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甲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水平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于創(chuàng)新思維性不強,學生的作文水平依然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限制。本文我就自身的教學工作出發(fā),深入剖析了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對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性意見。
關鍵詞:個性化;信息化;想象力;差異化
1、貼近生活,進行差異化教學策略
通過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以往的作文往往是被學生圈定在一定的模式之下,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一定的真情實感。所以,針對于這種現(xiàn)狀,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熱愛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講真話,說身邊的事情,用真情實感來打動別人。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以情動人”,直抒胸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我們任課教師應該轉變思想,不應該固步自封,要用開拓創(chuàng)新性思維去看待問題,鼓勵學生拓寬視野,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1.1培養(yǎng)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抒發(fā)真實情感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往往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作文會限定在一定的模板之下。這種套路式的教學模式,往往會扼殺學生的天性。在新的教學體制之下,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脈搏,鼓勵學生從“圈子”中走出來,用自己的所見所感抒發(fā)真情實意。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集百家之所長”,“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真實表達。對于學生文筆之間的漏洞,鼓勵他們提高閱讀量和詞匯積累量,促進初中生語言的個性化發(fā)展。
1.2 培養(yǎng)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打破思維的定式,不要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而是敢于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的去說真話,講真事,通過自身真實的生活體驗,抒發(fā)內心真實的情感。再實施作文教學策略的時候,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題目的選擇不要過細過小,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的設定一些開放性的試題,鼓勵學生釋放天性,在生活中尋找原素材。第二,體裁的選擇盡可能多樣性,形式不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自己擅長的文章類型??梢允菙⑹滦陨⑽模部梢允亲h論文,也可以是詩歌,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情實感的表達即可。第三,不要限定文章的字數(shù)。這樣學生沒有了字數(shù)的限制,就可以拋開思想的包袱,肆意揮灑,盡情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1.3 打破思想的禁錮,突出作文的“新”意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真正的熱愛生活,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才能夠搜集足夠多的生活素材,才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將作文寫出新意來。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多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只有對生活充分領悟,才能夠打開獨特的視角,愿意用手中的筆去描繪世界的美妙,愿意用手中的筆去記錄生活的美好。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開創(chuàng)創(chuàng)新性思維,通過想象,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寫出不拘一格的文章來。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時期,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年齡的這一契機,鼓勵學生展開思維想象,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第一,我們任課教師應該轉變教育教學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與其交給學生具體的作文框架,不如教授學生具體寫作的方法。鼓勵學生利用教學方法,開拓思維,力爭展現(xiàn)文章的多樣性。
第二,想象不能是天馬行空,毫無限制所言的,一定要以生活實際出發(fā),具備一定的生活基礎。也就是說,想象是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初中生往往思想還不是很成熟,自控力較差,所以對于想象力的把控還不是很合理。這個時候,我們任課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立足于現(xiàn)實,進行合理化的想像。
3、立足于生活經(jīng)驗,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
眾所周知,作文是生活的縮影。作文的寫作是以生活作為原型的,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作文質量,必須以實際出發(fā),立足于生活經(jīng)驗。但是,初中生作文造假,夸大事實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作文與社會實際嚴重脫節(jié),缺少“人情味”。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我根據(jù)實際情況現(xiàn)制定以下幾種解決策略供大家參考。
3.1教會學生觀察生活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中釋放出來,利用有限的時間去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觀察生活,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去開拓視野,拓寬思維模式。我們應該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生活,世間萬物等等。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親身的實踐體驗,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在冊,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3.2 運用信息化的手段收集素材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被網(wǎng)絡所包圍。作為基層一線的教師來講,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去搜集信息,運用網(wǎng)絡去掌握包羅萬象的素材。首先,我們可以開創(chuàng)“情境化”模式,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生動的作文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我們到底為什么而寫作?要寫什么?怎么樣去寫作?
其次,我們應該依托于網(wǎng)絡,鼓勵學生開展微課、慕課、藍墨云班課、翻轉課堂等網(wǎng)絡課程的學習,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而不是常規(guī)的“一刀切”,這樣既可以避免優(yōu)秀的學生“吃不飽”,又可以避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最后,可以開展公開展示,在線互動評價的形式。任課教師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評指正。獎懲分明,對于學生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認可。對于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提出一定的修改意見。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最大程度的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2]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3]吳立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4]劉濟遠.新課程小學作文導寫藝術[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