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宋在我國古代是一個詩詞產量高、質量比較好的時代,之后的元明清詩詞創(chuàng)作水平就不如唐宋了。南宋時代北方戰(zhàn)爭頻繁,而南方經濟發(fā)達,涌現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詩人,其中陸游是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他的詩題材多樣,風格多變,尤其是愛國題材貫穿終生,是激勵后人的愛國精神。
關鍵詞:南宋;陸游;愛國詩;愛國精神
作者簡介:陳孟瑩(1995.4-),女,漢族,陜西省延安市人,現就讀于新疆喀什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02
宋代之前,我們多把描寫戰(zhàn)爭、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涯的詩歌稱為戰(zhàn)爭詩、邊塞詩。邊塞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里的一些篇目,到唐代邊塞詩發(fā)展到鼎盛。宋代詩歌產量降低,像邊塞詩這類題材就更少,其中很多詩人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與之相似但略有不同的愛國詩。這與宋代政治社會發(fā)展有關系,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武將難以久在樞密,參與仕途的主要途徑是參加科舉而不是從軍,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和參政熱情空前高漲[1],因此士大夫們注重憂患意識和愛國主題的弘揚。
北宋政局相對穩(wěn)定,沒有太多的戰(zhàn)爭和家國仇恨讓作家們抒寫進作品中,一般我們所熟知的就是范仲淹和蘇軾的一些愛國詩詞。北宋愛國詩詞的數量和質量不及南宋,因為南宋政局動蕩,在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抗金、抗元斗爭中,愛國主題成為整個文壇的主導傾向。北宋末南宋初像李若冰、宇文虛中、岳飛這些民族英雄都留下了很多愛國詩篇,更別提大量的文人們加入愛國詩詞的創(chuàng)作行列。
陸游同樣也經歷了北宋王朝節(jié)節(jié)敗退,放棄收復失地而偏安一隅建立南宋。如此經歷使他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愛國作家之一,他的詩詞現存近萬首,詩詞風格多樣,其中愛國題材占據很大比例,其詩歌的內容及特點如下所示。
一、陸游創(chuàng)作愛國詩的原因
陸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這年宋朝的國運正處于暴風雨前夕,一場嚴重的災難即將發(fā)生。就在他出生的前十天,宋朝北邊的金國開始由兩個方向南下攻打宋朝[2]。由于北宋的統(tǒng)治者醉心于腐化享樂生活,只求茍且偷安,金國步步緊逼,于1126年攻破當時的首都開封,擄走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宣告了北宋的結束。陸游在6歲前,經常隨家人逃亡躲避戰(zhàn)亂,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后他隨家人被一個地方武裝首領保護,三年后全家人回到老家有了暫時穩(wěn)定的生活,這段經歷成為陸游終身驅逐金人,收復失地的根源。
二、陸游的愛國詩的內容
1、抒發(fā)丹心報國之情。陸游的報國之情從青年時期的作品就有體現,到離開人世都沒有中斷?!对@》[3]就是一首早期的作品,“惜憶建炎南渡時,兵間脫死命如死。奉親百口一身在,許國寸心孤劍知。”詩中回憶了自己還在嬰孩時期隨著父母躲避戰(zhàn)亂,九死一生,末尾表達出報國的決心和忠心。中年時即使生病也不忘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這首作于1176年的《病起書懷》[4]中寫道:“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痹娙说囊黄倚?,昭若日月。到了晚年的依然有著熱忱的愛國之心,《散發(fā)》[5]中寫道:“散發(fā)垂肩懶更簪,一窗竹水對蕭森。從來恥作貲身策,老去終懷報國心?!痹娙说膱髧?,老而猶存。
2、壯志難酬的悲憤感嘆。歷來優(yōu)秀的詩人大多仕途不順利或者所生活的時代處于變動時期,陸游也不例外。從陸游開始做官起就一直有壯志難酬的悲憤感嘆之作,50歲以后更多,因為歲月流逝,自己的理想壯志豪情都沒有實現,充滿悲憤感慨。例如:《人生不做安期生》[6]中“白發(fā)種種來無情、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何當凱還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钡染湔f明人已老邁,但國仇還未報,充滿悲憤感慨?!稌鴳崱穂7]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都年過60還在感嘆抗金救國不能如愿?!蹲犯型隆穂8]陸游都年過70寫道:“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詩中抨擊了誤國的不止秦檜一人,也沒有一個名相,充滿悲憤之情,望中原而感慨,面對這樣的國事,相對哭泣的人都找不到一個。
3、終身渴望統(tǒng)一、收復失地。壯志難酬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直看著國家收復失地無望,渴望一統(tǒng)中原,渴望在他自己這一代就結束這種局面,不希望下一代還面臨這種國破山河的情景。即使年歲已高也希望自己可以上陣殺敵,抗金成功,這類詩作在陸游晚年的時候也相當多。例如近50歲時寫下《夢覺長歌》[9],詩中:“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無羌;更呼斗酒作長歌,要遣天山健兒唱?!北磉_了作者的期望,太行北岳就是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一帶,希望沒有了金人的入侵;天山在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漢唐就屬于中國,表明作者不僅希望收復北宋失地,還想恢復漢唐時的國土版圖。68歲寫的《秋夜將曉出箭門迎涼有感》[10]:“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0歲作《枕上偶成》[11],其中尾句寫道:“自恨不如云際雁,南來猶得過中原?!北磉_自己還是看不到收復中原、北伐成功。直到85歲的絕筆之作《示兒》還在渴望收復失地,北定中原。
三、陸游愛國詩的特點
陸游的詩歌種類很多,有山水詩、養(yǎng)生詩、愛國詩等,因此詩歌風格也多變,有很多人認為陸游的詩歌受“江西詩派”的影響,“江西詩派”把杜甫奉為詩祖。而陸游的詩歌中不僅有像杜甫的方面,也有慷慨豪放像曹操、李白、蘇軾的一面,同時陸游創(chuàng)作詩歌語言平易曉暢像“元白詩派”重寫實、尚通俗,章法嚴謹,最終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詩風。而在陸游的愛國詩中我認為有兩種特點:
1、有飄逸奔放與慷慨激昂的特點。例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2](其二)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臥、聽、吹”這些動詞的運用使得詩句有飄逸之感,“鐵馬冰河”兩種意向使得詩句變得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神似李白。在《春夕睡覺》[13]:“破衫羸馬老黃塵,人自衰遲歲自新。積雨恐侵春甲子,昏燈嬾守夜庚申?;ㄖτ稗D欹殘月,鼻鼾聲豪撼四鄰。自笑功名猶有夢,散關金鼓震函秦。”前兩句雖表現年歲已高,但后兩句筆鋒一轉,“豪撼四鄰、自笑功名、震函秦”豪情滿滿,要像當年戍守大散關那樣,充滿斗志,仍想殺敵立功,不禁讓人想起曹操的《龜雖壽》、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充滿慷慨激昂。
2、也有杜甫的沉郁悲涼、現實主義寫作風格。例如《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14]:“風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風聲翻海濤,雨點墮車軸。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豈惟漲溝溪,勢已卷平陸。辛勤蓺宿麥,所望明年熟;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南鄰更可念,布被冬未贖;明朝甑復空,母子相持哭?!钡谝痪漕H似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5]首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痹娭械奈甯F指的是歉收、交租、天寒、納稅、生病,母子相互擁抱哭泣,這些沉郁悲涼的寫實風格像杜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例如杜甫的《無家別》、《垂老別》。同時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同情廣大窮苦百姓。這首詩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而是像杜甫一樣用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情感,從而也屬于愛國詩。
陸游的愛國詩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同時也希望我們能重新關注南宋的詩歌,尤其是那個時代的愛國詩。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中,但邊疆仍需穩(wěn)定,愛國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化為具體的就是體會文學作品中的愛國精神,而我國古代文學中愛國精神源遠流長,陸游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位,希望他的愛國詩能帶給我們更多啟示,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注釋:
[1]引自《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莫礪鋒、黃天驥第三卷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4頁。
[2]引自《陸游》,齊治平編寫,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第3頁。
[3]選自《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9頁。
[4]選自《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11頁。
[5]選自《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15頁。
[6]選自《華夏正氣篇》黎洪、施培毅、朱玉衡選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180頁。
[7]選自《陸游詩詞》嚴修著,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1月,174頁。
[8]選自《華夏正氣篇》黎洪、施培毅、朱玉衡選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183頁。
[9]選自《華夏正氣篇》黎洪、施培毅、朱玉衡選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178頁
[10]選自《陸游詩詞》嚴修著,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1月,188頁。
[11]選自《陸游詩詞》王玲編著,濟南,濟南出版社,2014年04月,101頁。
[12]選自《陸游詩詞》嚴修著,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1月,195頁。
[13]選自《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33頁。
[14]選自《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18頁。
[15]選自《全唐詩》第二卷(清)彭定求等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1063頁。.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莫礪鋒、黃天驥第三卷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
[2]《陸游》,齊治平編寫,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2月。
[3]《陸游詩注評》,許瑞琪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5月。
[4]《華夏正氣篇》,黎洪、施培毅、朱玉衡選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5]《陸游詩詞》,王玲編著,濟南,濟南出版社,2014年04月。
[6]《陸游詩詞》嚴修著,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1月。
[7]《全唐詩》,(清)彭定求等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