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溪古鎮(zhèn)
陬市外公家的閣樓上,珍藏著外公早年為木材記碼用過的賬簿,鸕鶿洲也漸漸地淤積、圍墾、修筑成陬溪大垸堤防的一部分,那只搖夢的烏篷船和傳給后輩的企望,永遠地擱淺在沅江芷草青青的河灘上……
“排靠號子,喲嗬嘿!馬靠鞭啰,喲嗬嘿!過了一灘,喲嗬嘿!不怕風浪,喲嗬嘿!高過天啊,喲嗬嘿!過了一灘,喲嗬嘿!又一灘啰,喲嗬嘿!灘水好比,喲嗬嘿!蛟龍翻啰,喲嗬嘿!大家齊心,喲嗬嘿!用勁搬啰,喲嗬嘿!飆了一灘,喲嗬嘿!又一灘啰,喲嗬嘿!”——這支《沅江放排歌》的號子,依稀隨遠去的帆影,從煙波上冉冉地浮起來,我的思緒不覺纏挽著岸邊的柳枝飄向沅水流域的老牌古鎮(zhèn)——陬市的一泓淵源。
陬市,江面寬闊,水流平緩,為船排停泊不可多得的良港,船排匯集,明嘉靖年間(1522—1566)形成集市,名“鄒溪鋪”。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發(fā)展成為桃源縣東北第一經濟活躍的聚會之區(qū),稱“陬市”——陬(zōu),所謂山陬海隅,即山之腳海之角的意思。據(jù)《桃源縣志》記載,陬溪發(fā)源于桃源、石門、臨澧三縣接壤的六角埡,南經觀音橋注入沅水,全長38.9公里。地名乃以陬溪命之。時商賈輻輳,以經營木材為主。清末及民國時期,四川、貴州和湘西的木商竹幫來到這里,把持沅水一帶碼頭經營木竹運銷業(yè)務,各業(yè)豪強亦紛紛霸占要道,使陬市發(fā)展成為湖南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市場,商業(yè)繁榮,有市民數(shù)千家,遂成“一邑巨鎮(zhèn)”——僅次于縣城的名鎮(zhèn)。從1953年起,隨著常德至桃源、常德至慈利公路分別修復告竣,地處兩條公路交會點的陬市成為水陸交通樞紐;1978年枝柳鐵路通車后,沅水水運頓失顏色,陬市木材水運業(yè)迅速衰落,與此有關的行業(yè)也由盛轉衰,令人扼腕!
先人亙古不變的守望,與時空的利劍纏繞著。夕陽下,徘徊在古鎮(zhèn)旁具有大溪文化時代特征的毛家橋遺址,清涼的春風吹落一片片蒼綠的陳葉……這里曾居住著五六千年前的祖先,他們手握飾有“人”字紋的石斧石錛開拓著無盡的荒涼,他們肩背嵌有條帶、印紋的灰陶罐、敞口折肩罐暢飲著生命的瓊漿。堅韌的頭骨,彰顯出對自然的倔強;高聳的額頭,眉棱分外突出,黑洞洞的雙眼蒼涼地凝望著空漠的天宇——讓人銘記著這份幽遠的悲愴。
信步在常(德)張(家界)高速公路跨江大橋上,引橋右邊的堤垸里,油菜花綻開了金黃的臉龐,一叢叢花枝像沅水一樣隨風起伏、蕩漾在河洑山下。河岸邊,一株株蒼青的柳樹仿佛撐開的一把把綠絨大傘,庇護著蜿蜒的長堤。堤坡上長滿了綠草,草叢中還開放著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玉,黃的賽金,散發(fā)著泥土的馥郁。河灘上的牛羊慢條斯理地啃著青草,牧人悠閑地在大堤上走來走去,嘴唇吹出的動聽的口哨,若有若無地淹沒在隨風嘩啦啦作響的樹葉優(yōu)美的歌謠里……
這時,幾只滿載著黃沙的大駁船溯江而上,汽笛聲吼起了波瀾,像姑娘一般嫻靜的河面上,頓時動蕩起來,河邊綠色的水草也隨波搖晃,宛若仙女曼妙的舞姿。駁船過后,河面留下了一層層連綿不斷而又美麗奇妙的漣漪,牽引著人們的思緒……
高灣大堤上,一輛輛自行車伴著丁零零的清脆的鈴聲飛馳而過。這車鈴聲、駁船的汽笛聲、牧人悠揚的口哨聲融匯在一起,合奏出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在陬市的上空回蕩……
不知不覺,晚風吹著岸柳上籠罩的暮色,朦朧了沅江的彼岸。碧波蕩漾著月光,親吻著巖石漿砌的陬市大堤——我們的生命堤。腳步也邁在通往官碼頭的河堤上。走近堤上過橋,沉靜的航運碼頭上忽然喧鬧起來——縱聲暢笑的,談論不休的,附耳嘀咕的……在銀白的月色中,人們領略著這份灑脫,這份輕松。沅江陪伴在身邊日夜悠悠地奔涌,多少往事,都已隨水流逝。我不忍翻開歲月的厚重,曾經是那么血氣方剛地睥睨一切,也被這種沉潛的無盡無止的力量所折服。
在鵝卵石鋪筑的江堤上漸行漸遠。借助月光從鰱魚口往回走近土地巷時,正近午夜。而糖廠的師傅們還在燈火通明的糕點車間忙碌著,緊促而不躁動,馨香伴隨甜蜜。我似乎聞到了一股桂花的芬芳——陬市桂花糖,曾兩度奪得國家銀質獎,不僅味道甘甜香酥,而且外表美觀,制作考究,名副其實是酥糖類中的極品?!摆钍泄沛?zhèn)麻稈稈糖,獨特風味鐵筒筒裝,又高檔又大方。哎嗨哎嗨喲,又高檔又大方。逢年過節(jié)麻稈稈糖,兒女孝敬老爹娘,甜蜜蜜噴噴香。哎嗨哎嗨喲,甜蜜蜜噴噴香。吊腳樓上麻稈稈糖,排古佬兒是多情郎,小妹妹慢慢嘗。哎嗨哎嗨喲,小妹妹慢慢嘗?!鄙钕锢铮h來著名歌詞作家佘致迪依常德絲弦“賞月老”的曲牌填詞、配唱的一首《陬市麻稈稈糖》。
隨著歌聲遠逝,古鎮(zhèn)不知不覺已在夜色中沉睡。夜半的一盞一盞的街燈,照耀前方的路。我雙手插在風衣口袋里前行,上街口突然響起一陣車鈴聲,那是近郊畹田和重陂崗村的菜農在運送新摘的時蔬。緊張勞作的一天即將開始,我加大步伐,朝鐘家大屋走去……
臨沅古塔
政治清明修塔,太平盛世筑閣,這是桃源今日的真實寫照和生動再現(xiàn)。
蜚聲古今的楚望塔、回風塔、文星塔,號稱“桃源三塔”,仿佛三支如椽大筆,蘸沅水為墨,鋪楚山當紙,描繪出一幅山水大軸,任人欣賞。
曜日山頭,騁目縱觀滄海闊;文星塔上,俯身遙瞰翠微低。文星塔踞曜日巖頂,由桃源知縣李瑛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倡修,繼任知縣譚震竣工前,將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沅水之濱的延泉出土的周代古鐘、唐代名畫家吳道子所繪觀音佛像用鐵匣密封,珍藏塔基地宮,以為鎮(zhèn)塔之寶?,F(xiàn)在修復的文星塔塔高九級,塔每層四面開窗,沿梯登塔上望,塔涌層岡,懸崖峭壁留佳跡;江滋沃野,黛色紅顏換倩裝。曜日巖前,絕壁臨江,俯視沅水西來,白浪濺青冥,長卷引大江入畫;綠云鋪曜日,高峰擁巨塔沖霄。群峰逶迤,?,F(xiàn)光彩,故名曰“文星塔”。
回風塔屹立在潯陽坪楚山主峰上,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知縣胡泰皆監(jiān)修,氣派非凡;停舟唱晚,遙瞻雙塔隱長煙。目前砌筑的回風塔亦塔高九級,登塔俯視,塔影臥江潯,棉花白,菜花黃,更有桃花燦爛;鐘聲傳古寺,水韻清,山韻響,合成雅韻悠揚!春風和煦,秋葉滿山,遠峰遠嶺,如霞如綺。
文星塔、回風塔二塔成一直線,均在縣城對岸。唯楚望塔與文星塔、回風塔成品字形隔江對峙,建筑較前兩塔為大,高聳在縣東延溪入沅之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知縣余良棟修建。楚望塔亦按原貌修復告竣,半落斜陽輝白佛,一江碧水映浮屠,扼守桃源門戶。沿梯登塔可望春秋時楚平王所筑采菱城,故名“楚望塔”。讓人發(fā)出“登塔臨江,楚城風雨千年夢;憂民懷葛,陶令文章百代師”的感嘆。
漳江古閣
播譽中外的漳江閣、文昌閣、白佛閣,并稱“桃源三閣”,與三塔遙遙相對。杰閣凌云,遠挹千山;碧水照影,簾櫳一望。漳江閣規(guī)模最大,文昌閣距城最近,白佛閣年代最古。
白佛閣深藏在延溪口白佛寺之右,與楚望塔相距不遠——“閣塔雙輝,夾潯陽而思靖節(jié);溪河相匯,懷澤畔以慕靈均”。不知始建于何時。高閣凌霄,窗開四壁;連云嵐翠,靜聽江濤??芍^“白帆清浪含詩意,佛閣煙溪入畫圖”,為買舟上溯桃源縣城第一景色。文昌閣又名“川上亭”,坐落在縣城南街,瀕臨沅江,“塔呈鼎足巨龍飛,文昌百世;亭鎮(zhèn)江干洪蟒伏,業(yè)耀千秋”。元延祐六年(1319年),始于“川上亭”原址建閣,明清屢經修葺,1964年和2000年,桃源縣人民政府先后撥款重修,“令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期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閣為兩層六邊形磚木結構古典建筑。登閣望遠,桃城繁華,人煙櫛比;沅水如帶,靜聽江濤……
“人在云山觀日出,山如龍飛過江來?!边@是清邑人郭世嵚為漳江閣所撰的頭門楹聯(lián)。閣名“漳江”,是因沅水涌瀉辰溪大江口與酉水合流時,沅水濁,酉水清,同流不混。奔向桃源之清流稱為“漳江”。每當皓月臨江,照在漳江之月明潔,耀在濁水之月朦朧,故既有“沅江兩月浮”的美稱,又享桃源八景之一“漳江夜月”的盛譽。一派“澄江似練,拽裾飄裙以去;月華如水,窺門覬戶而來”的氣概。
雄踞在縣城東街沅水之濱石柜之上的漳江閣,與東林禪寺相鄰?!俺尾ㄇы暯^塵埃,唱晚漁舟收釣回。素魄莫愁天上盡,清輝還自水中來?!边@是明人羅天純勒石吟詠漳江閣的詩。漳江閣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嘉靖時官拜右布政使的桃源人李征主持于隆慶萬歷年間修建,自清雍正二年(1724年)起復建五次,清同治五年(1866年)仿岳陽樓建筑格局重修,閣高三層,雕梁畫棟,檐馬騰聲……第三層內塑有“純陽臥宮”像,呂洞賓左肩挎劍,右手撐頭側臥,若有所思,神態(tài)栩栩如生。
漳江閣三方環(huán)街三面臨水,面面相同,給人的錯覺仿佛就是一面。不論晦(三十)朔(初一),江底都安睡著一圈沉璧般的皎潔。無論明月行至蒼穹的哪一處位置,總有一團清明的月亮鑲嵌在水中的閣窗里蕩漾,宛若美麗的少女投入情人的懷抱,傾訴一江綿綿的柔情。這不知傾注了古代建筑師的多少苦心!
站在漳江閣上,“披襟人獨立,風起看揚舲?!卑滋炜捎^征帆過往,云彩歸來;夜晚可睹星月交輝,漁火明滅。還依稀聽到潯陽古寺夜禱的鐘聲,楚山報曉的雞聲,洋洋盈耳的弦誦聲……蒼山淡遠,浮洲若煙,沅江凝碧。悠長又悠長的混凝土防洪大堤橫亙在濤聲里,仿佛氣勢恢宏的長城圈護著桃源!柳蔭里耿耿難眠的冰輪,儼然從漳江閣蕩漾的水花中冉冉地浮起來,袁宏道《游桃源記》的一句句精妙的文采也隨波紋舒展:“夜泊桃源縣。山光散目,溪水激漁梁甚怒,起步學宮前。石砌百尺,平滑如水,月光照之,光景清澈。樓閣環(huán)薈,吞煙吐霧,是亦山縣之絕勝也?!鼻лd之下,風光依舊。不覺又使我憶起李世澤大氣磅礴的漳江閣聯(lián):“朝浮枉渚,暮宿辰陽,郛廊天作成,五百里間樓第一;秦洞桃花,楚城菱角,風流浪淘盡,二千年后月當中?!绷钊祟D生萬丈豪情!
呼吸著一樹樹碧桃散發(fā)的幽香,思緒飛向遙遠。記得1899年春宋教仁先生求學漳江書院時,曾懸一聯(lián)于書齋:“辦天下事,自歐亞始;讀古人書,在秦漢前?!庇仲N一聯(lián)于窗欞:“莫使真心墮塵霧,要將熱血洗乾坤?!毙闹心肺端奈牟娠L流,由衷地傾慕其廣闊的胸襟。21世紀初葉,這位在漳江遇險幸被漁父搭救的著名人物,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高度地評價了他的一生——“作民權保障誰非后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三尺劍,萬言書,美雨歐風志不磨,天地有正氣,豪杰自牢籠,數(shù)十年季子舌鋒,效莊生索筆;五丈原,一抔土,臥龍躍馬今何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灑幾點萇弘血淚,向屈子招魂!”宋教仁先生,您是漳江永不沉落的一輪圓圓的情愫,順江蜿蜒的祝?!?/p>
承啟先輩出生入死韌戰(zhàn)苦斗的風骨,著意改造地球上的生活吧。
桃花源中人!
附注:“閣一線以臨江,塔三分而鼎足”的桃源三閣三塔,系桃源縣的標志性古建筑,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