾種藝術類型
(一)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我國聲樂演唱中一個非常著名且受到廣泛人群喜愛的唱法,具有穿透力強、聲音清透明亮、氣出丹田、渾厚方成等特點。美聲唱法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表演形式,強調演唱時能夠保證氣息的連貫性和平穩(wěn)性,對演唱者自身的聲音條件要求極高,且要求表演效果必須吐字清晰、字正腔圓。美聲唱法是我國聲樂演唱中非常專業(yè)、表演非常有深度的一種唱法。
(二)民族唱法
在民族唱法的表演中,由于我國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表演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民族唱法種不同民族將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習俗等通過文字和演唱的形式融入到聲樂教學中,使各族文化百花齊放,因此,不同民族的聲樂演唱中都是根據自己的語言習慣、音樂的風格和韻味而形成的不同類型和形式的民族唱法。正是由于民族唱法的存在才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到我國各個民族的風格韻味、風土人情,感受到不同習俗之間的差異性帶來的美好和新奇。
(三)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就是近些年流行起來的流行樂的唱法,演唱曲目以流行歌曲為主,這種表演形式的特點是主要以抒情為主,演唱聲音較小,且需要伴奏,聲音比較自然,在演唱時中聲區(qū)一般使用真聲,在高音區(qū)一般使用假音。演出形式一般以獨唱為主,經常配有舞蹈動作,在演唱時比較注重聲音的自然和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二、如何對音樂教育專業(yè)中聲樂教學的唱法和技巧進行教學
(一)進行一對一教學
聲樂教學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知識教學,在聲樂教學中若想讓集體演唱效果達到最好或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承擔獨唱的本領,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就應該做到一對一教學,認真傾聽學生在演唱時需要注意的氣息、音調等的轉換或使用并對其進行適時的指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式和演唱技巧,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演唱水平和專業(yè)性,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的演唱水平,還有利于提升整體的演唱水準。在進行一對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發(fā)音特點、演唱基礎和嗓音條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定制化教學,執(zhí)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略。在對學生指導的過程中對學生采取鼓勵式教學法,讓其能夠大膽發(fā)音,不怕犯錯,在犯錯、改錯、繼續(xù)練習的循環(huán)中一步一步的糾正自身在唱法和技巧中的不足,實現發(fā)音標準化、吐字清晰化、唱法專業(yè)化的最終目的。
(二)實施小組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一個小組都分配有演唱基礎和嗓音較好的學生和演唱基礎和嗓音較差的學生。讓每個小組平時都進行小組形式的練習,從而使小組內的成員之間可以更好地進行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促進小組內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并且也可以向其他組的同學進行借鑒,從而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加強對自身的練習,提升演唱水平。利用小組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能夠優(yōu)化教育方式,還能夠激發(fā)學生之間的學習熱情,演唱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幫助同學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促進同學之間的和諧相處。同時能加深自身對聲樂的練習和鞏固,促進基礎較差的學生的上進心。
(三)進行演唱實踐教學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平時多多參加校內舉辦的各種相關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舞臺表演經驗和技巧,讓學生多多參加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活動中,提升教學效果。并且讓學生多多參與相關實踐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活動策劃能力,提升其演出技能,有利于提升對學生的聲樂教學效果。學生在進行演唱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參與整個活動前前后后需要準備的道具等,從而學習到一定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能夠在活動舉辦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聲樂演唱能力,與同臺表演的選手進行比較,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身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促使自己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聲樂學習,將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練習,達到完善自身聲樂唱法和技巧的目的。
三、在進行對學生的聲樂教學中的唱法與技巧的教學時應該注意的點
(一)加強對學生的氣息的訓練
在進行聲樂表演時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就是要加強對學生的氣息的訓練,只有有條不紊的做到氣息的轉換才能保證聲樂演唱的穩(wěn)定性,做到科學的呼吸、準確的發(fā)聲才能夠使演唱者在舞臺上展現出最優(yōu)美的舞姿和最動人的歌曲。練習氣息是一件非常艱苦的訓練,需要學生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打下最堅實的基礎,通過用頭腦去學習和用心去感受來加強對氣息的把控。在練習氣息時要加強自身肌肉的擴張和收馳,氣從丹田處,從而達到最理想、最飽滿的氣息轉換。使學生在進行聲樂演唱時能夠充分的打開喉嚨、調動氣息,做到平穩(wěn)的發(fā)音與流暢的音調轉換,從而促進學生達到對待不同的唱法能夠輕松掌握并從容應對的演唱高度,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唱法與技巧,提升學生的舞臺表演效果。
(二)在聲樂練習中應該倡導學生打開喉嚨,做到正確發(fā)聲
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倡導學生要學會發(fā)音,打開喉嚨,將自身的氣息通過喉嚨釋放出來。但是有的學生在張大嘴巴練習發(fā)聲的時候卻沒有打開喉嚨,上下牙關未能打開,下巴沒有放下來,導致氣息堵塞在喉嚨處出不來,發(fā)聲效果不太好。而且在關注打開喉嚨的同時也要注意喉頭的穩(wěn)定性,在進行聲樂演唱的時候將體內儲存的氣息通過喉嚨完整而平穩(wěn)地釋放出來,保證發(fā)音的穩(wěn)定和緩和,提高聲樂表演的演唱效果。在聲樂教學中任何唱法都需要學生有正確的發(fā)音和完整的氣息,因此只要掌握了打開喉嚨的正確方式與正確發(fā)音的方法,學生對待聲樂教學中的任何唱法就能夠做到完美的展現。對聲樂教學中的唱法和技巧做到完整的展現,提升教師的聲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不同的發(fā)音方式的掌握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靈活展現不同的唱法與唱腔,利用聲樂技巧提升演唱效果。
(三)咬字方面
在進行聲樂表演時要求演唱者能夠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在聲樂學習中,一些字的發(fā)音就會造成吐字清晰與打開喉嚨之間的矛盾,例如,碰到較窄的聲母韻母字音時,如果學生通過“捏緊”的方式來演唱,往往會產生比較刺耳的喉音,影響演唱效果,也不能達到字正腔圓的要求,但是通過“打哈欠”的方式來用寬元音唱較窄的字母就能解決吐字不清的困難,也能達到字正腔圓的要求。為了能夠解決各類聲樂演唱中會出現的問題,在進行長期的聲樂練習時應該加強對問題的思考與研究,對發(fā)音的標準性、吐字的清晰性等進行詳細的觀察,尋找能夠促使正確發(fā)音的方法,并且達到各方面的平衡,實現聲樂演唱的完整性、平衡性與專業(yè)化。對進行聲樂演唱時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肌肉、音調線條進行協(xié)調,實現整體機能的共同發(fā)展,演唱者的感情代入表演中,能增強聲樂表演的專業(yè)化和情感渲染性,提升聲樂表演的舞臺表現效果。
四、結語
通過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小組教學或演唱實踐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提升其氣息和發(fā)聲的穩(wěn)定性以及促進其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然后將進行聲樂教學中的唱法與技巧教學中涉及到的訓練學生的氣息轉換的平穩(wěn)性、促進學生的正確發(fā)音的方式和如何進行正確的練習、如何促進學生能夠在聲樂演唱時達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的要求進行聯系。通過對這些在進行聲樂教學中需要注意的點進行詳細的解讀與分析來幫助學生在進行練習時抓住重點、解決練習難題、糾正聲樂發(fā)音,從而擁有平穩(wěn)而緩和的氣息,能夠靈活展現聲樂演唱中的各種唱法與技巧,實現提升自身聲樂表演的靈活性與婉轉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坪.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與融合[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7):189-190.
[2]代有俊.高校聲樂教學引入流行唱法的研究[J].當代音樂,2017,(15):25-27.
[3]張剛.民族聲樂教學對美聲唱法的借鑒與融合[J].戲劇之家,2015,(09):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