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世道都很艱難,人心都很叵測,自有其險惡的一面,在承認這種無常的前提下,我們?nèi)绾蝸碛?xùn)練并建構(gòu)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我們可以先做一個訓(xùn)練,把自己內(nèi)心特別不喜歡的人的名字列出來,然后捫心自問:“他們真的有那么討厭嗎?”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心里都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妒忌的人和羨慕的人。然后,你還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自己在內(nèi)心里覺得如果還有一些人活得不那么好,或者他們的身上突然出問題的時候,會隱隱地產(chǎn)生連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認的小幸福感?
你不需要告訴任何人上述想法,只需要問自己是否承認。如果你承認自己有一些陰暗的心理,那么別人為什么不能有?
你再捫心自問第二個問題:“自己還算是個好人嗎?”
于是,這兩個問題就形成很有趣的邏輯,大部分人覺得自己是好人而“橫行于世”的時候,為什么又都覺得自己屢屢受挫?因為我們對自己不誠實,我們有意無意活在了自我的暗示中——“我還是一個相當(dāng)不錯的人”“我是個好人”。
認為自己“我還是一個相當(dāng)不錯的人”“我是個好人”,這其實是我慢。但是,關(guān)起門來想一想,我們又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有很多陰暗的心理,甚至還有很多對自己的不滿,只是我們不愿意去討論、不愿意去面對、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承認。
所以,生活中大部分問題的本質(zhì)都是對自己“我是個好人,但我很多時候也不是好人”這個矛盾心理的不接受。
一個不愿意承認自己存在我慢的人,后果一定是比較嚴(yán)重的。而一旦開始接受“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時,你就能夠瞬間理解別人也是這樣的,心里就好受多了,慢慢也就活得比較海闊天空。
做好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甘心僅僅做個好人。
他很想獲得那些“壞人”得到的東西,但他又不能接受自己用壞人的方法獲得這一切。然后,一旦別人用這個方法對他,他又心生不解,甚至怨恨。
從表面上看是好壞的問題,其實是能力的問題。本質(zhì)上,所有哭泣、悲傷、憤怒或者其他簡單的情緒表達,都是對自己能力不足的遺憾和怨恨,對自己無能的痛苦,但又不能表現(xiàn)出來自己無能,也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無能,這幾種情緒往往一交雜,就以一種很粗暴的形式表達出來。
(摘自《梁冬說莊子·人世間》江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