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敬
國人的行為,我不敢說存在著多少俠義,但我敢說,國人的心里,是好俠的,反映到文學(xué)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上,以及俠的文學(xué)藝術(shù)閱讀和觀賞上,可說絕對是在世界之巔。我們創(chuàng)作出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培養(yǎng)出了無法計數(shù)的武俠仰慕者,我回想了一下,首先走向世界的華語電影電視,最給力的大概都是涵蓋了俠義之氣的武打片了,武打明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他們,如果沒有那一套叫人眼花繚亂的拳腳功夫,還能成為全球聞名的明星嗎?
好俠,成就著國人千萬年的一個夢想,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以一人之拳腳,打平天下一切不平之事。
睡前亂翻書,是我的一個習(xí)慣。昨晚臨睡前,倚在床頭上,翻一本賓館自備的雜志,其中有篇文章,寫了個叫薛素素的秦淮名妓,說她騎飛馬,射彎弓,身手極為了得。其中的一段文字,寫得極其精彩,說“她酒后的面容微微泛紅。她利索地將寬松的衣衫稍加收束,走到場地中間,然后輕輕側(cè)頭,拉弓,仰面,左手一緊一松,緊接著重復(fù)同樣的動作。但見兩個彈丸在空中先后飛出,疾如流星。后一個彈丸速度更快,奮力追趕,猛地?fù)糁星斑吥莻€,碎屑落了一地;緊接著她又將彈丸放在地上,用左手持弓朝著地面,扭過身子,右手從背后翻轉(zhuǎn)過來拉弓彈擊,這動作更顯出她身姿的柔韌和靈巧,最關(guān)鍵的是,用這樣高難度的動作,也總能百發(fā)百中;還有更絕的,她把彈子放在婢女額頭,然后一射而去,彈去而婢不知”。讀著這樣的文字,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奧運會的射擊場,如果秦淮名妓薛素素活到今天參加此項競賽,多半可獲金牌。
秦淮名妓沒有幾樣真本事,斷難得其名,比如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等,是其代表人物,薛素素自己也應(yīng)有文化方面的修養(yǎng)。果不其然,我在手機百度上搜索,發(fā)現(xiàn)她確是丹青高手,不僅畫得了蘭和竹,而且還能吟詩作詞,清初詩人朱彝尊,在他的《靜志居詩話》評價她有“十能”,夸她繪制“山水蘭竹,下筆迅掃,無不意態(tài)入神”。她用過的一方硯臺,也來到《紅樓夢》的權(quán)威點評者脂硯齋的書房,成了他的至寶。
可是在傳說里,國人更愿意把她稱作俠女。這是為什么呢?除了國人好俠的心理,就還只能說是好俠的心理了 。
世間的不平依然存在,世間的罪惡依然存在,世間的邪毒也依然存在,并沒有因為文學(xué)的俠、藝術(shù)的俠而有絲毫的改變,這也就是說,文學(xué)的俠,藝術(shù)的俠,或許可以逗人開心,可以惹人向往,可以安慰人心,除此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據(jù)統(tǒng)計,國人的平均年閱讀量僅僅不到五本。我分析揣測,大概其中一本是武俠類的,再一本是盜墓類的,下一本是馬云、馬化騰他們成功類的……我們閱讀的數(shù)量少,而質(zhì)量更叫人懷疑。我不知道,讀了武俠類的作品,能給我們國人什么滋養(yǎng)?讀了鬼吹燈等盜墓類的作品,又能給我們國人什么幫助?讀了馬云、馬化騰成功類的作品,又能給我們國人什么啟發(fā)?
馬云在未成功之前,他讀過馬云成功秘籍嗎?肯定沒有。同理,馬化騰未成功之前,也一定沒有閱讀過他自己。而好俠的國人,誰又因為閱讀武俠類作品,使自己俠肝義膽、俠氣沖天了?
我不反對國人好俠,只是希望我們好俠精神有益于我們的成長。
(摘自《西安晚報》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