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 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江蘇 蘇州 215104)
農產品地理標志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茶農對于地理標志茶葉的生產意愿是指在特定條件約束下,茶農選擇生產地理標志茶葉,實現(xiàn)生產目標的主觀想法。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直接影響我國地理標志茶葉的發(fā)展。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農戶生產決策行為進行了研究。徐薇(1998)提出農戶行為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客觀上受到外部和內部條件的復雜影響[1]。張燕(2004)運用目標關聯(lián)分析法分析了農戶的決策過程,認為影響農戶決策選擇的因素有農業(yè)生產本身的風險程度、公司與農戶合作交易風險、政府的投資行為,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具有相關性[2]。鄭麗(2007)認為農戶進行糧食投入決策時是分類考慮的,對于消費保障功能的糧食生產和經濟收益功能的糧食生產,農戶分別進行不同的收益和風險評估決策[3]。趙建欣(2009)認為農戶安全蔬菜供給決策主要受行為意向、預期收益、政府規(guī)制、政府服務、蔬菜交易方式、戶主年齡以及家庭勞動力數(shù)量的直接影響[4]。王世堯(2013)認為蔬菜種植行為決策是農戶以往蔬菜種植經驗和預期相對收益的函數(shù),是由蔬菜種植經驗積累、預期相對價格和相對單產來決定[5]。文長存(2017)認為農戶高價值農產品種植決策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戶的風險態(tài)度[6]。這些關于農戶生產決策行為的研究為研究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決策行為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微觀角度看,需要考慮地理標志茶葉的生產選擇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對于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選擇的影響方向是什么?影響程度又是怎樣的?深入了解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行為,可促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的發(fā)展。
數(shù)據(jù)來源于課題組2017年3~4月對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鎮(zhèn)和西山鎮(zhèn)茶農的問卷調查。太湖東西山茶葉歷史悠久,所產洞庭碧螺春茶葉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12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蘇州吳中洞庭碧螺春茶地理標志保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2份,其中有278戶茶農愿意生產地理標志茶葉,占78.9%,74戶茶農不愿意生產地理標志茶葉,占21.1%??梢?,大多數(shù)茶農愿意生產地理標志茶葉。
從茶農家庭特征、茶農生產特征、茶農認知特征以及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四個方面對影響茶農生產地理標志茶葉意愿的因素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特征的茶農的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7]。
1.2.1 茶農家庭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 從家庭決策人性別、家庭決策人年齡分布、家庭決策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數(shù)、茶葉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等方面考察茶農家庭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結果見表1。
表1 茶農家庭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
1.2.2 茶農生產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 從茶農生產設施投入和生產規(guī)模兩方面考察茶農生產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結果見表2。
表2 茶農生產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
1.2.3 茶農認知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 從茶農對茶葉品質的重視程度、對茶葉無公害生產的重視程度、對地理標志制度的熟悉程度三方面考察茶農認知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結果見表3。
表3 茶農認知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
1.2.4 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 從茶農距離市場的遠近、參與地理標志知識培訓情況、政府對于地理標志保護的作用三方面考察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結果見表4。
表4 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與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的關系
本文選擇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作為因變量(Y),自變量(X)包括茶農家庭特征、茶農生產特征、茶農認知特征和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四個方面。各變量選取、說明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5。
表5 變量說明取值及各變量對于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選擇影響的預期方向
注:影響符號中“?”表示不清楚;“+”表示正相關;“-”表示負相關。
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屬于離散選擇,只有愿意和不愿意兩種結果。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對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進行研究,變量取值在[0,1]之間,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對其回歸參數(shù)進行估計[8]。Y=1表明“愿意生產”,Y=0表明“不愿意生產”。y與x的關系如下:
E(yi)=pi=λ0+λ1xi1+λ2xi2+……+λmxim其中i=1,2…n
yi的概率分布函數(shù)如下:p(yi)=f(pi)yi[1-f(pi)]1-yi
運用SPSS19.0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結果見表6。
表6 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影響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
注:***表示0.01水平顯著;**表示0.05水平顯著;*表示0.1水平顯著。
2.3.1 茶農家庭特征 (1)茶農家庭決策人性別對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影響不明顯,回歸系數(shù)為正表明男性決策人比女性決策人更愿意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2)決策人年齡在0.1水平顯著,且系數(shù)是正數(shù),說明茶農年齡越大其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的意愿越強。同樣,茶農家庭人口數(shù)、茶葉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在0.1水平顯著,說明茶農家庭人口越多、茶葉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其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的意愿越強。(3)茶農家庭決策人受教育程度在0.01水平顯著,且系數(shù)為正,說明茶農受教育程度越高生產地理標志茶葉的意愿越強。
2.3.2 茶農生產特征 茶農生產設施投入和茶農生產規(guī)模對茶農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有顯著影響,且系數(shù)為正,在0.01水平顯著,說明隨著茶農生產設施投入和生產規(guī)模的增加,茶農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的意愿變強。茶農生產設施投入越多,生產規(guī)模越大,茶農對于生產的依賴性就越高,其越重視地理標志茶葉的生產。
2.3.3 茶農認知特征 茶農對茶葉品質的重視度、對無公害生產的重視度以及對地理標志法律制度的熟悉度三個變量在0.01水平上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茶農越重視茶葉品質、重視無公害、越熟悉地理標志法律制度,越愿意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
2.3.4 茶農外部環(huán)境特征 茶農距離市場越遠,茶農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的生產意愿越強,其在0.1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茶農參加地理標志知識培訓越多,地理標志產品生產意愿越強。政府對于地理標志茶葉生產的影響不顯著,但其回歸系數(shù)為正,說明政府作用越大,茶農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意愿越強。結果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政府在地理標志茶葉保護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fā)揮[9]。
從分析結果看,茶農從事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有其內在規(guī)律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且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不同。從促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角度,提出如下建議:第一,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茶農增加生產設施投入,促進茶農擴大生產規(guī)模,提高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生產收入[10]。第二,通過宣傳、培訓使茶農認識地理標志產品的價值,增強茶農地理標志茶葉的生產積極性,促使其自覺提高理標志茶葉的品質[11]。第三,政府應在制度建設、生態(tài)保護、對外宣傳、行業(yè)監(jiān)管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促進地理標志茶葉產業(yè)健康發(fā)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