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童,陳 彬,胡余生,盧素華
(1.空調設備及系統(tǒng)運行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519000;2.珠海格力節(jié)能環(huán)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珠海519000)
內置式永磁電機(以下簡稱IPM電機)具有裝配工藝簡單、結構強度高、可靠性好的優(yōu)點,目前很多表貼式永磁電機(以下簡稱SPM電機)的結構都逐漸向IPM結構進行切換[1]。從數(shù)學模型上看:SPM電機的d軸和q軸電感值相近,且通常數(shù)值較小,一般采用id=0控制。IPM電機的d軸和q軸電感不相同,且q軸電感通常較大[2],通常采用弱磁控制,以獲得更大的合成轉矩。
在電機理論計算及仿真中,電機的激勵都采用理想正弦波電流[3],通過數(shù)學模型可得出反電動勢大小對于電機性能不造成任何影響的結論。鮮有基于PWM驅動、進行每個載波周期內電流分析的案例。反電動勢的設計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本文首先從高反電動勢電機(以下簡稱高反電機)和低反電動勢電機(以下簡稱低反電機)的電流波“毛刺”大的問題思考,從每個載波周期內的現(xiàn)象分析解釋了該實驗現(xiàn)象,且得出了過低的反電動勢使得磁勢諧波增加,引起鐵耗增加的結論。然后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過高的反電動勢使得母線電壓飽和,弱磁控制引起的驅動電流增加。最后,結合設計經(jīng)驗,給出了如何統(tǒng)一過低和過高反電動勢引起的矛盾問題,總結了針對系統(tǒng)效率最大化的反電動勢設計原則。
在理想正弦波電流條件下,建立IPM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IPM電機d軸和q軸電感不相同,其轉矩式如下:
式中:p為轉子極對數(shù);φf為空載磁鏈;is為合成電流值;β為弱磁角;Ld,Lq分別為該電流下的直、交軸電感;N為繞組匝數(shù);Rm為磁力線所經(jīng)路線的磁阻。
由式(1)和式(2)可得:
電機損耗可以按照下式計算[4]:
式中:i為定子相電流;r為定子相電阻。
當槽面積和槽滿率一定時,不考慮漆膜的影響,則有:
關于銅耗,式(3)和式(6)分別代入式(4)得出結論:在相同槽滿率以及槽面積的情況下,同一定子鐵心的電機,無論如何改變其匝數(shù)(反電動勢),相同的轉矩輸出下,其銅耗是不變的。
當導磁材料位于交變磁場中被反復磁化,此時B-H曲線在四象限所圍成的關系便是磁滯回線,此時導磁材料中將引起能量損耗,稱為鐵心損耗。鐵心損耗分為兩部分: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4]。
工程上,常用ph表示磁滯損耗:
式中:kh為導磁體材料決定的磁滯損耗系數(shù);f為磁場交變頻率;Bm為磁化過程中的最大磁通密度,n通常取 1.5~2.0。
在IPM電機中,將其進行d,q軸模型等效后,渦流效應下,鐵耗的等效表達式[5]:
式中:Rc為所取環(huán)流的鐵心等效電阻;ψf為永磁體產(chǎn)生的磁鏈;iad,iaq為渦流電流 d,q 軸分量;vod,voq為渦流電壓d,q軸分量;Vo為渦流環(huán)路電壓。
通過以上數(shù)學模型分析,反電動勢對于電機損耗是沒有影響的,而在實際PWM驅動下,該結論需要進一步討論。
如圖1所示為基于PWM調試的電壓波形。PWM波存在占空比,因此電流不可能是光滑、連續(xù)的,以上基于平滑的正弦波分析得出的結論需重新分析。
圖1 實際測試的繞組電壓波形
'假設某驅動載波頻率為fc,高反電機和低反電機繞組匝數(shù)分別為N1和N2,且N1/N2=κ。根據(jù)式(1)可得出:在同負載下,電流有效值I1/I2=1/κ;故U1/U2=κ,具體到每個載波周期內,高反電機PWM波的占空比α1同低反電機PWM波占空比α2存在以下關系:α1=κα2。
電感所形成的反電動勢分為旋轉反電動勢和變壓器電勢,即:
IPM電機在一個載波周期內的旋轉角度內,電感變化不明顯,旋轉反電動勢很小,主要為變壓器電勢,式(8)可以簡化:
取每個載波周期內波形分析,如圖2和圖3所示,由于L∝N2,結合式(9)得出,受電感差異的影響,高反電機和低反電機的電流上升斜率k1/k2=1/κ2不同[6],故磁勢變化斜率(N1k1)/(N2k2)=1/κ。下降過程亦然,有效值相當?shù)那闆r下,斜率變化越大,對應分解后諧波的頻率越高,從而導致鐵耗增加[7]。低反電機的電流波形在宏觀上顯示為電流毛刺增加。
圖2 高反電機每個載波周期電流、電壓示意圖
圖3 低反電機每個載波周期電流、電壓示意圖
以一款2.5 kW的IPM電機(p=3)為研究對象,高、低反電動勢兩種方案同期測試,分析電流諧波、鐵耗以及系統(tǒng)效率的差異,為有效突出反電動勢對電機和系統(tǒng)效率的影響程度,對比方案如下。
高反電機:58匝,低反電機:27匝??刂破鬏d波:2.5 kHz,額定轉速:3 600 r/min,額定負載:6.5 N·m。電流波形對比如圖4、圖5所示。
從電流波形上看,低反電機電流有效值接近高反電機電流有效值的2倍,符合式(3)。低反電機電流波形的“毛刺”明顯大于高反電機。進一步的FFT分解,其27、29高倍頻的諧波幅值相對較高,且產(chǎn)生了同載波頻率相同的41倍頻(2.5 kHz)。
圖4 高反電機電流波形及FFT分析
圖5 低反電機電流波形及FFT分析
進一步的損耗對比如圖6~圖9所示。
從銅耗上看,低反電機略大于高反電機。主要是由于低反電機磁勢(N2k2)變化較快,載波周期內控制不及時引起的超調導致,可認為是基本相當?shù)摹?/p>
圖6 銅耗對比
從鐵耗上看,低反電機明顯大于高反電機。同前述分析一致,由于高頻諧波導致渦流損耗的增加。
圖7 鐵耗對比
控制器的逆變模塊同繞組在電路上看是串聯(lián)的,低反電機運行電流大于高反電機,逆變模塊的通態(tài)損耗增加,導致控制器損耗增加;隨著負載的增加,二者損耗差異越來越大。
鐵耗和控制器損耗的綜合作用使得高、低反電機的系統(tǒng)效率差異明顯。從實測曲線看,基于相同沖片結構的高反電機和低反電機的系統(tǒng)效率差達到4%。在實際設計中,雖然設計值不會距離最優(yōu)目標值差一倍,但通過該實驗足以看出反電動勢設計對系統(tǒng)效率最大化的重要性。
圖8 控制器損耗對比
圖9 系統(tǒng)效率對比
以上分析明確了高反電機的優(yōu)勢,但過高的反電動勢也會導致系統(tǒng)效率下降。原因如下:控制器所采用的交-直-交的變頻方式中,直流母線電壓存在一個極限值,對于單相功率板,電壓利用系數(shù)按0.95計算,開PFC(功率因數(shù)校正)情況下,最大輸出電壓有效值可達到240 V左右。電壓飽和后,轉速或負載繼續(xù)增加,需要進行弱磁控制,控制器需增加額外弱磁電流,二次側模塊損耗以及電機銅耗均有增加。
表1和表2為上述實驗對比樣機在高速(4 800 r/min)時測試數(shù)據(jù)??梢园l(fā)現(xiàn),低反電機電壓未發(fā)生飽和,線電壓隨輸出轉矩增加而逐步增加;高反電機在4 N·m時電壓已經(jīng)開始飽和,輸出繼續(xù)增加時,安匝明顯大于低反電機。從效率上看,甚至出現(xiàn)了高反電機低于低反電機的情況。此時,若進一步考慮控制器二次側模塊損耗,系統(tǒng)效率加劇下降。
表1 低反電機4 800 r/min測試數(shù)據(jù)
表2 高反電機4 800 r/min測試數(shù)據(jù)
反電動勢對電機性能影響總結如表3所示。
表3中的三個因素界定了最佳系統(tǒng)效率下反電動勢范圍:
(a)基于原方案提高繞組反電動勢,最大工況下,繞組電流值i不得大于模塊保護電流Imax,否則電機工作區(qū)間不達標。
(b)在增加反電動勢、提升系統(tǒng)效率的過程中,避免效率下降,應當滿足以下:Δi2(r+Rc2)<-ΔpFe。其中Δi2為繞組提升過程中,弱磁電流增加部分,Rc2為控制器模塊二次側等效電阻??梢酝ㄟ^IGBT功耗仿真軟件得出。ΔpFe為反電動勢增加對于鐵耗抑制的變化量。
表3 反電動勢高低對電機損耗影響
假設電機在額定轉速下以最大負載運行時電壓剛好達到飽和,以此時的反電動勢e0、鐵耗值pFe0、繞組安匝Ni0為基準。通過多個不同反電動勢樣機的測試,不同反電動勢標幺值下鐵耗標幺、繞組安匝標幺的情況,如圖10所示??梢詤⒄請D10選取合適的標幺值。
圖10 不同反電動勢標幺值下鐵耗和安匝曲線
通常電機選型時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常規(guī)運行區(qū)間、極限運行區(qū)間,對于需要綜合能效較高的場合,將最大系統(tǒng)效率點設計在常規(guī)運行區(qū)間附近,滿足極限運行區(qū)間的能力,標幺值可取 1.0~1.05;對于經(jīng)常出現(xiàn)極限運行區(qū)間,可以將最大系統(tǒng)效率點設計在靠近極限運行區(qū)間附近,標幺值可取0.8~0.9。
本文在IPM電機數(shù)學模型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際的差別點著手分析,找出了低反電機驅動電流“毛刺”大的原因,并發(fā)現(xiàn)高反電機通過自身電感來抑制磁勢變化斜率,通過降低諧波達到降低鐵耗的內在機理。
從設計實驗、測試數(shù)據(jù)、損耗分析幾個方面驗證了分析結論。實驗效果明顯,兩款樣機的系統(tǒng)效率差值達到了4%,說明了反電動勢的設計對于電機性能影響的程度。通過優(yōu)化反電動勢來提升系統(tǒng)效率也是一種最為經(jīng)濟的方式。然而IPM電機的驅動受到母線極限電壓的限制,過高的反電動勢也會由于弱磁角度變化引起性能下降。
為解決以上矛盾,總結分析了反電動勢對電機的設計影響,給出反電動勢設計的選取原則和考量因素。有助于電機設計者在根據(jù)不同的使用條件合理選擇反電動勢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