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214000)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Checkout time板塊以練習的形式整合了單元的主要話題內(nèi)容,下面筆者結合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6《What time is it?》一課,談談如何進行Checkout time板塊的有效教學。本課例為該單元的第四課時,教學內(nèi)容包含A Listen and draw和B Look and say(見下圖)。
教師可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深入分析、挖掘本單元教材各板塊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二度開發(fā),引入契合單元主題的課外資源,以可愛的動畫人物Zoom和Zip為清晰的主線,將各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使整節(jié)課沉浸在充滿童趣的童話情境中。
1.Sing songs:Number song.What time is it,Mr Wolf?
2.Free talk
T:What’s this?
S:It’s...o’clock.
T:Look at this clock,what time is it?
S:It’s...
3.出示課題 Unit 6《What time is it?》
【分析與思考】導入不應是獨立的導入,而是有聯(lián)系的導入。學生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復習數(shù)字和之前三課時的重點句型,以拉家常式的Free talk步步引向本課主題。教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活動正是基于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做到了既鞏固舊知,又引出新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wǎng),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出示一只鬧鐘,提問“Whose clock is it?”引出動畫人物Zoom和Zip,并創(chuàng)設女巫偷走了這只鬧鐘,學生要幫助Zoom和Zip到女巫的城堡中闖關、奪回鬧鐘的童話情境,共有四個不同難度的任務。
Task1:Can you say?
快速讀出城堡大門上鬧鐘的顯示時間。任務完成后,大門打開。
Task2:Can you draw?
聽錄音,補全城堡墻上四只鬧鐘缺少的時針。此活動即Checkout time板塊A部分的內(nèi)容。任務完成后,藏有鬧鐘的寶箱打開,但是找到的鬧鐘鐘面缺少了數(shù)字,由此引出下一任務。
Task3:Can you remember?
滾動播放圖片,學生1分鐘限時記憶。之后同桌合作,用“What time is it?It’s...o’clock.It’s time to...”進行對話,將時間與活動正確匹配。此活動即Checkout time板塊B部分活動的改編。任務完成后,壞鬧鐘上缺少的數(shù)字正好補全。
Task4:Can you chant?
Zoom和Zip找回了小鬧鐘,他們歡快地吟唱起來:“What time?What time?What time is it,please?Seven o’clock,seven o’clock,it’s seven o’clock.Breakfast,break?fast,it’s time for breakfast...”由此鼓勵學生自編新chant。
【分析與思考】Checkout time板塊的內(nèi)容都比較單一,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完成練習,對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單元的整體復習作用甚微。因此,教師要建構新的、有意義的、有完整情景的語言材料,并組織學生在新的情景中鞏固和運用所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可借助卡通人物Zoom和Zip創(chuàng)設充滿童真童趣的闖關奪寶情境,并且將Checkout time板塊的兩個活動進行改編與包裝,巧妙地融入四個任務中。尤其是B部分的Look and say,從單純的看圖問答變成限時記憶,將原來直接的信息提示變?yōu)橛幸欢ㄐ畔系幕顒樱黾恿藢υ捑毩暤呢S富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四個任務由易到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語言中的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鞏固、提升。
Zoom and Zip get back the clock.They go home happi?ly.What will happen the next day?
教師引入繪本小故事《Zoom and Zip》。此故事改編自PEP英語四年級教材。
1.Watch the story and choose: A.It’s seven o’clock.B.It’s eight o’clock.
2.Read the story one page by one page(P1~6).學習get up,dear,wait,April fool.
3.Read and act the story in pairs.
4.A continuation of the story(P7~10).故事續(xù)寫
【分析與思考】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本課教學結束,教師搜集身邊的各種資源加以創(chuàng)編和融合,進行適當、有效地拓展,使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本課中,教師引入了PEP教材的小故事作為補充,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策略的養(yǎng)成,放手讓學生通過主動閱讀走進故事、理解故事。首先,學生帶著問題邊聽邊閱讀繪本,閱讀后學生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于是教師帶領學生再一次走進繪本,一頁一頁細細閱讀,并利用圖片、動作等引導學生理解新詞新句,剛才遺留的問題在學生讀與思的過程中也迎刃而解。接著,通過互助閱讀和合作表演又使學生對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演繹。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充分發(fā)揮他們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水到渠成地在寫的練習中實踐運用了本課知識,這種自然流露出來的語言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教師讓學生續(xù)寫故事的第十頁內(nèi)容“It’s 9 in the evening.Zoom is sleeping.What about his friends,Sam and Bobby?”。通過人機對話出示Sam和Bobby所處城市的時間和所做的事情,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會有這種差別,進而引出“Time Zone時區(qū)”的概念。由此得出無錫、倫敦、紐約在不同的時區(qū),紐約比我們晚12個小時,倫敦比我們晚7個小時。
【分析與思考】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異同進行初步了解,尤其是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內(nèi)容,通過體驗、比較等多種方式,鼓勵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和對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本課的結尾通過老朋友Sam和Bobby以及一張世界地圖形象地展示了同一時刻不同城市的時間差異,引入了“時區(qū)”這一有趣的內(nèi)容。鑒于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只是簡單、直觀地讓學生初步了解到時區(qū)的意義,并且讓學生課后自主探究:“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會受到時區(qū)的不同影響?”這樣設計比生硬、呆板的傳統(tǒng)說教更有趣、更有實際意義。
總之,本課設計立足于單元主題,教師圍繞單元重點語言內(nèi)容,挖掘教學主線,創(chuàng)設自然、整體的綜合化教學情境,逐層遞進地開展多種類型的任務活動,將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巧妙地整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促進知識內(nèi)化與能力遷移,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得靈活,同時也提高了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的有效性,達成了單元總體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