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晶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 自貢 643000)
PDCA循環(huán)管理是一種動態(tài)循環(huán)的管理模式。此管理模式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之后經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專家戴明博士的宣傳得到普及。此管理模式將質量管理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即計劃(plan)、執(zhí)行(do)、核查(check)、處理(Action)。近年來,此管理模式在藥房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為了探討PDCA循環(huán)管理法在中藥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自2017年1月1日起對中藥房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從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后在該院中藥房取藥的患者中選取4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該院中藥房取藥的20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該院中藥房取藥的200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1089例、女性911例;其年齡為20~59歲,平均年齡為(39.89±17.04)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087例、女性913例;其年齡為21~57歲,平均年齡為(39.12±16.3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自2017年1月1日起,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對中藥房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具體的管理方法如下:1)計劃。對既往中藥房中發(fā)生的調劑差錯事件進行統(tǒng)計,并對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偨Y中藥調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2)執(zhí)行。將整改方案落實到位。具體的整改方案主要包括:(1)加強對中藥調劑工作的管理。組織中藥房的工作人員參加藥品調劑管理專業(yè)化培訓,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考核。對中藥房的工作環(huán)境予以改善,對中藥房的布局進行調整。定期對藥品的擺放位置進行核對,確保藥品有序放置。對于更換外包裝的藥品,應及時予以登記。在進行中藥飲片調劑的過程中,應遵循“逐味、逐劑稱量”的原則。(2)加強對藥品準入制度的管理。由醫(y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制訂《基本用藥目錄》,確保中藥房內無非目錄內藥品。每年修訂1次《基本用藥目錄》,確保藥品的安全性。(3)加強對處方的審核。在審核處方前,應先查看處方中各欄目是否填寫完整。在對處方中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信息進行嚴格的核對后,對處方中藥物的配伍及用量是否合理進行評價。如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與開具處方的醫(yī)生進行溝通,以確保處方無誤。3)核查。建立由10名藥學專家組成的中藥房藥品調劑管理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小組定期對中藥房中藥調劑的管理工作進行巡視、抽查。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對發(fā)生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的主要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4)處理。定期召開中藥房中藥調劑管理會議,對每個月中藥房中藥調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整改意見。在下個月的會議上對整改后的情況進行分析,不斷提高中藥房管理工作的質量。
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一年后,比較研究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的發(fā)生率、處方的合格率、取藥的時間和對取藥服務的滿意率。采用自擬的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取藥服務的滿意率。該問卷的總分為100分。評分<60分,表示患者對取藥服務不滿意。評分為60~80分,表示患者對取藥服務滿意。評分>80分,表示患者對取藥服務很滿意。比較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后本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的質量。由醫(y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專家小組對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的質量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表示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的質量越好。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取藥期間,對照組患者中有67例患者(占3.35%)發(fā)生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研究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占1.15%)發(fā)生中藥調劑差錯事件;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
對照組患者處方的合格率為97.35%,其取藥的時間平均為(11.87±3.24)min,研究組患者處方的合格率為99.25%,其取藥的時間平均為(9.63±2.56)min。研究組患者處方的合格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取藥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處方合格率、取藥時間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對取藥服務的評價為很滿意的患者有817例(占40.85%),為滿意的患者有1135例(占56.75%),為不滿意的患者有48例(占2.4%)。對照組患者對取藥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7.6%(1952/2000)。研究組患者中對取藥服務的評價為很滿意的患者有894例(占44.7%),為滿意的患者有1095例(占54.75%),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1例(占0.55%)。研究組患者對取藥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9.45%(1989/2000)。研究組患者對取藥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取藥服務總滿意率的比較
在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該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的評分平均為(79.45±10.78)分。在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該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的評分平均為(87.64±12.09)分。與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相比,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該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后本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后本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時間 中藥調劑工作質量的評分實施前 79.45±10.78實施后 87.64±12.09 χ2值 22.612 P值 0.000
中藥房是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對中藥材及中藥制劑進行管理。中藥調劑工作包括審方、調配、核查、包裝、發(fā)放等環(huán)節(jié),上述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患者用藥的安全性[2-4]。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之后經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專家戴明博士的宣傳得到普及。此管理模式將質量管理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即計劃(plan)、執(zhí)行(do)、核查(check)、處理(Action)。有研究表明,對中藥房進行PDCA循環(huán)管理的效果較好,可顯著減少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縮短患者取藥的時間,提高其對取藥服務的滿意率[5-6]。近年來,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在中藥房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研究組患者處方的合格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取藥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對取藥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與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前相比,實施PDCA循環(huán)管理后本院中藥房中藥調劑工作質量的評分更高(P<0.05)。
綜上所述,PDCA循環(huán)管理法在中藥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中藥調劑工作的質量,減少中藥調劑差錯事件的發(fā)生,縮短患者取藥的時間,提高其對取藥服務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