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是一個愛玩的小朋友,在他眼里什么都可以拿來玩。這不,他剛認識了周長,就拿著小棒和正方形紙片擺弄了起來,還準(zhǔn)備出題考我們呢。一起來看看吧!
例1.用20根同樣是1厘米的小棒,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我是這樣解的。
用20根1厘米的小棒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就是20厘米,20÷2=10(厘米),可算出一組長和寬需要的小棒數(shù)(10厘米就是指一組長和寬共需10根小棒)。接下來將10根小棒分成兩組對應(yīng)著長和寬就搞定了,一共可以擺出5種(如下圖)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例2.用6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紙片,你能拼出怎樣的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
我是這樣解的。
有的小朋友是不是在想:這是小菜一碟,可以拼成兩種不同的長方形(像6個正方形擺成一行或擺成一列只算一種,它們通過旋轉(zhuǎn)后得到的是相同形狀的長方形),周長各是14厘米、10厘米。
如果像上面這樣想,那你就上當(dāng)啦,淘氣考你的是“你能拼出怎樣的圖形”,拼出來的可不只是長方形哦。不著急,和解答前面的題一樣,先要冷靜下來,有序思考。第一步先解決可以拼成怎樣的圖形:我們將6個正方形紙片全部擺成一行,看看擺出了什么圖形;再擺成兩行、三行(如下圖)……是不是不拼不知道,一拼嚇一跳。沒想到6個正方形可以拼出這么多不同形狀的圖形。
第二步,要求這些圖形的周長了,你會嗎?想必拼成的是長方形的肯定難不住你,比如擺兩行“3+3”型的第一個,你一定會脫口而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3+2)×2=10(厘米)”。那么,還有許多拼出的不是長方形的不規(guī)則圖形(如右下圖)的周長該怎么算呢?一段一段地數(shù),也算一種方法。不過,淘氣有一招“乾坤大挪移”,速度可比一段一段地數(shù)快多了,一起來見識一下吧!
我們在腦海里將這個不規(guī)則圖形的上面第一個正方形的紅色部分線段向下平移,下面第一個正方形的黃色部分線段向左平移到合適的位置,右邊同樣操作(如右下圖)。這個圖形的周長也可以像長方形一樣計算了:(4+2)×2=12(厘米)。趕快在其他圖形上試試“乾坤大挪移”吧!
回過頭來看看例1和例2,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例1是周長的長度不變,可拼成的圖形形狀大小發(fā)生了改變;例2是6個正方形大小不變,可拼出的圖形的周長發(fā)生了變化。隨著你的不斷學(xué)習(xí),你了解的知識也會不斷變多,但希望你不變的是像淘氣一樣把數(shù)學(xué)學(xué)習(xí)當(dāng)作好玩的事情。數(shù)學(xué)好玩,玩好數(shù)學(xué),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