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
?
試述“南風效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劉科*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寧波,315211)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儼然成為一個彼此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課堂當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甚為微妙。一方面,教師往往處于課堂的主導地位。在教室里掌控教學,長期居高臨下,具體表現為在課堂上強制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學生認為自己就是教師的配角,在課堂上處于被控制的那一方,絲毫沒有主體性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注重對學生使用南風效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南風效應;英語教學;課堂主體性
“南風效應”講的是這樣一則寓言小故事:南風和北風打賭,比賽誰能將人們身上的衣服吹開。北風用足了力氣,將冷空氣吹向人們,可是人們在感受到寒冷后,就將衣服裹的更緊了,反而沒有被吹開。這時南風帶著溫暖的氣流吹向人們,人們感受到溫暖后,覺得熱就把衣服脫掉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北風憑借強勢的方法沒能達到目的,而南風用了溫柔的方式,輕松的使得人們脫下衣服完成目的。這對我們今天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南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順應了人們的內在需求,使得人的行為變?yōu)樽杂X。
如今不斷在新聞中爆出學生扭打教師事件,在為教師感到同情,批判學生的時候,我們要認識到背后隱藏的道理,那就是教師往往在課堂處于主導地位,強迫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教育都是命令式的。這種高壓政策下的教育,學生難免有反抗情緒甚至于出現厭學、與教師發(fā)生正面沖突等不良現象。這些都是與我國倡導的教育目標相左,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避免這一現象的發(fā)生,是我們今天要考慮的問題。
當前在我們課堂當中仍然存在很多教學問題,并不單單只是教師的“北風教學模式”。不同教師在使用不同教學方法以后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進而發(fā)現自己身上的不足。然而如果教師沒有深入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學生的主體性就會成為空談并非能真正得以實現。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使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想出各種辦法,比如采用新穎的導入以及豐富的課堂活動等措施。教師的這些措施想法是很好的,對于一些知識,學生很難去理解,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沒有。這時候,教師施以一定的外力作用,使得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樣也會讓學生按時完成教師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一般而言,教師采取這些措施短暫時間內是有一定效果的。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處于身體的發(fā)展關鍵期,這一時期學生存在逆反心理,對于強迫的做法學生普遍感到反感和厭惡。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到了初中這個階段,逐步進入“心理斷乳期”渴望獨立,渴望自由,但是他們缺乏合理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活動的能力。初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相對較差,對于學習本身來說就對他們很痛苦,學習目標是什么其實對他們也是一無所知。教師如果強制實施一些教學任務或者活動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抗情緒。其實學生在這一階段犯錯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說明教師要對學生實施人文關懷和南風效應。這樣做一定程度也有利于學生順利度過逆反心理這一階段。
比如在英語課上一位學生不認真聽講,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這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很嚴厲的批評指責他。這位學生可能當時受到指責心里過意不去不再做小動作了,可是內心還是沒有學習的動力。并且處于叛逆期的他或許會埋怨老師沒有給他留面子,進而造成學生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學習成績一路滑坡。如果這時候教師讓學生跟著一起讀英語,他嘴里讀著英語,心里面或許根本不知道教師在做什么。教師課上講解的內容或許對于他來說都是過眼云煙,整個人沒有投入到學習中,完全沒有學習的狀態(tài)想要成績的提高那完全不可能,這樣的教學是完全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這樣做反而逆其道而行,導致師生關系進一步惡化。他可能以后永遠不會學習英語了。這并非教師所想看見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那就是仍然將自己強調為課堂的主體,沒有真正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仍然居高臨下,不與學生共同處在平等中的首席。在當代新時期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已經無法再像信息封閉時那樣主宰教學過程了。學生平時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信息遠遠比在課堂中要多,或許學生掌握的知識都比教師多也并非不可能,教師已經不再像原來那樣被學生所過度依賴,學生如今并非將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居高臨下采用強迫措施已然無效。
與上述實施強制的教學措施恰好相反,教師對于課上不認真聽講,開小差的同學視而不見。這種方法使得教師完成課上的教學任務,對于那些不認真聽講的同學而言極其不利,這可能會使得他們在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這種情況下,教師基本放棄了對學生不良行為的引導和教育,反而助長他們不良行為的滋長。比如在英語課上,對于英語這門外語,很多學生可能基礎不是很好,在前期階段就落下了,進而導致后期處于迷離狀態(tài)。所謂無事生非,在課堂上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不知所云,肯定導致其開小差,做小動作。如果教師對其不管不顧,只會導致惡心循環(huán),對英語極度恐懼和厭惡。這并非教師所要看到的結果。
以上兩種方法,都不能讓學生正確的步入學習的正軌,只會越推越遠,教育目的無法達到。
通過上述兩種教師的做法我們可以得到,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選取正確的方法引導,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有些教師在學生做錯事情時,打著為學生好的旗幟,采取“棍棒教育”這是極其不明智的做法。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彼越處熞谧约旱慕虒W過程中學會運用南風效應。真正的教育其實是一種向善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敞開心扉,把學生看成平等首席中的一員,與其交流、討論。無論是強制壓迫亦或是置之不理都不會真正達到教學過程的雙贏。只有做到尊重關愛學生的成長,讓他們不斷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會實現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首先教師要學會讓學生接納自己,真正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真正走進學生內心,關心呵護學生并且平等對待他們,當學生開始接納老師,信任老師時,教師可以開始下一步教學。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在教室里不要站在不對等的角度來壓迫強制他們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主動的與自己互動。當學生犯錯誤時候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原因,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仔細琢磨分析原因。課堂內學習的環(huán)境和情境是很重要的,教師要想一些方法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與環(huán)境,此時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南風”的溫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與教師溝通。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時刻保持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教師要充分做到了解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學生針對這個問題的所思所想。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也就能找尋到錯誤背后的原因所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教師是真正愛他的,自然而然會思考自己哪里做錯了,總結錯誤的原因,進而逐步改進。在總結錯誤原因中尋求進步。比如在一堂英語課上,教師讓學生說出美式英語中打招呼的用語,有一些學生可能從來也不了解美國的國家文化,強迫他們說出一些用語,教師可能也得不到什么想要的答案。這時候,教師可以滲透一些美國的文化,并且與中國打招呼用語作比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差異所在。這樣再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教師提出來學生就會自己去查找資料,思考。這樣會比強迫他們發(fā)言效果要好的多。
師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是實現教學雙贏的重要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向學生輸送人文關懷。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些都是正常的,教師對這些犯錯誤的學生不加訓斥,反而主動去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樣久而久之學生會被教師的做法感動。對于前面課上做小動作的學生,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表演那些認真聽講的。那些做小動作的學生心理就會有得到表揚的欲望。學生自然而然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處于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學生也就會更好的配合教師教學,也會更加努力學習。
所謂寬容并不是簡單的妥協于學生,而是一種教學機智和智慧。初中生在心理、生理上都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對外界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好奇的心理會驅使他們嘗試在課堂上做一些時期,難免會犯錯誤。這是教師要寬容諒解他們,其實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學生會認識到自己已經做錯了心理還是充滿了愧疚。然而青春期的初中生,逆反心理機制作用下他們不服輸,如果這時教師再嚴厲呵斥他們,反而會導致學生更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教師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而不是為了懲罰學生。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讓他認識到自己所做的嘗試并非一無是處。寬容不是對學生的放縱、寬容也不意味著不去批評學生的錯誤。在很多時候教師刻意的提醒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懷,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處理方式也就不同。不同學生注意點也不一樣,有時候會出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現象。這需要教師時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每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對癥下藥,找到最適合他的方法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可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英語課堂上叫同學上黑板聽寫單詞,教師發(fā)現學生在底下會寫的單詞上了黑板就不會了,教師經過觀察發(fā)現在下面聽寫時候學生經常左顧右盼,交頭接耳抄了別人的答案,那教師這時就要去了解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可能對于這個學生來說,聽寫作業(yè)內容太多超出他本身的能力范圍,這屬于個人能力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拖拖拉拉,沒有時間去完成聽寫作業(yè),因此聽寫時不會。但是無論如何,學生作弊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就代表著學生其實是想要得到認可的”教師這時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作弊是不對的,要想取得好成績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要讓學生經常有學習問題常來和教師交流。這樣學生感到教師又維護了自己在同學面前的尊嚴,又鼓勵自己努力學習。這樣學生下次就不會再作弊了,必定非常努力的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自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階段,學生自信心主要來源于教師、家庭、同學。在課堂上,這種鼓勵一般來源于教師。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失敗,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教師及時的鼓勵,會讓學生走出失敗的陰影,逐漸積累自信。在失敗中總結原因,在成功中積累和體會自信。在學習中,很多學生由于害怕犯錯被教師批評而不敢試誤,這就導致學生喪失了探索學習中難題的勇氣。學習中點滴的失敗和挫折都會造成學生喪失自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就是鼓勵學生,不斷重塑自信心。教師的鼓勵勝過任何呵斥。
有一些學生在課堂里由于性格原因不喜歡發(fā)言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經常害怕教師在課堂上叫他們回答問題。其實并不是他們知識能力不足所導致的不會回答問題,究其根本還是學生心理的原因,這時教師并不能去嘲笑、諷刺。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候給于學生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時候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這正是核心素養(yǎng)所提倡的。教師并非是課堂上的一言堂而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起到支架作用,最終助推學生走向成功。
綜上,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一切以學生為本,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教師應該與學生成為朋友,能夠時刻激勵學生,鼓勵他們,最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身份來俯視學生而是應該以平等者的身份自居。顯然,這種“南風效應”下的教育是柔和的,能夠使得教師在學生內心達到冰點的瞬間將其暖化,真正實現與學生和睦相處。的確是這樣,傳統觀念中的“嚴師出高徒”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現在需要培養(yǎng)的是全人、完整的人傳統的灌輸,填鴨式強迫式教學逐步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如今又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學生,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部都在如何為了學生發(fā)展更好而服務,只有在這種“南風”的沐浴吹拂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目標才會很好的得以實現。
[1] 董麗珍.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置[J].中學教育, 2011, (8).
[2] 李常群. 任務型教學的實際應用[J]. 英語教育, 2015, (8).
[3] 練端資. 試論南風效應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J]. 2007, (11).
[4] 林崇德. 中學心理學[M].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2.
[5] 王有鵬, 等. 初中生逆反心理調查[J]. 2002.
[6] 吳忠才.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對策初探[J].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6.
[7] 趙正銘, 等. 論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問題教育的對策[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6.
[8] 張崗英, 等. 淺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應對措施[J]. 福建論壇, 2007.
The Explanation of“South Wind Effect”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LIU Ke*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Ningbo, 315211, China)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la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subtle. On the one hand, teachers are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class, guiding the proces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details, forcing students to think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hinking way. Students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the supporting roles of teachers, they are controlled in class without any subjectivity.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um up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south wind effect on students, making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s of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South Wind Effect; English Teaching;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classroom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01.072
G40
A
1672-9129(2018)01-0175-03
劉科. 試述“南風效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體現[J]. 數碼設計, 2018, 7(1): 175-176.
LIU Ke. The Explanation of “South Wind Effec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1): 175-176.
2017-12-08;
2018-01-20。
劉科(1994-),男,山西大同,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136442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