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勝
以2017年8月21日特朗普政府公布阿富汗新政策為標志,美國的南亞政策調整持續(xù)深化。特朗普政府的南亞政策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對印度的戰(zhàn)略拉攏,聯(lián)印制華;二是聚焦阿富汗和解,急于從阿富汗脫身;三是以“孟加拉灣倡議”為框架,加大對南亞—北印度洋地區(qū)秩序治理的參與。
第一,在對印拉攏方面,美國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當前,印度在美國地緣戰(zhàn)略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長期以來,美國將印度置于其南亞地區(qū)政策框架內加以考量?,F(xiàn)在,美國已經把印度放到了其更宏大的印太戰(zhàn)略中來看待。為了具體體現(xiàn)出印度在美國戰(zhàn)略中的“崇高地位”,美國給印度戴了很多“高帽”:“天然盟友”“印度洋的凈安全提供者”“民主的基石”“戰(zhàn)略級別的離岸制衡手”等。為了讓印度在印太地區(qū)戰(zhàn)略與對華政策方面同美國實現(xiàn)“對接”,美國對印度毫不吝惜“溢美之詞”。這反映出“拉印制華”已經成為了美國國內跨黨派的基本共識。
在實利方面,美國也拿出了很多真金白銀。首先,加緊推進美印防務合作,包括2016年簽訂《后勤交流備忘錄協(xié)定》、2018年簽訂《通訊、兼容與安全協(xié)議》,雙方的地理空間情報基礎交流與合作協(xié)定其實也已經基本敲定,只等找個場合簽字了。如果上述三大文件都最終簽署通過,那么美印的軍事合作與融合就可以說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這也會為美國對印出售更高層次的武器、轉讓更敏感的軍事科技鋪平道路。2018年,印度還成為了繼日本、韓國后第三個獲得美國戰(zhàn)略貿易許可地位的亞洲國家,可以很便利地從美國獲得很多戰(zhàn)略級的軍事裝備。其次,堅持對印度的“單邊施惠”政策。當今的美國對印度愿不愿與美結盟并不在乎,美國就是要堅持對印拉攏,堅持防務上對印搞融合。印度回不回報,美國并不太看重。就印俄軍火貿易、印度伊朗能源貿易、印度在伊朗建設恰巴哈爾港等一系列方面,美國對印度進行了豁免。一個如此強調“對等互惠”的特朗普政府能如此慷慨,正是在對印度 “放長線釣大魚”,試圖以“溫水煮青蛙”消磨印度的戰(zhàn)略自主。最后,美國提高了兩國戰(zhàn)略對話的層級,建立了美印外長加防長“2+2”對話機制。這是從機制上加強對印戰(zhàn)略溝通與融合,力圖最終實現(xiàn)將印完全納入美的戰(zhàn)略軌道。
第二,在阿富汗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將聚焦點進一步集中于政治和解。馬蒂斯今年不只一次表示阿富汗的勝利只能通過政治和解來取得,而不是戰(zhàn)場上的勝利??梢钥闯?,美國各個派別都希望盡快擺脫阿富汗困局。特朗普在兩個方面采取了動作。第一個就是加大和阿富汗塔利班的接觸力度?,F(xiàn)在,美國對于與阿塔談判已經不再設任何前提了,包括美國在阿富汗駐軍問題都可以談。第二就是對巴基斯坦“極限施壓”,把對巴基斯坦的各種援助和巴基斯坦能不能推動阿富汗政治和解進程相掛鉤。美國已經停了數(shù)億美元的原定對巴援助。
第三,美國加大了對北印度洋地區(qū)秩序治理的參與力度。2018年8月4日,美國國務院還提出了孟加拉灣倡議,主要內容就是加強與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的情報分享,推進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這部分也有污蔑、抵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美國正不斷炒作北印度洋地區(qū)國家陷入了中國的“債務陷阱”,甚至還與印度一起介入了地區(qū)國家內政,如近期馬爾代夫政壇的變化就是一例。美國似乎是想在北印度洋地區(qū)秩序方面與印度尋找“共同點”。
特朗普政府的南亞政策調整給地區(qū)格局帶來了多重影響。首先,印度的戰(zhàn)略自主性進一步削弱,在美國的誘惑下,印度有被完全納入美戰(zhàn)略軌道的可能。其次,美、印、巴基斯坦三方關系的“零和”性越來越強。美印關系越是走高,美巴、印巴關系就越難以好轉。再次,由于美國提高了對阿塔的開價,使得阿塔自感身價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價。再加上俄羅斯等域外勢力的介入,阿富汗和解的復雜性事實上進一步提高了。最后,中印巴關系的“零和”性也有增強的趨勢。印巴敵對,中印關系本身又比較脆弱。美印接近,使得巴基斯坦對中國的依賴性增強,這又會增加印度對中國的戰(zhàn)略猜疑。如果中美博弈不斷加劇,那么在南亞形成兩大對壘陣營的危險性就會不斷升高。
最近一年多以來,南亞地區(qū)以特朗普政府調整南亞政策為標志的一系列新變化對中國在這個地區(qū)的經營已經造成了一定沖擊,比如孟加拉灣倡議就是沖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來的。但中國也不是無計可施。就美印關系針對中國的性質不斷加強,中國還是要持之以恒地把中印關系保持在合作發(fā)展的軌道上。拉近對印關系,可行的路徑還是經濟合作、共同發(fā)展。事實上,中印同為超大型發(fā)展中國家,在發(fā)展經驗方面是可以進行很多有益的交流的。未來還是要繼續(xù)推廣“中印+”的模式,努力加強中印兩國在第三國(或地區(qū))的合作。兩國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即中印共同培訓阿富汗外交官;兩國領導人還在南非金磚峰會期間達成了“中印+非洲”的合作共識。當然,如果在某些國家(或地區(qū))暫時無法開展“中印+”合作,也可以中國先和相關國家(或地區(qū))推進合作,并歡迎印度隨時加入。即使印度不加入中方的區(qū)域一體化倡議,但只要其持續(xù)推進地區(qū)的互聯(lián)互通建設,那么雙方最終必然會在某個階段某個地方實現(xiàn)“水到渠成式”對接。
2018年11月17日,馬爾代夫新任總統(tǒng)薩利赫在首都馬累宣誓就職。圖為參加就職儀式的印度總理莫迪與薩利赫(右)握手交談。
(作者為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