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如 湛江市第十七小學
在這個時代,我們被各種信息所充斥著,在信息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信息化人才。小學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教育的基礎,教師應該利用這一時機對學生進行合適的教育,在各種教學模式擇優(yōu)而“教”,筆者認為,這種創(chuàng)客教育便是這些教學模式中最有意義的、在小學課堂中最具有借鑒價值的。本文旨在根據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實踐現(xiàn)狀,滲透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與課堂教學之中,為現(xiàn)代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創(chuàng)客一詞的的被廣大人們知道,這是最大的功勞要歸于美國人克里斯 安德森,他是《連線》雜志的主編。創(chuàng)客教育是由于網絡信息化的趨勢而孕育而生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并在教育界引領一種教育思潮。創(chuàng)客教育的精神是一種主動教育的精神,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建構主義中自主學習有異曲同工之妙,轉變受教育者的被動者角色,讓其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被激發(fā),從而更好讓問題得到解決。
很多學校都把大量時間花在了考試科目的教學,使得對非考試科目的學科很少重視,隨著信息技術不斷上升發(fā)展,在今天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失衡的狀況,還有一些教學內容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不利于小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另外一點是缺少對小學信息技術的重視,從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而言,該門課程的考核制度相對而言,更加寬松,同時學校對該學科的教育也沒有具體的計劃,再加上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心智不成熟,使得信息技術的課程變得越來越失控,變成了游戲課,讓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沒法發(fā)揮極致。
當前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缺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很少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信息技術教育由于與其他的學科存在差異,特別是如果不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應用,使得學生所學到的東西沒有實用價值,這種方式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
小學信息技術在創(chuàng)客模式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角色輔導學生。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客模式下進行學習,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教師首先要多學習有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創(chuàng)客教育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信息技術的理論性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中,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結合不同的學科知識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充分地鍛煉。
創(chuàng)客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育要開始轉變原有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核心,所以教師要習慣新模式下的教學并且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清楚自身的角色,在課堂上不應該將學生完全束縛,教師不再是包攬教學的全部,而是作為課堂引導者的身份,為創(chuàng)客空間教學提供需要,引導創(chuàng)客教學,設計創(chuàng)客教學,組織創(chuàng)客活動,這也是新時代教學下對于教師隊伍的一項重大的挑戰(zhàn),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
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在信息技術教學,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數(shù)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利用發(fā)現(xiàn)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fā)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這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能夠充分將創(chuàng)客思想融入我們的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新的收獲,讓創(chuàng)客教育思想融入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