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燦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邏輯性思維能力、抽象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擁有較為優(yōu)秀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生物實驗過程,觀察生物實驗現象,并且利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關鍵字:高中生物;教學;批判性思維能力;方法
目前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部分教師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以考試大綱作為唯一的教學設計標準,導致生物課堂教學氛圍較差,學生缺乏學習生物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改變以往老式的教學模式與理念,把生物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在生物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工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擁有較強的批判意識,在解答生物問題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所學生物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課堂。
1.把批判性思維引入到生物教學價值中
批判性思維屬于一種邏輯方法,基于常規(guī)思維下的一種認知理解。目前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采用的是固定的思維方式,都是被動的去學習、思考,教師要改變目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讓高中生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新能力、有個性、有思想的學習者,能夠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擁有正確的判斷與獨特的見解。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需要提出具備熱點性、前沿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習“細胞增殖”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細胞的體積越小,那么其表面積就會相應的越大、物質運輸中的效率也會越高,相應的細胞體積是否越小越好?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質疑,并且結合實際生活把一些較為前沿的社會問題和生物知識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意識到生物知識無時無刻都存在于現實世界中。
2.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中才能夠對所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所以教師要善于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在動手操作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生物課堂。例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選擇紫色的洋蔥鱗片作為實驗材料,可以用洋蔥的根部來代替嗎?如果不使用蔗糖會出現什么現象?這樣學生在質疑與思考中不斷的完善實驗過程,從而得出最為準確的實驗結果。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夠為了實驗而去開展實驗,而是由原來的被動探索轉為主動探索,擁有較強的分析處理信息能力、查閱資料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具備優(yōu)秀的科學精神,潛移默化的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3.利用“錯誤的生物知識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要善于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質疑、反駁,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擁有強烈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往往也會給錯信息,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認為教師是權威的、不容反駁的,所以很少提出自己的疑惑,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去質疑教師、反駁教師的錯誤觀點,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錯誤的生物生活常識來引導學生:在發(fā)高燒的時候,可以加蓋特別厚的棉被,當身體排汗了之后,就能夠痊愈了,然后學生就會利用生物知識來解釋這種生活常識是錯誤的,師生之間共同得出正確的生物結論。
4.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生物觀點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擁有較強的提問意識,能夠提出不同的生物觀點,例如,在學習“基因、蛋白質和形狀的關系”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針對評價基因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的觀點有何想法?這時候會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基因決定生物性狀”,但是也有少部分學生也會認為是環(huán)境對性狀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激烈的分析與探討,最終得出正確的生物答案:基因性狀的形成是由外因、內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針對學生的提問與質疑教師要加強鼓勵與表揚,讓學生擁有敢于追求真理的意識,對待問題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5.總結
總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質疑問題,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才能夠深入鉆研生物知識,從而實現全方面、透徹的掌握生物知識,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包春瑩. 高中生物教科書中關于批判性思維訓練內容的設計[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4):44-46.
[2]應蒙蒙,曹志江,楊曉靜. 南京三所高中高一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調查研究[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03):1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