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雪
摘要: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fā)祥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歷史底蘊是湖北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特色,因此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已成為湖北非物質文化傳承和保護研究的重要命題之一。本文通過對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種類進行闡述,分析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意義,探討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策略,為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民間音樂 文化 傳承 保護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7-0045-02
在文化全球化的影響下,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治面貌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文化生活逐漸豐富多彩。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領域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電視媒體、新傳媒手段的迅速發(fā)展,湖北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因此,對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研究已成為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命題。
一、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種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底蘊,在長期的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載體,在我國的文化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荊楚文化,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湖北民間音樂,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fā)展以及歷史底蘊的沉淀和積累,形成了別具一格又豐富多彩的湖北民間音樂文化體系。在信息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背景下,對我國民間音樂的分類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湖北民間音樂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分類由中央音樂學院提出的五大分類法: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①隨后,成為了我國民間音樂教材的形式流傳下來。然而隨著學者的研究不斷加深,現(xiàn)有的分類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非物質文化發(fā)展的研究需求,因此在原有的分類基礎上,許多學者開始對我國民間音樂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類,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詹一虹、周雨城在《中國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一文中提出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四個層次的分類(如表1)②。
二、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意義
湖北民間音樂文化是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傳承,是湖北歷史文化沉淀的產物,對于研究湖北歷史文化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湖北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對于深入研究湖北民間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fā)祥地,地域比較復雜,民間音樂的種類相對其他地區(qū)比較豐富,數(shù)量眾多,特別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由于地域比較偏僻,交通相對不便,甚至一些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民族的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傳承基本上都是口傳心授,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繁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這種封閉式的空間已經不復存在,各地區(qū)和民族不斷的融入了現(xiàn)代生活之中。由于一些地區(qū)和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認識不足,對民間音樂的保護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在融合的過程中缺乏相對應的保護政策,不利于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而銷聲匿跡了。因此對這些民族地區(qū)的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已成為湖北民間音樂研究的重要命題,對于深入研究湖北民間音樂文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有助于完善湖北民間音樂的保護體系
湖北民間音樂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在經歷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沉淀中形成了湖北民間音樂別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對湖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于完善湖北民間音樂的保護體系,提升湖北民間音樂的市場價值,為湖北民間音樂的研究提供新的契機,在不斷的保護和傳承中讓人們不斷的接受湖北民間音樂,意識到湖北民間音樂的利用價值,促進湖北民間音樂的發(fā)展,實現(xiàn)湖北民間音樂的價值。
三、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民族融合、地域文化交流不斷的加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得到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知識結構的不斷變化,精神文化生活領域和審美意識發(fā)生著根本性質的變化,對民間音樂文化的欣賞意識逐漸淡薄。因此湖北民間音樂文化飽和和傳承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成為阻礙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問題。
(一)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淡薄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媒體領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各種電視音樂節(jié)目以及網(wǎng)絡傳媒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的條件,不斷的改善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們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娛樂項目進行選擇,對民間音樂文化的欣賞越來越少。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日益淡薄,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民間音樂失去了興趣,認為民間音樂是一種落后的文化,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主流。
(二)傳承出現(xiàn)斷層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民間音樂文化的認識出現(xiàn)了誤區(qū),認為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無法滿足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的需求,在民間文化的傳承過程中不能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民間音樂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斷層。這種斷層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嚴重的影響了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進行,使民間音樂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三)缺乏專業(yè)的保護人員,保護經費嚴重不足
近年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但是由于民間音樂的種類繁多,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民間音樂形式需要更多的專業(yè)的民間藝術的保護人才,然而地方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是由地方鄉(xiāng)鎮(zhèn)文化館(站)擔負著,缺乏專業(yè)的保護人員。同時,地方政府對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保護嚴重不足,造成了民間音樂文化傳承和保護力量的不足,使保護人員缺乏對地方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積極性和穩(wěn)定性。
四、湖北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策略
(一)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傳承和保護意識
湖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對民間音樂文化進行廣泛的宣傳。利用湖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利用宣傳手段開發(fā)湖北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將湖南民間音樂文化資源同旅游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行分流,這樣一方面提升了湖北民間音樂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也為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經濟支撐,增強了傳承和保護意識。
(二)與高校進行合作,培養(yǎng)民間音樂人才
人才資源是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的重要資源,只有不斷的培養(yǎng)民間音樂人才,才能保持民間音樂能夠持續(xù)的傳承下去。因此,湖北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同高校(特別是音樂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高校不斷培養(yǎng)民間音樂的人才,使得民間音樂傳承保護的后備力量越來越壯大,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進行。
(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升保護者的經濟收入
通過加大對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的財政投入,提升保護者的經濟收入,才能不斷提高基層保護者對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工作的積極性,使民間音樂傳承和保護工作能夠持續(xù)進行。
注釋:
①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年版。
②詹藝虹,周雨城:《中國民間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第24-27+57頁。
參考文獻:
[1]樂之樂.民間音樂傳承與保護的民俗學思考——以湘西苗族民歌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05):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