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葆軒 哈爾濱師范大學
擬物化設計是因為其高度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體而得名,而扁平化設計強調設計的抽象化,兩種設計風格獨立卻又有傳承。在大多數(shù)設計師看來擬物化設計可玩性較強,更加體現(xiàn)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想表達的初衷,而在用戶體驗上多數(shù)人又覺得扁平化設計簡潔明快。美觀因人而異,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出擬物化和扁平化的優(yōu)劣。旨在未來的UI設計領域中提供些有意義的借鑒。
在手機的應用圖標及界面中,擬物化設計的設計元素更多,在互動體現(xiàn)方面更有表現(xiàn)力。喬布斯對于設計有一個觀點:“好產品不需要說明書,無論是科技達人還是小孩子都能拿起就用”。擬物化設計無疑符合這一標準,它把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操作體驗和邏輯帶到虛擬設備中去,使人們第一次使用也不陌生,降低了學習難度。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有個設計理念——無意識設計。即發(fā)現(xiàn)人們本能、神經反射、情緒、經驗等熟知卻不好表述的元素放大進行設計,使用戶對設計產品產生熟悉、慣用的感覺。與其說無意識設計更應該說成是“潛意識習慣”,當我們打開手機看到那個黃色便簽的圖標,即使不看使用說明,我們也知道那是備忘錄軟件。當我們打開音樂播放軟件我們知道通過如何調節(jié)聲音大小,因為我們的家里真的就擁有那樣調節(jié)音量的錄音機。這是人們長期在生活中積攢下來經驗和神經反射造成的結果;無關美感,擬物化設計隨著人們眼光的提高也不再是單純的擬物,而是在擬物的基礎上添加了各種主題風格,比如軍事科技風、復古風等。這些主題風格更能展現(xiàn)設計師的功底,擬物化設計擁有的視覺表現(xiàn)力是扁平化設計無法比擬的,吸引力和視覺沖擊是擬物化突出的特點。
扁平化與擬物化在pc端的應用的對比中,扁平化設計的界面在美觀持久度和視覺引導上有更大優(yōu)勢。當人們對電腦的使用操作已經有了路徑依賴之后,視覺上的需求就會降低而使用體驗上的要求就會提高。扁平化的設計,單色塊和簡單的圖形有減少視覺疲勞的效果。例如Photoshop這款軟件的圖標變遷:從20實際90年代最初的一只眼睛演變成為cs2版本的一支羽毛,到現(xiàn)在深色底淺色字的圖標字母。用戶量不斷的增多,圖標反而越來越簡潔,無需多余的設計只用了深藍色的底加上淺藍色的邊框,再在框的中心貼上PS就清楚的告訴用戶這就是Photoshop軟件;唐納德.諾曼說過,設計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體現(xiàn)創(chuàng)意,也不是越復雜越好,設計的本質是——溝通。扁平化設計的簡潔突出主要元素,給人的視覺感受也更加干練,當用戶打開電腦需要進行復雜工作的時候,扁平化設計的圖標界面會減緩人面對復雜問題的心理壓力;扁平化用清晰的圖形元素創(chuàng)建最簡潔的視覺效果,去掉多余的線和框,僅用內容本身來布局內容,為內容留出呼吸空間,還起到視覺引導作用。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wps的操作界面就有很強的視覺引導,簡單的圖標給功能文字留下的很多空間,人們觀看這個按鈕的功能一目了然。
在移動應用上扁平化的設計優(yōu)勢突出,扁平化的設計可以在移動應用的界面上去除多余信息提供更準確的信息。移動應用主要是指企業(yè)級的商務應用,是企業(yè)信息化應用場景的完善與擴展,目的是在互聯(lián)網之上的延伸。扁平化的設計能夠使移動應用更有效的扁平化模塊化突出功能減少操作。例如北京地鐵查詢系統(tǒng),每一種顏色代表一條地鐵的線路,應用在扁平化設計的地圖上清晰明確的告訴旅客每條線路的信息;再比如在智能電視中愛奇藝的分類界面,棕黃色色塊代表電影、藍色色塊代表電視劇、粉色色塊代表綜藝娛樂、黃色色塊代表少兒,這種色塊加文字的扁平化設計,除了色彩對用戶的心理暗示,更加快捷的用文字加以分類。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提出:“少即是多”。這種思想使得現(xiàn)代主義達到了空前的高峰,也是UI設計里扁平化設計的基礎理論。把不需要的裝飾排除掉,只留下基礎的主體,突出主體功能,達到視覺上的減法,思想意識上的加法。
其實在UI設計中,并沒有擬物化設計與扁平化設計好與不好,只有產品本身的優(yōu)與劣。只是以前的UI由于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過時了。擬物化設計并沒有被扁平化設計宣告死亡,扁平化設計也并不是最新的設計理念。擬物化設計融入了扁平化設計,扁平化設計也繼承了擬物化設計。在未來的UI設計中一定是視覺展現(xiàn)加用戶體驗,是擬物化設計與扁平化設計共同發(fā)展。
[1]Matt Jones,Gary Marsden ( 美 ) 移動設備交互設計,譯.奚丹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2]常海,蔣曉,交互設計中的用戶控制桿研究[ J ]. 包裝工程,2010,31(4):29-31.
[3]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設計心理學Donald A.Norman 唐納德.A.諾曼,中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