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高
摘 要:詩歌是人類社會中一種最集中、最精練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字形式,也是我國文學百花園的一朵奇葩,又是文學中得到最充分發(fā)展的體裁。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同時也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學欣賞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對小學生進行詩歌韻律的啟蒙教育,不僅可以使其更好地學習語文,而且還可以促進他們美育、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的發(fā)展,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么,如何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詩歌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生詩歌教學的方法談一些體會 。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詩歌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詩歌凝結了我國古人的智慧,每一首詩歌都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然而對于小學生的詩歌教學大部分教師卻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只是機械地強調(diào)知識記憶(背誦)詩歌,忽略了學生對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賞和品味,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這顯然有悖學生的發(fā)展和《新課標》要求。因此筆者在小學詩歌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驗,使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瑰寶的精華,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zhì)。
一、小學詩歌教學的重要意義
1.詩歌教學是“美育教學”的一部分。開展詩歌教學有利于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從小建立起審美情趣方面有著顯著作用。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詩歌學習是實現(xiàn)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教學作為人文科學,更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審美和思維的發(fā)展,詩歌教學通過文字,傳達出的美感,是屬于審美的角度的。而在審美實踐中又實現(xiàn)了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實現(xiàn)了對小學生心靈的美化。同時這也是豐富小學生精神生活,啟發(fā)其自覺性的良好途徑。在小學進行詩歌教學,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對于美的感受鑒賞能力,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詩歌教學在素質(zhì)教育中發(fā)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2.詩詞教學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般人的閱讀能力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后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其二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個人的知識。在小學生本身來說,自身沒有大量的實踐,而詩歌教學可以使小學生體會到?jīng)]有實踐過的生活,歷史事件,是獲得感性知識的很好途徑。同時在學習詩歌后,小學生在對詩歌學習感興趣的基礎上通過主觀積極地使用工具書和獨立回憶,擴展學習,這就在復習預習詩歌時不自覺的加深了自我閱讀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結果。
二、提升小學詩歌教學方法研究
因為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要學會學習,就有一個掌握學習方法和使用學習策略的問題。而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因此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詩歌教學才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扎實指導小學生學好,讀好教材中的古詩的基礎上,還掌握讀詩賞詩的方法,能夠使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還能運用這些方法去讀教材以外的古詩詞。以達到小學生對于詩歌理解的能力就不僅僅停留在背誦上而是能夠不同程度地體會詩歌中的意境、提高自我情趣,受到美的熏陶的目的。
1.創(chuàng)設情境, 引導學生探索詩中意境。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在文學作品中,尤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練,表達的感情也最為豐富。也這是這一點,體現(xiàn)出欣賞詩歌是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探索意境,創(chuàng)設情景就顯得非常重要,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
首先,基于詩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可以從閱讀欣賞詩歌的感情著眼,從分析詩歌的語言入手,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的含義,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切感情。這樣有利于小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詩歌時將自己作為“意中人”的習慣,小學生這個年齡正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最佳年齡段,這種代入式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思維成長,有利于小學生在學習詩歌時體會到美好和愉悅。
其次,教師的教學應該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和各種閱歷,將詩歌的內(nèi)容通過分析,判斷來教述給學生。小學生本身沒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這就要求教師能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生動,活潑,同時達到學生領悟到詩的情境美、形象美、內(nèi)蘊美, 獲得美的享受。
2.啟發(fā)學生探求詩歌的深層意蘊,在教學中著重于朗讀,背誦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幫助小學生在初感詩歌的情境后,深化對詩歌的理解,通過對一首詩歌的學習擴展至這首詩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學生的興趣,來讀更多有關與這個作者和時代背景的詩歌,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課堂教學的擴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與表達能力,積極有效地將學生領進了更為廣闊的詩歌天地。
另一方面,因為詩歌本身具有的特點,在學習詩歌的時候需要反復吟詠。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也應該要求學生在品賞詩句,體味詩情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以加深記憶力和理解程度。而小學生這個年齡是記憶力強,接受能力強的年齡,因此背誦詩歌也有利于小學生的智力發(fā)育。
3.注意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師應該將發(fā)現(xiàn)、拓展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作為研究的目標。當學生對事物感到興趣,進而再轉(zhuǎn)化為樂趣和志趣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互相啟發(fā)等學習過程,使這種興趣加深,最終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也就是為學生的發(fā)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有利于今后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提高就辨別真?zhèn)蚊莱蟮哪芰?,有利于學生情操的陶冶。
結語
小學詩歌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是挑戰(zhàn)。因為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影響??梢哉f,詩歌學習的程度好壞影響著小學生今后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程度。也正是如此,使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由愛學到善學詩歌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冬梅.淺談小學生古詩教學的入境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2).
[2]覃發(fā)青,探析小學語文詩歌教學[J],科技資訊,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