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人
我喜歡讀書。
受家庭的影響,兒時便在墨香浮動的書頁間徜徉,滋養(yǎng)了我沉靜的性格,養(yǎng)成了熱愛閱讀的習慣,尤其喜歡名家大作。每一本廣為傳誦的經典,都具有超越時空和民族的力量。翻開一頁散發(fā)書香的紙張,看著作家的智慧隨著墨跡在紙上徐徐化開,浮躁的心靈便跟著沉靜下來。耳濡目染的中華文化使我們對于華夏大地具有強烈的歸屬感,而文學最能引發(fā)這種溫暖的情感。暢游書海,思想的腳步無拘無束,理想的天空廣闊無垠。時而小作,只為一抒心中的聲音。
讀一本書,就是走進一個廣闊的文化世界。書籍向我打開了通向多元世界的窗口,領略外部世界的精彩。文化的神秘之處,在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文明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就像不同的植物枝蔓一樣肆意生長,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各個體系自成一派,代表著本民族的文化傳承和道德信仰,卻又有著共同的普世文化和人文觀念。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古代埃及……,每一種流傳至今并形成體系的文明,都具有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引發(fā)人們強烈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讀一本書,就是與一個哲人對話。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對話?!崩寺髁x的李白謳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祖國壯麗河山,現實主義的杜甫以“安得廣夏千萬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為后人稱頌;巴爾扎克寫就漆黑的現實和麻木冷漠的市民,雨果就刻畫光明的未來和那些勇敢而熱情的人們。一部部優(yōu)秀的作品,一個個智慧的先哲,跨越時空與我相會于隨時隨刻。
讀一本書,就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作為學生,也許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旅行。可從書籍中,我領會了北京的威嚴莊正、上海的繁華摩登、香港的自由敬業(yè)、蘇杭的清新秀麗、東北的豪爽灑脫、內蒙的青翠連天,也見識了美國的不拘一格、日本的平靜舒適、韓國的春暖花香、泰國的熱情活力、馬爾代夫的碧綠清透。
我的文化啟蒙來自于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德國語言學家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集》,《白雪公主》、《小紅帽》、《灰姑娘》陪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經典巨著見證了一個總角小兒的蛻變。就此愛上讀書,愛上文化,愛上文化背后隱藏的偉大作家、偉大民族。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偉大的祖國也是一本精彩紛呈的鴻篇巨著呀。這本多達13億頁的大書包羅萬象,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張薄薄的一張。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篇巨著的作者,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譜就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麗樂章。你,我,他,都是唯一而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事實上,正是我們這些風格迥異而又絢爛多彩的作品,共同鑄就了中國這本世界上最厚的書,也同時讓中國這本書因內容形式的豐富多彩成為世界這個圖書館中最有價值的珍品之一。
盡管每頁書的作者不同,內容不同,講述的故事也不同?;驅憣嶋S意,或氣勢磅礴,或濃墨重彩。有的畫卷體現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螺絲釘精神;有的畫卷展現守衛(wèi)祖國邊疆的颯爽英姿;有的畫卷譜寫了自己潛心科研為祖國科技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探索歷程;有的畫卷渲染了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風采。
但所有的畫卷,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一脈相承,貫穿始終。
這個主題,就是“中國魂”。
一本書,如果沒有了主題,沒有了中心思想,那再華麗的篇章也不過是無意義的文字堆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民族魂,那注定是一個外強中干的紙老虎。只要有了“中國魂”,中國這部大書,必定寫就最華章。